孫晨晨 師玲艷 肖晶
(陜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陜西西安 710119)
由于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幾乎沒有一場規模賽事舉辦,不僅對賽事公司是一種巨大的挑戰,而且馬拉松賽事的大量延期及取消也波及到了馬拉松產業體系[1]。疫情也使得人們對健康有了全新的認識,“居家健身潮”的興起便是民眾對于健康和體育鍛煉意識覺醒的深刻體現,同時各種線上賽事的蓬勃發展也為馬拉松賽事轉型升級提供了新的思路,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也是賽事組織創新和提高的一個契機[2]。該文對疫情背景下馬拉松賽事發展所面臨的困境進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具體的應對措施,為馬拉松賽事恢復往日生機和更高質量發展提供解決方案。
隨著全民健身時代的來臨,馬拉松運動在全國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據統計,2018年和2019年規模賽事(800人以上路跑、300人以上越野及徒步活動)分別達到了1581場和1828場[3]。根據疫情防控需求,2020年3月31日,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下發了《關于暫不恢復馬拉松賽事活動的通知》,在國內開展得正如火如荼的馬拉松戛然而止,相關數據顯示:僅3~4月份全國有80多場馬拉松賽事宣布延期,12場賽事宣布取消,另有1場賽事待定。2020年7月9日,國家體育總局發布了《科學有序恢復體育賽事和活動推動體育行業復工復產工作方案》,方案中要求,除北京冬奧會測試賽外,2020年原則上不舉辦其他國際性體育賽事和活動,線下馬拉松全面停擺[4]。疫情使得馬拉松線下賽事基本停滯,大量賽事宣布延期或取消。
從全國馬拉松參賽總人次來看,2015年參賽總人次為150萬,而在2017和2018年增加到498萬人次和583萬人次,剛過去的2019年達到了712萬人次[5]。可以說,馬拉松參賽群體越來越壯大。雖然疫情使得全國馬拉松比賽基本停滯,對馬拉松產業體系造成了巨大沖擊,但這只是階段性的,此次疫情也讓人們深刻認識到了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和免疫力的重要性,也更加激發了人們參加體育鍛煉的愿望。根據浙江省的一份統計報告顯示,疫情期間浙江省81.54%的城鄉居民進行了健身鍛煉,82.5%的人肯定居家健身的重要性[6]。疫情防控常態化雖然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帶來了很大的困擾,但也讓人們對健康的渴望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實疫情只是催化劑,高漲的體育鍛煉熱情背后,是全民健身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健康的生活方式成為更多人的追求,越來越多的人從馬拉松賽事的觀眾變身為賽場上的運動員[7]。馬拉松賽事的群眾性、包容性、健身性、競技性,既可以滿足人們鍛煉身體,參與競技比賽的需求,同時也為人們互相交流,展現自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可以預見,馬拉松賽事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我國馬拉松賽事主要匯集在3~6月和9~12月開展,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響導致上半年的馬拉松賽事大量的延期或取消,現階段疫情在我國范圍內已經得到有效控制而進入后疫情時代,預計馬拉松賽事在下半年會扎堆舉辦。通常舉辦一場馬拉松賽事需要宣傳和吸引參賽者、策劃賽道、尋找贊助商和媒體等[7]。由于參賽者的數量是有限的,所以賽事的大量“撞車”必定會對參賽人數規模造成或大或小的影響,而且還會波及到媒體曝光率和贊助商的價值發揮。各賽事企業在賽事宣傳、志愿者招募、后勤物資、尋求贊助商等方面肯定會相互競爭,一些小微企業和新創企業很難在激烈的資源爭奪中盈利。
