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偉超,邵智存,周伯貞,方志珍,張 濤
(廣東安盈痕跡司法鑒定所,廣東 廣州 510091)
近年來我國公路事業發展越來越快,但是道路交通事故也明顯增多。2019年10月,劉某駕駛一輛凱迪拉克XT5型汽車在一條公路上由東向西行駛,在行駛到公路12 km處突然脫離了公路,與公路左側的行道樹發生了碰撞,最終墜落到公路左側的河邊,導致劉某嚴重受傷,同時汽車的部分位置損壞變形較為嚴重。針對此交通事故,為了明確事故的發生是否與車輛性能有關,交警支隊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檢測與鑒定了車輛的轉向系統、制動系統。通過對鑒定報告中內容的分析,得到的結論為該事故車輛的轉向系統、制動系統并沒有出現漏液情況,同時車輛的前輪轉向靈活、車輪全部處于抱死狀態,意味著其轉向系統、制動系統都是正常的,也就是說基本排除了該交通事故與車輛性能存在關聯。需注意的是,即便在車輛性能檢驗鑒定的過程中,都是根據國家規定的鑒定流程、內容及方法進行操作的,但是在鑒定標準、技術等方面還有待完善與優化。總的來說,只有盡可能地提高交通事故車輛安全性能檢驗鑒定水平,才可客觀的、公正的對交通事故進行處理,進而達到維護社會、國家穩定的目標,因此加強對該領域的研究尤為重要。
近年來,在我國汽車保有量大幅度增加的背景下,道路交通事故發生頻率增加,交通事故車輛安全性能檢驗鑒定水平方面也顯著提升,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涉及具備行駛能力、不具備行駛能力的事故車輛兩個方面[1]。
眾所周知,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后果、影響是非常嚴重的,在此背景下一部分車輛會不具備行駛能力,因此在開展檢驗鑒定工作期間,會與具備行駛能力的車輛存在著一定的差別,并且通常情況下以靜態檢驗鑒定方式為核心。專業機構的技術人員需要綜合的、全面地掌握事故車輛參數,在此基礎上來檢驗、檢測各項工作狀況和參數,或者是通過對事故車輛的零件狀況進行收集、整理,然后和國家技術標準來對比,進而通過推導的方式來分析零件狀況是否會影響到汽車的安全性能。對此,假如通過檢驗鑒定發現一些零件功能失效而影響到道路交通事故的,則需要對該零部件的特征、性能等多方面進行檢驗。在此背景下,技術人員可全方位掌握事故車輛的系統安全性、各關鍵總成,同時與實地考察得到的結論相結合,進而得到更加客觀、科學的檢驗鑒定結果。簡而言之,在對不具備行駛能力的事故車輛檢驗鑒定期間,不但涉及事故車輛的轉向系統、制動系統、傳動系統及行駛系統,而且還需檢驗事故車輛的車身、電控系統、照明信號裝置以及附件等。
所謂具備行駛能力的事故車輛,是指事故車輛不影響正常行駛,或者是在經過簡單的維修后即可正常行駛,對此,通常情況下會運用動態檢驗的方式來開展檢驗鑒定工作,而靜態檢驗作為輔助[2]。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技術人員一般通過對現場進行模擬進行檢測,或是運用五輪儀、便攜式制動測試儀等進行檢測。在開展動態檢驗前,首先需要對事故車輛的轉向系直線行駛能力與回正能力、相關工作狀態等進行檢查,然后在進行現場模擬試驗期間,還應確保事故發生現場與試驗條件相一致。在完成動態檢驗后,還需要開展一系列的靜態檢驗,也就是說需要檢查事故車輛的車身、傳動系、行駛系及電氣裝置等,進而得到更加客觀、準確的結果。
不難發現,在相關技術、標準規范日益完善的背景下,其檢驗鑒定的水平與能力有著明顯的增強,但是現階段仍然面臨著部分待解決的問題,具體如下:
我國汽車產業自21世紀以來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相應的交通事故的數量大幅增加,但是鑒定技術人員的數量增長緩慢。其原因有兩個方面:其一,當前國內車輛檢驗鑒定仍然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同時通常都是由事故處理人員來完成檢驗鑒定事故車輛的工作,他們的專業性是相對偏弱的[3];其二,國內在事故車輛檢驗鑒定人才培養方面與發達國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所培養的人才很難滿足實際需求,或者是專業能力不高,這都會對檢驗鑒定的結果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總之,在當前汽車工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更需要加強對鑒定技術人才的培養與挖掘,更好地完成檢驗鑒定工作。
