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水村
甘肅省普通高校田徑業余訓練現狀調查與發展對策研究*
何水村
(隴東學院 體育學院,甘肅 慶陽 745000)
文章采用調查法、訪談法,對甘肅普通高校田徑業余訓練從運動員來源、選材、訓練動機、學訓矛盾、運動競賽、參與項目、高校條件保障及教練員的認知態度、執教能力等基本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總結出制約甘肅省普通高校田徑業余訓練發展的因素,并提出可行性建議及改革對策。
甘肅省;普通高校;田徑;業余訓練
高校體育是高校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為了實現新時代的發展,培養身心健康復合型的人才,田徑作為運動的基礎,開展田徑業余運動訓練,帶動高校田徑運動的發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普通高校田徑業余訓練是利用課余時間對部分運動水平較高和有運動才能的學生實施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訓練過程[1]。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通過筆者的實地走訪和調查,針對甘肅高校田徑業余訓練現狀進行研究,找出影響學生參與田徑業余訓練的相關因素,得出合理且有價值的結論,提出可行的建議及改革對策,為甘肅省高校田徑業余訓練今后發展方向提供參考依據。
抽樣訪談高校相關專家、教練員,咨詢相關政策,了解目前高校田徑開展現狀,田徑運動訓練水平;訪談田徑運動員,了解他們訓練、學習、生活保障和就業狀況。
1.2.1抽樣調查法
以甘肅部分普通高校為例,目前甘肅省全日制普通高校49所,其中本科院校22所,專科院校27所,考慮到樣本的普遍性和代表性,選取了本科院校15所、專科院校15所共30所普通高校,遵循隨機抽樣原則。
1.2.2問卷調查法
根據本課題研究的目標,遵循社會學問卷設計基本原則和標準要求,通過大量查閱文獻資料,遵循有關體育科研方法的問卷設計原則與要求,根據研究內容設計出教練員和運動員兩份調查問卷,對信度和效度檢驗之后,對所要調查的30所高校進行發放,回收和整理。
運用歸納法對相關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對研究資料進行邏輯梳理,運用SPSS16.0軟件和Excel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整理、檢驗分析。
高校田徑業余訓練的目標,是通過比賽決定勝負,以達到社會認可和個人價值的自我體現[2]。調查結果顯示,一部分高校對培養運動隊缺乏長遠目標和規劃,只滿足和鞏固本省體育賽事的優勢。抽樣的30所高校都只有5所高校堅持常年訓練,其他高校只有階段性訓練和賽前訓練,有比賽才組隊訓練,無賽事隊伍基本不存在。本科院校的訓練狀況明顯的好于專科院校,但都沒有形成運動員隊伍的梯隊建設。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第一是學校高層的重視程度不夠或相應的管理制度未跟上,第二是學校經費投入不足,經費不能滿足長期的訓練需要。第三是田徑項目開展不普及,對田徑運動認識不足,沒有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田徑運動中來,這種現狀很不利于高校體育的開展。
體育教練員的工作量應該體現其付出工作的認可程度。教練員不僅是學校體育教育工作者的實踐者,也是業余訓練工作的實踐者[3]。目前甘肅普通高校田徑業余教練員都是長期從事教學工作的田徑專業教師兼任,一邊從事教學科研,一邊從事田徑業余訓練工作。