每一場馬拉松賽事的背后都會涉及多個部門的協同配合,從交通到公共安全,再到衛生、消防、應急管理部門,每個環節都緊密相連。由于新冠疫情的人傳人特性,使得馬拉松賽事的籌備更應考慮周到,落到實處,從參賽報名到物質籌備,從出行報道到餐飲入住,從比賽開始到結束返程,每個環節都應把好關,對參賽選手的動態進行實時跟蹤。另外,馬拉松比賽是一項對身體和心理的雙重考驗,比賽意外事件的發生屢見不鮮,參賽選手能否安全完賽也是辦賽組織必須要考慮的重要一點,由于疫情期間人們運動量普遍下降,這無疑給比賽的報名工作及安全保障工作增加了難度。
疫情背景下,由于疫情防控要求,國內幾乎所有的大型線下馬拉松比賽都已延期成取消,沒有了比賽也就意味著營業額的大幅下降,很多小微企業都面臨著破產倒閉的風險,有些賽事公司的員工復工率低,直接導致業務水平和辦賽實力明顯下降。此次疫情,充分顯露出我國馬拉松賽事過于依賴線下模式,對線上馬拉松重視不足,一旦線下賽事停滯,整個賽事行業就面臨癱瘓。與此同時,后疫情時代背景下,由于高校的封閉管理,馬拉松賽事的志愿者只能從社會中招募,可能會導致志愿者人數不足和培訓難度增加,從而致使賽事的整體服務水平下降,影響賽事質量[8]。另外,國外的高水平運動員也無法千里迢迢趕來參賽,這不僅會使馬拉松比賽的競技水平下降一大截,而且還使得比賽的觀賞性大打折扣,一些以往依靠外籍運動員來提升比賽檔次的賽事,其賽事影響力大不如前,暴露出馬拉松賽事行業的脆弱性,主要原因在于賽事企業的戰略布局及風險管理體系存在問題,賽事運營專業人才儲備相對匱乏,致使很多馬拉松賽事企業在受到疫情沖擊時應變能力不足[9]。
在此次疫情期間,為幫助眾多體育產業渡過難關,各地政府出臺了很多利好的政策,例如,加大政府采購力度、鼓勵企業創新發展、簡化辦賽審批程序、制定對小微企業的補貼政策、開辟綠色審批渠道和派遣專業人士對辦賽組織進行指導等[10]。這對于馬拉松賽事行業中的新創企業和小微企業而言,可謂久旱逢甘露。在這個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體育應該與互聯網、大數據相結合,努力實現線上線下的有機融合,有針對性地進行資源的整合。疫情期間,中國田徑協會出臺了《關于開展線上馬拉松等跑步活動的指導意見》,修訂完善了《中國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辦賽指南》《中國馬拉松及相關運動參賽指南》,相關政策的及時推出和修訂,不僅為一系列線上賽事安全、有序、科學地舉辦提供了保障,同時也為后疫情時代組織辦賽提供了完備、準確的指導。據統計,截至2020年6月初,全國線上參賽人數達到140多萬人,2019年網絡直播的田徑賽事在線觀看超過500萬人次。線上馬拉松潛力巨大,尤其是新冠疫情使得人們更愿意選擇線上的方式參與比賽,辦賽組織應抓住機遇,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5G等高新技術,將參賽觀賽、宣傳營銷、業務培訓、監督管理進行線上與線下的有機融合。面對疫情防控常態化需求,辦賽組織應積極應對,創新發展思路,探索線上與線下融合發展新模式[11]。
