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群 江蘇省東臺市時堰鎮水務站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比較短缺的國家,而農業生產對于水資源的需求則比較高,使得我國農業用水體系在過去較長一段時間內都存在突出的內部沖突。特別是在農業水價方面,出現了農戶群體與供水機構的顯著利益對抗。現階段,我國積極開展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切實降低農業用水成本。但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非常復雜,涉及了多個方面的內容,因此加強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力度,積極開展工作以確保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的成效。
我國在過去較長一段時間內都非常重視農業發展,而水資源是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也得到了全面的關注。在這種背景下,我國也開始積極引入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并依托于這套體系來實現農業用水體系的精細化運作,并降低農業用水成本。結合當前我國開展的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現狀來看,多個地區在這方面都已經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就。
第一,農業用水管理效率得到了顯著提高。在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中,很多地區的農業水利工程水權分配變得更加合理,同時也形成了區域農業用水的綜合管理,這些情況都使得農業用水管理效率得到較好提升,并優化了具體管理制度。第二,水價調整的內部機制變得更加完善。在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中逐步形成了農業水價成本核定、價格調整、成本監審等各個環節,使得農業水價內部體系變得更加完整。第三,農業高效節水模式逐步形成。我國本身就是一個水資源緊缺的國家,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深入貫徹可以較好實現高效節水的創新格局,促進我國農業用水體系實現長遠可持續發展。
當前,農民群體對于水價改革的認知水平還存在較為顯著的不足。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我國農民群體自身文化素質水平不是很高,同時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具備長遠戰略考量的思維。這些情況也使得很多農民群體都過于重視短期收益,導致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部分內容很難得到全面貫徹。
在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過程中沒有全面貫徹精細化理念,導致水價計算的部分環節存在非常突出的粗放化態勢。出現這種情況,其主要因為當前我國關于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雖然已經推出了較多的政策內容,同時還細化了農業水價計量等制度元素。但是由于各個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有較大的差別,當前推出的政策體系只能作為戰略指導文件,具體水價計量與計算的詳細制度還需要結合區域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而我國很多農村地區在這方面還存在比較明顯的不足,最終也導致了水價計算很難得到較好的優化與應用。
農業水利工程的造價比較高,因為工程用于農業生產,考量到惠農政策等要素,這類工程最終投入使用的時候都不會收取過多的費用。這些情況都使得農業水利工程無法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甚至部分水利工程所收取的資金費用已經無法支持工程繼續運營。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我國農業水價獎補制度存在顯著不足,導致農業水利工程在實際運營過程中很難得到全面的資金支持,必須要在后續時間里充分引起重視。此外,立足于農民群體,當前農業水價獎補制度體系中關于節水激勵的元素也存在較多欠缺,導致農民群體的節水意識很難得到全面開發,最終也使得農業水利工程使用成本比較高,最終不得不提高水價水平才能夠促使工程得到更好的應用,不利于農業水利工程的長遠發展。
一方面,我國部分農村地區關于水費計量基礎設施的建設還存在較多欠缺,導致現代化水費計量體系很難得到全面的應用。特別是部分偏遠地區,目前還沒有布設遠程水費計量模式,也就無法較好地提高水費計量的綜合效率。另一方面,我國部分農村地區在農業水價改革活動中,關于水費管理方面雖然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的體系,但是目前還沒有引入多元化征繳模式,導致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無法實現預計的成效。
我國應該加強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宣傳工作,使各個農民群體都能真正支持水價改革,積極參與水價改革。一方面,我國各個地區在進行農業綜合水價改革的時候,應該著眼于長遠,讓農民群體可以親身感知到農業綜合水價改革以后,自身所獲得的長遠收益,從而讓各個農民群體積極參與到農業水價改革過程中,避免這項改革出現不必要的抵觸。另一方面,我國各個地區也應該在進行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時候,穿插進行節水教育等內容。事實上,我國開展的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活動本身就與節水灌溉息息相關,既通過節約用水來降低農業用水成本,并通過先進科技提高農業用水效率。
第一,完善農業水價成本核算體系。在這個過程中,各個地區應該先明確農業水價成本核算的具體范圍,同時還要逐步構建灌區成本認證機制,并貫徹的區域供水成本平均核算的方式,最終形成成本監審考核機制,真正實現供水單位的降本增效。第二,完善農業用水價格的制定準則。在農業供水過程中,應該結合地表水和地下水制定差異化的水價標準,同時還要結合當年水資源的稀缺程度進行分檔定價,并且還應該考量水資源用途,立足于經濟作物、設施作物、糧食作物等類型形成差異化水價制定格局。第三,構建農業用水計收方式。我國各個地區在開展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時候,可以考慮使用定額管理和超額累進的方式實現計收方式的創新。在這個過程中,超額部分可以參照工業用水或者城市用水的方式,進行農業用水計價方式的創新調整,同時也可以較好提高農民群體節水意識。
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在進行過程中,也應該優化農業水價獎補制度內容,使得農業水利成本管控可以更加和諧,實現農業用水體系的長遠發展。第一,逐步完善農業水利建設投資補貼機制。農業水利工程建設本身就需要較高的成本資金,這也是農業用水價格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后續時間里,我國各個地區應該適當針對農業水利工程進行經濟補貼,降低水利工程的成本,最終也就可以較好推動農業水價的下降。在具體進行經濟補貼的時候,可以考慮實現政府補貼與群眾勞動補貼相結合,最終有效控制農業水利工程的成本水平。第二,逐步完善農業用水價格的經濟補貼。在這項補貼活動中,我國地方政府可以參考糧食補貼、種地補貼等內容,針對區域農戶進行灌溉用水補貼,保證各個用戶真正能夠用得起水利灌溉服務。第三,構建農業節水激勵補貼制度。即政府部門可以結合農業用水過程中的節水情況,發放一定的經濟補貼,充分激發各個農戶參與節水灌溉的積極性,實現農業水利的水資源精細化使用,同時也給水價綜合改革提供較好的基礎支撐。
在開展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活動的時候,相關人員也應該做好農業水價基礎保障模塊的不斷完善與調整。第一,農業水利工程應該優化供水計量體系,在后續時間里積極引入供水計量信息化模式,可以實現區域供水的精確計量。對于那些不方便安裝計量設備的地區,可以考慮使用標準口門的方式進行用水計量。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給后續進行農業水價改革活動提供較好的支撐。第二,農業水利工程還應該強化水費管理活動,切實提高水費管理的綜合成效。在這個過程中,農業水利工程應該逐步形成管養分離的模式,同時還要細化水費支出管理活動,明確每一筆水費的具體流向。第三,農業用水管理還應該引入多元化主體,使得社會資源充分進入到農業水價管理過程中。只有這樣,農業水費征繳就可以變得更加和諧,同時也能夠提高水權轉讓的規范性,充分保證農業水價改革活動的綜合成效。
綜上所述,在開展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具體工作時,應不斷加強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宣傳活動,全面推動農業水價的精細化改革,使得改革內容可以得到農民群體的充分認可,并且真正延伸到農業用水的各個環節中。在這之中,我國各個地區也應該不斷完善農業水價獎補體系,使得農業水價水平可以變得更加合理,促進農業用水體系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