教練員從事田徑業余訓練工作的動機,能夠真實反映出該教練員的認知和態度,直接關系到教練員精力付出的多少和訓練效果的好壞。調查結果顯示,教練員從事田徑業余訓練工作的動機良好,他們熱愛田徑運動或者為了學校的工作需要,都能夠無私奉獻自己;教練員年齡結構基本合理,大部分擔任教練工作10年以上,但還存在一定問題,體現出以中年以上教師為骨干,教練員年齡偏大,年輕教練員較少,有斷層現象,不利于教練員隊伍形成梯隊建設。造成這種原因,主要是近幾年高等師范院校培養的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多數以球類項目為主,導致年輕的田徑教師越來越少;田徑運動這幾年在高校走入低谷,大部分教練員沒有機會外出參加培訓學習,阻塞了教練員汲取新的知識的通道。專科院校更為嚴重,因此,需要擴展教練員知識來幫助其提高在運動訓練中的應用能力;本科院校教師的科研水平較高,專科教師相對弱一些,參與訪談的專家中,高校名師、省級精品課程獲得者、學術帶頭人、省級園丁獎獲得者甚至已經走到領導崗位的專家,也在訓練第一線,相當一部分教練曾經參加過國家級田徑比賽,達到二級以上運動員的技能水平,這也說明甘肅省高校有一支科研能力較強的田徑兼職教練員隊伍,在訓練中有很好的經驗和訓練水平。在教練員獲得成績后,各個高校基本上都有獎勵,作為學科競賽,算作科研任務,晉升高一級職稱作為一個基本條件,這一點也充分說明了學校對教練員獲得的勞動成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也促進了高校田徑項目很好的發展。
運動員是高校業余運動訓練的主體。競技系統中一切工作的成效最后都集中體現在運動員的參賽成績之中,因此,所有與高校田徑業余訓練相關的工作都必然地圍繞著運動員訓練、比賽的成功而組織與發展,通過運動訓練的過程與運動競賽的平臺來提高運動員體能、技能、運動智能和心理能力的水平,由此達到終極目標。
運動員的來源和選拔方式與普通高校開展田徑業余訓練的水平高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生源素質的優劣是影響田徑業余訓練的重要因素之一。調查結果顯示,田徑運動員來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大部分運動員是農村生源,另一種主要來源于甘肅籍的學生,許多學生來源全國田徑之鄉甘肅通渭縣、莊浪縣等,這些地方有一定的田徑文化傳統。運動員選拔方式主要有三種,主要是在公共體育課上、其他體育老師推薦等方式主動挑選符合條件的運動員;全校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在體能項目成績突出的學生中選拔;在每年一屆的校田徑運動會上選拔比賽成績優秀的學生。
運動動機是運動學習、運動技能提高以及表現運動技能最重要的因素。參訓學生的訓練動機決定他們訓練態度,直接反應他們努力的程度和訓練過程中付出來動力的多少[4]。本科院校與專科院校的學生參加田徑訓練動機無較大差別,大部分參加訓練的運動員動機良好,參加訓練的田徑愛好者、實現自身價值和增強體質學生共占80%左右,少數學生有一定的功利性。學習與訓練之間的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有:第一,普通高校的田徑運動員來自不同院系和不同的年級,不能保證訓練時間;第二,學生學習任務重,課程量大,沒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訓練中去;第三,學生就業方向多元化,為了達到自己所需就業的目標,需要參加各種培訓班,考研班進行學習;四,教練員安排的訓練時間相對固定,學生在學習與訓練時間上沖突。所有高校在運動員平時訓練期間都沒有訓練補助和訓練服裝,只有在賽前集訓期間有訓練補助,大約在1000元至2000元之間,比賽時有參賽服裝,并且有些高校在助學獎學金方面優先考慮參賽運動員,由于在平時訓練中,沒有任何補助,一些有田徑天賦的學生不夠積極參加訓練,這也客觀上影響了高校田徑運動的開展。
高校實行運動員獎勵機制,可以對那些家庭相對貧困的運動員進行有效的幫助,可以調動運動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運動技術水平。調查結果顯示,對獎勵很滿意和滿意的學生在本科和專科院校都沒有超過60%,這說明,在甘肅普通高校中,對運動員的獎勵不夠重視,資金投入不夠,獎勵制度不規范,有些高校資金困難也是客觀問題。學校對運動員學業及就業幫助提供一定的幫助,有些高校的運動員在訓練期間,開設體育課的學生免修公共體育課,體育成績由自己的教練根據該學生訓練情況給評價打分,有些高校,在運動員比賽獲取名次后,學校給運動員在評定三好學生、授予國家獎學金時給予照顧,在畢業時給學生推薦就業崗位,這很利于高校業余田徑訓練的發展。
