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建設交通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黃慧喜
(1)強化了職業教育類型特征。1+X證書制度是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有機銜接,是強化學歷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的有機結合。隨著我國經濟社會迅猛發展和市場需求不斷變革,1+X證書制度的實施不僅提高了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產業適應能力和技術技能水平,而且實現了職業教育由以理論教育為主的辦學模式向以職業為導向的專業(群)辦學模式轉變,是夯實我國現代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的重大舉措。
(2)創新了一種新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X證書制度為我國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提供了一種新型的職業技能水平等級證書。該制度設計將學校人才培養與崗位能力要求有機地統一起來,實現了職業教育理論教學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相互對接。學歷課程教學內容與“X”證書的培訓內容相互融合,與“X”證書的職業技能考核同步,促使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學習成果等效與轉換。
(3)深化了職業教育教學改革。1+X證書制度設計中的“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更加重視職業能力養成,突出職業技能水平,強化職業技能評價在辦學模式、教學方式、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引導作用,是對學歷證書的拓展和延伸,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強化與升華。1+X證書制度的有效實施,可以從培養理實一體的“雙師型”教師、開發“課證融通”課程、編寫新型活頁式的工學結合教材等方面入手,融合職業技能等級標準,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多元化教學方法,推動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1)證書的含金量與社會認可度問題。在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中,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提高“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含金量和社會認可度。1+X證書制度是一個新生事物,社會各界包括很多試點院校的師生對“X”證書比較陌生,對“X”證書不知曉、不認可,學生、家長主動參與積極性不高。1+X證書制度作為我國現代職業教育人才評價體系的重要制度,然而,目前我國尚未建成與職業教育相配套的國家資歷框架,很多“X”證書的學習成果也僅僅是理論教學課程的演化與替代,難以和國家的人才培養框架有機結合。
(2)培訓評價組織的資質與管理問題。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是以獨立法人資質的企業為主體,在試點院校內實施職業技能水平評價相關工作的社會評價組織。作為社會化機制招募的新型評價主體,培訓評價組織的職責、功能和定位廣受社會各界的質疑。培訓評價組織的資質、社會屬性、標準開發等問題還需要持續監管與提高。就目前已經實施的試點證書來看,有相當一部分證書的培訓多以網絡資源和在線學習、在線刷題庫為主,訓練學生動手實操、培養學生發現并解決問題等能力的內容偏少;證書的考核設計也以簡單的實操為主,實操考核也只是看看結果,不看過程,沒有達到評價考核的真實目的。
(3)試點院校的職責與實施問題。試點院校的主要職責是探索如何實現“1”和“X”的有機銜接,做好書證融通和“三教”改革,配合培訓評價組織實施證書考核。就當前試點院校實施情況來看,試點院校主要面臨以下問題。一是如何盡快弄明白什么是1+X證書制度,1+X制度的最終落腳點是什么;二是如何將1+X證書的培訓內容與基礎課程有效對接,做到真正的課證融通;三是如何高效落實1+X證書評價方案。這“三個如何”都是確保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在試點院校順利開展的關鍵。目前很多院校還沒有做到真正的書證融通,還只是把“X”證書作為單獨考證課程設置,沒有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從知識、能力和素質上進行課程內容上的重構與融合。
1+X證書制度設計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鼓勵多元利益主體深度參與職業教育,促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因此要多方協同,提高“X”證書含金量。
(1)要開發高質量的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國家教育行政部門需要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標準體系建設的頂層設計,研究出臺更多調動行業企業積極性的配套政策,吸引更多行業龍頭企業、知名企業或權威的行業協會組織等參與1+X證書的職業標準研制,將企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新要求及時納入其中。
