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注協書面約談中審眾環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提示境外業務占比較高的上市公司年報審計風險。
中注協相關負責人指出,近年來建筑施工、工程機械、化工、通訊設備等行業上市公司的境外業務占比逐年提高,受新冠疫情和國際局勢變化的影響,境外業務審計存在較大困難,審計風險較高。中注協提示注冊會計師重點關注以下方面:
一是關注經營風險和管理風險。境外業務占比較高的上市公司面臨更為復雜的內外部環境,注冊會計師應當充分了解上市公司所面臨的經營風險和管理風險,以及可能帶來的財務風險;關注影響流動性和盈利能力的因素,判斷持續經營假設是否仍然適當;關注疫情影響和業績壓力下的舞弊風險;特別關注本年新增境外業務的目的、商業合理性,臨近報告期末發生的大額境外業務的商業實質、交易定價、款項回收等。
二是關注境外業務相關的內部控制流程。注冊會計師應當了解上市公司境外業務相關的財務報表內部控制的設計和運行情況,特別是針對境外收入與回款、重大交易、資產減值、資金管理等關鍵控制流程,測試內部控制設計的恰當性和運行的有效性。
三是關注境外業務收入確認風險。注冊會計師應將境外業務收入作為高風險領域,設計和實施有針對性的審計程序;關注境外業務的商業實質,特別是毛利率異常的海外業務;關注境外工程項目、國際貿易、銷售合同及銷售回款的真實性;結合對境外業務(特別是新增業務類型)商業實質的判斷,分析會計核算方法是否符合企業準則的規定。
四是關注集團財務報表審計。注冊會計師應結合上市公司業務范圍和性質,從金額和性質兩方面識別重要組成部分,制定合理的集團審計策略;如果計劃利用組成部分注冊會計師工作,應加強溝通,確保組成部分注冊會計師充分了解相關風險和重點領域,按要求執行審計程序;對于因疫情等因素導致審計范圍受到限制,應考慮對審計意見的影響。
五是充分利用專家工作。注冊會計師應當關注上市公司境外經營主體適用的會計、稅務等相關法律法規與境內的差異,對于與境外業務相關的資產減值、公允價值評估、特殊金融產品交易、稅費、重大非常規交易等審計領域,必要時利用專家工作;利用專家工作時要評價專家的勝任能力、專業素質和客觀性,關注專家工作結果的相關性、合理性,以及與其他審計證據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