按照田徑運動技術的基礎理論可分為走、跑、跳躍、投擲和全能項目[5]。調查顯示,高校在田徑業余訓練項目開展中,多數高校跑、跳、投、競走這些項目有開展,但側重點不一樣,訓練時間短的高校,對技術復雜的項目開展較少。筆者對甘肅第四屆大學生運動會田徑比賽43支田徑代表隊的運動員參賽項目進行歸類分析。
從第四屆大學生運動會田徑比賽秩序冊統計數據得知,男女共設19個個人項目(不含集體項目),參加比賽運動員共714人,其中男運動員437人,占參加人數的62%,女運動員277人,占參加人數的38%。男女運動員參加的19個項目中,共有1144人次,其中男運動員652人次,女運動員492人次,男生占總人次的57%,女生占總人次的43%[6]。數據充分說明在高校田徑運動開展中,喜歡田徑項目的男生人數多于女生,因此參與鍛煉的男生人數明顯多于女生人數,在業余田徑訓練中,由于組隊時間短,運動員沒有形成系統的訓練,技術性強的項目很難掌握,還有一些開展普及率比較低的項目,是因為該項技術要求的特殊性,場地因素不佳與教練員自身專項不足所導致的。
眾所周知,體育場地器材會嚴重制約任何一項體育運動的發展,普及高校田徑運動的基礎設施,設施的完善情況與規模大小,直接影響學校田徑運動的發展。
調查結果顯示,甘肅普通高校的田徑場地、田徑器材基本能滿足田徑訓練的需要。其中,具備兩塊標準400米田徑場地本科院校占53.3%,專科占13.3%,其中具備一塊田徑場地本科占46.7%,專科占66.7%,還有20%專科學校的田徑場地在待建中,甘肅高校訓練經費缺乏,是多數高校開展業余訓練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訓練經費是業余訓練正常開展的物質基礎與保障,沒有足夠的經費及可靠的經費來源作保障,業余田徑訓練工作很難保證正常的進行,高校田徑業余訓練經費來源主要是學校撥款,社會企業贊助,本科院校好于專科院校的經費。業余訓練的運動損傷及運動醫務監督保障不到位,抽樣調查得知,在平時訓練中,運動員的運動損傷主要依靠教練員的經驗和直覺來控制訓練,無法做到科學地對運動員訓練狀態進行監控,在訓練期間運動員的小傷小病由教練員處理,嚴重的由校醫院或更高級的醫院負責,在集訓期間,如果損傷嚴重,由保險公司承擔,剩余部分也由校方承擔,學生自己不承擔,所有高校幾乎都沒有運動醫務監督,無法對運動員的身體狀況,機體對運動負荷的適應能力,訓練水平和機能潛力作出科學的診斷。
3.1甘肅普通高校在全國各類田徑比賽中曾為甘肅省的競技運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在市場經濟下,領導雖然重視,但思想觀念相對滯后,沒有長遠規劃目標體系,管理制度還不夠完善,缺乏應變能力,經費不足,目前各高校除學校投入外,獲取資金來源渠道少。高校業余訓練整體氛圍較好,業余訓練機制基本健全,訓練計劃制定主要是以階段性為主,訓練計劃實施情況良好,一些特色的傳統項目學校能有效的利用其優勢,取得了較好的訓練效果,高校田徑教練員的學歷,職稱結構基本合理,訓練定位目標明確,訓練手段與方法應用較準確,科研能力較強,有國家教學名師和省級教學名師,有較好的知識儲備和執教經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但是,在本科院校中,教練員普遍年齡偏大,青年教練員偏少,在專科教練員中,高學歷的人數相對較少,年輕教練員的數量明顯不足,對教練員的工作量計算與待遇方面,個別學校出現不合理現象,教練員的培訓與提高支持不夠,尤其在甘肅二、三線城市的高校尤為明顯,教練員繼續學習與接受培訓的機會較少。
3.2運動員生源嚴重匱乏,選材比較困難,高水平的運動員較少,有些學生訓練的動機有明顯的功利性。運動項目分布不均衡,一些技術性較強的項目或不易開展的項目,參賽人數極少,女生更少,在整個報名項目中,男運動員多于女運動員。農村生源學生的運動員人數多于城市生源學生運動員,運動員訓練年限都比較短,學生就業壓力大,就業渠道窄,運動員在校期間學習任務重訓練時間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學訓矛盾突出,大多都是臨時組隊,突擊訓練,訓練缺乏連貫性和科學性,嚴重阻礙了訓練的可持續發展。未能構建田徑后備人才梯隊。