(2)在嚴格職業技能等級考核與證書發放的同時,加大1+X證書的推廣力度。首先,政府要盡快出臺相關標準建設、考核站點建設、學分銀行建設的相關指南,嚴格規范考核標準、評價流程和監督辦法,避免因亂培訓、濫發證造成“X”證書公信度下降。其次,要通過多種形式的媒體渠道,加大1+X證書制度實施、推廣、應用的宣傳力度,提高“X”證書的美譽度,增強企業、學生、家長等社會各界對該證書制度的認可度,教育、人社等部門應該形成合力,共同推動“X”證書在企業用工層面的認可度。要加快建成國家職業教育資歷框架,對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體現的學習成果進行登記和存儲,并暢通1+X證書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與轉換,將其納入國家學分銀行體系,讓“X”證書成為拓寬技術技能人才成長通道的重要抓手。
(3)要盡快拓展“X”證書的試點領域。目前,教育部公布了93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開展試點,涉及的十多個領域主要集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領域。與我國現有的龐大產業結構相比,證書試點領域仍然有限,一些現代服務業,例如個人消費服務、公共服務業領域的職業技術等級證書亟待研發試點,這些領域都是與社會民生發展息息相關,人才需求量非常大的行業。下一步,要培育和吸引更多優秀企業作為培訓評價組織,牽頭開發企業認可度高、受社會歡迎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樹立證書品牌意識。
培訓評價組織作為“X”證書建設的主體,是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研發和證書考核的第一責任方,對證書的質量負總責。因此,培訓評價組織的優劣直接決定證書的質量。
(1)完善制度建設。國家相關部門應盡快完善關于加快培訓評價組織建設的系列制度,從培訓評價組織的遴選、培育、運行機制、業務范疇、義務職責、行為準則等方面,規范其組織行為。
(2)加強管理工作。培訓評價組織作為現代職業教育的新生事物,應該采用嚴格規范和加強培育并舉的管理舉措。一方面,建立培訓評價組織質量保障體系,明確培訓評價組織的社會責任和業務范疇,盡快落實“雙隨機、一公開”的抽查和監督機制,對于在試點工作中行為不規范或過度逐利的培訓評價組織,及時進行整改。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培育,成立針對培訓評價組織的專家指導委員會,研究促使培訓評價組織良性發展的政策、舉措,幫助培訓評價組織解決實際困難,為培訓評價組織爭取更多的發展資源。
(3)建立企業參與成本核算和激勵機制。通過財稅減免政策、項目研發經費資助或政府補貼等方式,幫助培訓評價組織降低運營成本,讓他們在初期階段,可以專心于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研發和高質量學習資源的建設。
職業院校是1+X證書制度試點的實施主體,要根據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專業教學標準要求,將證書培訓內容有機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夯實教師“雙師雙能”素質,統籌教學組織與實施,通過1+X證書制度試點,推動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提高人才培養的實用性、靈活性和針對性。
(1)結合1+X證書制度試點,加強“雙師雙能”教師團隊建設。教學團隊是實施試點工作的核心,承擔著學生的培訓任務,“X”證書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突出技能水平,強化技能評價在辦學模式、教學方式、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引領作用,需要教師具備教學、職業技能等方面的素養和能力,適應“X”證書的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要求。從教師自身層面而言,需要深入學習與領會職業教育改革精神,積極參與專業建設和“書證融通”教學改革,掌握職業導向的課程開發方法與教學能力。從學校層面而言,要做好頂層設計,在開展好在職教師培訓的同時,加強行業、企業兼職教師隊伍建設,打造一支“能講會做”適應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師隊伍。另外,學校也應從教師的績效考核評價入手,對從事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表現突出的一線教學、研究人員予以獎勵,調動院校教師積極參與試點工作的積極性。
(2)結合1+X證書制度試點,加強“課證融通”新型教材的開發。基于1+X證書制度的“課證融合”教材,是指既符合專業教學標準要求,又覆蓋相關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要求的正規課程教材,目的是將專業教學目標和證書考核目標加以整合,既保證學歷培養規格,又能促進就業,是破解畢業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兩張皮”問題的關鍵環節。此類教材既是課堂教學用書,又是考試用書,為職業院校提供課程教學資源支持、解決1+X證書制度落實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