在交通事故物證鑒定工作中,車輛安全性能檢驗鑒定至關重要,并且最終得到的結論具有法律效應,因此可看出鑒定機構的管理與資質則顯得尤為重要。現階段,國家規定事故車輛安全性能檢驗鑒定工作需要由具有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資質的機構來完成,但是通過實際情況的研究與剖析,了解到存在著很多漏洞,部分僅有痕跡鑒定資質的司法鑒定中心卻承擔車輛安全性能檢驗鑒定,或者采用掛靠的方式來進行相關工作[4]。與此同時,截至目前,我國在事故車輛安全性能檢驗鑒定機構的能力、條件、資質等方面并沒有出臺統一的標準,因此便會有部分機構濫竽充數,影響我國檢驗鑒定的整體水平。
正如前文所說,檢驗鑒定的最終結果關系到責任的認定,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在開展檢驗鑒定工作期間所運用到的設備、儀器則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在開展動態檢測方面還需要運用到場地。在檢測設備與儀器方面,由于不同廠家所生產的規格、型號是不同的,因此所得到的檢測結果可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那么這必然會對檢測鑒定結果造成負面影響。另外,國家雖然在檢測鑒定機構的設施與場地配備方面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但是當前仍然有部分機構不符合國家要求便開展檢驗鑒定工作,必然會對結果產生影響。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對相關信息的存儲與管理非常重要,檢驗鑒定機構不但需要向委托單位提交報告,而且還需自行存檔,這對于后期的使用、查閱有著重要的意義[5]。需注意的是,現階段一大部分機構并沒有充分認識到加強事故車輛信息管理的重要性,不但會影響到工作效率,而且事故案例的利用效率必然較低,因此在未來應加強相關信息管理。
通過前文的剖析,了解與掌握了當前在事故車輛安全性能檢驗鑒定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本節重點提出相關建議與對策。
現階段,即便部分檢驗鑒定人員的實踐經驗是較為豐富的,但是他們的理論水平、綜合素質整體偏低,因此需要對他們進行培訓與考核,并對人才的業務能力、知識水平做出嚴格的要求,另外還應加強對高學歷人才的引進,只有這樣才可更好地完成檢驗鑒定工作。與此同時,主管部門想要更好的發揮出監督的作用,則需打造一支優秀的專家隊伍,否則檢定機構的人員考核、資質評定及監督管理都將成為擺設,在具體打造的過程中,需加強對專家隊伍在法律法規、檢測儀器設備及計算機控制等方面的培養。
現階段,我國事故車輛的檢驗鑒定行業是較為混亂的,這必然會對檢驗鑒定結果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因此加強相關機構資質的審查勢在必行,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對監督管理體系與制度進行優化、完善,并且全面審查檢驗鑒定機構的資質,嚴格根據國家所頒布、出臺的要求與標準,規范鑒定機構的操作,進而實現檢驗鑒定水平的盡可能提高。與此同時,還有必要加強對相關制度的完善,保障檢驗鑒定的公正性、精確度,避免出現不良后果。
關于事故車輛檢驗鑒定機構,應該明確它們在設施、設備及場地方面的規定與要求,并要求儀器、設備必須經計量檢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內,同時規定所有機構必須取得計量認證證書,所有檢測設備必須取得計量檢定證書,這樣才能夠保障其鑒定結果的有效性。另外,在檢驗鑒定場地方面應設置符合國標要求的試車跑道和駐車坡道等設施,有助于檢驗鑒定工作的順利開展。
信息化管理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事故車輛信息化管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對此,首先需要加強對信息管理系統的構 建與完善,在此背景下不但能夠為事故責任的判斷、查詢提供重要依據,而且在后期事故案例分析方面也具有重要意義。在具體操作期間,最重要的是科學整理已收集的資料、信息,進而綜合的、全面的描述事故車輛的運動狀態、性能參數。與此同時,在管理平臺中可對不同道路交通事故進行分類,通過對相似事故車輛相關信息的整理與歸納,在此基礎上構建動態模型,有助于更加準確的剖析道路交通事故的危險性,能夠盡可能的保障我國道路交通安全。
在出現道路交通事故后,其責任認定是尤為重要的,因此為了能夠為交通事故處理提供客觀、正確的依據,則加強事故車輛安全性能檢驗鑒定工作則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全文的研究,已經了解了現階段在檢驗鑒定方面所存在的問題,因此在未來應該從加強鑒定專業人才培養、加強鑒定機構資質管理、完善鑒定設施與場地、開展信息化管理等多個方面入手,以盡可能保障檢驗鑒定結果的準確性、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