3.3甘肅普通高校業余田徑訓練的物質保障有較大改善,都有運動員集訓補助和比賽的獎勵機制,本科院校的補助要高于專科院校。大部分高校在運動員上學期間和畢業就業時都提供幫助,本科院校田徑訓練較好,訓練場地,器材基本能滿足訓練需求,部分專科院校還存在器材短缺的情況,本專科院校都沒有室內田徑場,醫務監督缺乏,學訓關系有時候處理不到位,尚缺乏科學的系統訓練,獎罰制度尚健全,缺乏有效的運行機制。
4.1高校制定相應政策,根據高校實際特點與辦隊目標,將課余田徑訓練工作與田徑運動隊建設工作結合起來,并納入到學校體育整體工作大綱[7]。建立長遠田徑訓練目標體系,健全學校田徑運動競賽機制,營造良好的高校田徑業余訓練氛圍,保證業余訓練長期順利進行,形成運動員隊伍的梯隊建設。提高教練員待遇,健全教練員獎勵制度,健全教師培養體系,形成教練員的梯隊建設,加大教師的培養力度,同時專科院校應提高青年教師的學歷,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促進學校體育工作評估制度,將兼職教練員開展業余訓練納入教學工作量,相關競賽納入科研成果中來,激發教師開展業余體育訓練積極性。提高教練員以科研促訓練,以訓練促科研的相互結合能力,不斷努力學習,迅速掌握前沿訓練理念和善于運用現代科技成果,不斷積極創新田徑運動技術和實踐先進訓練方法。
4.2健全運動員獎勵與就業幫助制度,讓運動員在付出的同時,也能得到滿意的回報,并在考研就業方面能夠給予合理的幫助。合理安排運動員的學習時間和訓練時間,解決學訓矛盾,運動員訓練應列入學生公選課計劃,讓運動員能獲得相應的學分,拓展運動員選拔渠道,學校要采取積極措施,加大對體育特長生的優惠政策,獎勵學分等制度,吸引更優秀的學生參加訓練。
4.3校地共建,校企共建,多渠道籌措經費,創新商業運營,增加創收能力,改善訓練條件,改變訓練模式,拓寬訓練思路;進一步完善場地器材設施,尋求新的途徑,加大業余訓練經費投入力度,以社會化為依托,廣開渠道,積極自籌資金,解決好經費問題,保證業余田徑訓練隊伍建立發展。高校主管部門應增設甘肅高校田徑賽事,讓更多的運動員在大學期間能多參加比賽,實現自己的理想價值,也能更好的促進高校體育的發展。
[1]李紅霞,亞力坤,劉恒新.疆普通高校田徑課余訓練現狀與持續性發展的對策研究.高教學刊,2015(2).
[2]許青生.普通高校業余訓練的實踐與探討.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11(4).
[3]張維慶,胡娟娟,郭潔.對甘肅省高等院校高水平田徑運動隊發展的分析與思考.科學時代,2013(20).
[4]張力為,任未多.體育運動心理學研究進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文超主編.田徑運動高級教程.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6(2).
[6]甘肅省第四屆大學生運動會田徑比賽秩序冊.甘肅張掖:甘肅省第四屆大學生運動會組織委員會編,2020(7).
[7]廖志錦.高校課余田徑訓練現狀及對策.長江大學學報,2014,3(7).
The Survey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for Amateur Training in Track and Field in Regular Universities of Gansu Province
HE Shuicun
(Longdong University, Qingyang 745000, GanSu, China)
甘肅省體育局體育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編號:GST201709。
何水村(1969—),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專業田徑教學訓練、運動競賽和公共體育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