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美珍
(江蘇省高郵實驗小學 江蘇 高郵 225600)
閱讀是學生增長知識與智慧的重要途徑,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不斷的汲取書本中所蘊含的文化知識,提升學生對于事物的理解能力以及想象力,奠定學生堅實的語文功底,為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低年級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在興趣的引導下讓學生自主的在閱讀的世界里遨游,暢想閱讀的海闊天空,同時教師要改變與豐富閱讀課堂中的教學方案,善于利用多媒體資源以及及時的開展相關的閱讀活動,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自在并且有趣的閱讀環境。作為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我將從自身經驗出發談一談如何在語文核心素養的要求下進行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
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自我約束意識較為淡薄,在教師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提高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是解決學生上課走神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只有學生對于閱讀有了興趣才會積極主動的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思考與記憶,從而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養成學生善于思考的習慣,并在閱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完成相應的積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趣味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師可以采用問題導學的方式開始閱讀教學,結合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導入教學話題。
例如,在學習《比尾巴》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說一說都了解哪些小動物,這些動物的尾巴都長什么樣子,如教師可以引導“小朋友們,大家喜歡去動物園嗎?”,學生紛紛回答“喜歡!”,教師接著引導“那小朋友們有注意到動物園里動物的尾巴都長什么樣子嗎?”,學生對自己見過的動物的尾巴進行回憶,然后對教師的問題進行回答,有的說“我見過猴子的尾巴,猴子的尾巴嘗嘗的,像一條繩子!”,有的說“我看過孔雀的尾巴,開屏的時候特別漂亮,像一把扇子!”。教師“原來小朋友們知道這么多動物啊,真的是太棒啦!那小朋友們知道動物的尾巴都有什么作用嗎?”,通過生活中學生了解熟悉的事物展開閱讀教學,創設趣味教學情境,增加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
互聯網的出現方便了人們生活的同時,也為教學方式帶來了一些改變。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多媒體資源的使用,通過色彩豐富的視頻資源和生動有趣、抑揚頓挫的語音資源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閱讀課堂中學習的內容。教師要提前根據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挑選合適的視頻或者是音頻的素材,將準備好的素材融合在與課堂內容相切合的地方,可以在課堂開始時播放引出相關的教學話題,可在學習課堂內容的過程中播放加深學生對于課堂內容的理解,也可以在課堂即將結束時播放對學生所學的內容進行拓展。
例如,在學習《詠鵝》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播放一段鵝在水中的視頻,然后教師通過問題導學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同學們你們認識這是什么動物嗎?”,學生回答“鵝”,教師接著引導“對,視頻中是一群漂亮的大白鵝,那有哪位同學可以形容下這群大白鵝呢?”,學生在積極的回答教師的問題之后,教師可以將《詠鵝》的伴奏與視頻一起再次播放,讓學生真切的體會大白鵝體形的優美以及在水中的自由自在。同時,通過《詠鵝》的伴奏可以讓學生掌握其中的節奏,幫助學生實現更好的閱讀。
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舉辦多種多樣的閱讀活動,提高學生對于課堂的參與率,加深學生對于閱讀內容的理解,給學生創造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學生在進行閱讀課之后,教師可以舉行故事大會,讓學生將閱讀課上學習到的內容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進行重現,增強學生對于所學內容的理解與記憶。同時,教師可以舉辦繪畫活動,讓學生通過畫畫的形式將學到的重點內容進行展示。最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閱讀課上學習到的故事進行角色扮演,增強學生對于故事的連貫性和整體性的掌握。
例如,在繪本閱讀《團圓》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課堂上學習到的內容進行繪畫,教師可以不規定繪畫的主題,讓學生自由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在學生繪畫完成后,教師可以將學生的作品在班級內進行展示,讓學生自己向其他人講解自己所畫的內容以及為什么畫這些內容的原因。如有的學生畫了一家三口在一起吃飯,學生在介紹的時候說自己的愿望是希望爸爸媽媽可以不要每天都加班,希望可以每天都跟爸爸媽媽一起吃飯,一家人團團圓圓。在展示作品的過程中不僅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更能深切的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起著關鍵的作用,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與教學環節,最大的提高閱讀課堂的效率。首先,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營造趣味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對于閱讀的內心的渴望與興趣。其次,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利用視頻與音頻等相關的教學素材,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閱讀內容與節奏。最后,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繪畫、講故事以及角色扮演等活動中展示自己的能力以及內心真實的想法,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