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和觀念的轉變,對體育賽事服務質量的要求也將逐漸升高,如今,跑者對優質賽事的需求也呈幾何式增長。中國馬拉松賽事總體而言,賽事組織的服務意識和辦賽能力不夠強,高質量、好口碑、影響力大的賽事整體占比不高,人們對于高品質賽事的需求與實際情況落差較大,辦賽組織應以疫情期間的空窗期為契機,以“辦人民群眾滿意的賽事”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提升馬拉松賽事服務的關鍵環節和服務水平,以關鍵環節為突破口優化賽事流程,轉變運營策略,提升賽事知名度和品質。著重加強賽事安全監測干預體系,提高馬拉松賽事的安全服務水平,例如,通過聯動AI預警大屏幕、智能穿戴設備等,全程為跑者的安全保駕護航,努力打造安全和完善的馬拉松生態體系[12]。辦賽主體還應該聚焦運營精細化和專業化,對辦賽團隊進行專業培訓,不斷彌補能力上的短板,并加強與各部門的溝通協作,針對自身情況制訂詳盡的預案,統籌做好應對賽事扎堆、贊助商資源緊缺、參賽選手分流等不利情況,提升賽事品質。田協要積極引導幫助眾多體育社會組織依據法律和各自章程規范運行,進一步完善馬拉松賽事組織標準和規則設計,加強馬拉松運動的規范化和職業化程度,全力推動馬拉松賽事向規范化、社會化、專業化、市場化、職業化發展,提高賽事核心競爭力[13]。
在疫情時期,為避免參賽人群的長途跋涉,應充分開發當地資源,加強賽事宣傳力度,大量吸引本土跑步愛好者的積極參與,立足本土,輻射周邊,充分激發人們參與馬拉松運動的熱情。積極探索線上線下相融合辦賽,讓千里之外的運動員也能參與其中,擴大其賽事的影響力。賽事公司和政府部門要加強對馬拉松產業鏈的完善,讓馬拉松帶動當地的旅游、交通、餐飲、住宿等行業共同發展,同時開展馬拉松賽事相關的運動服裝、運動補劑、防護裝備等方面的研發和銷售,促進馬拉松與培訓服務業、服裝制造業、賽事媒體等產業協同發展,使馬拉松比賽運營和城市相關產業的發展緊密結合,構建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的馬拉松產業體系[14]。加強體育部門、賽事媒體與辦賽組織、馬拉松協會、跑團之間的聯系和交流,齊心協力將馬拉松打造成靚麗的城市名片,大力推動馬拉松與科技、旅游、康養、休閑、文化等產業融合發展。
各賽事舉辦地應因地制宜,結合自身優勢和特點,結合城市文化和地質環境,積極探索,打造趣味性、游戲性、參與性更強的馬拉松相關運動形式,并推動其多元化、系列化、品牌化發展,通過多樣化的賽事激發全民參與馬拉松的熱情,提升馬拉松賽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充分將當地文化、自然生態、民族風俗與馬拉松賽事相結合,比如開展城墻馬拉松、冰雪馬拉松、篝火馬拉松、慈善馬拉松、山地馬拉松、生態馬拉松、沙灘馬拉松、濕地馬拉松等。同時,還要深入研究和展現馬拉松文化方面的內涵,推動馬拉松文化資源的整合和建設,提升中國馬拉松文化的影響力,整理與挖掘馬拉松歷史與數據檔案,傳承和弘揚馬拉松優秀文化。在以往常規的馬拉松比賽中,著重介紹馬拉松歷史背景、馬拉松文化內涵、馬拉松精神,讓參賽者充分了解和深刻感受馬拉松的魅力[15]。也可通過建設馬拉松小鎮、馬拉松博物館等,來提高群眾對馬拉松文化、精神、內涵的認知,讓馬拉松不僅是一種社會潮流,還要在此基礎上形成馬拉松文化,這樣才能擁有持久的發展動力和生命力。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我國馬拉松賽事的發展既有機遇也有挑戰,面對賽事扎堆,辦賽難度大;賽事安全難以保障;賽事模式單一,應變力差等困境,馬拉松賽事行業可采取一些應對措施,其中包括:緊抓政策機遇,探索賽事發展新模式;提高馬拉松賽事核心競爭力;精準定位,完善馬拉松產業體系;賽事多元化,促進馬拉松文化發展。馬拉松賽事持續發展的趨勢不會因疫情的影響而發現根本性的改變。因此,體育部門、社會組織、辦賽主體應齊心協力,制定周密策略化解困境,使馬拉松賽事恢復往日生機,并朝著規范化、專業化、社會化、市場化、職業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