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冰辰 珠海市婦幼保健院
近年來,我國的國民經濟迅速發展, 科技水平也不斷提升,經濟與科技的發展帶動了眾多行業的發展。經濟與科技的發展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發展,各行各業也越來越認識到人力資源對企業的重要性,并越來越重視對人才的培養。但是對于企業人力資源的價值有多大,應該如何科學評判人力資源的價值等問題,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因此導致企業不能正確估算人力資源的價值。對此,本文先對人力資源計量方法進行分析,再對分析結果展開深入反思,最后在反思的基礎上,提出研究人力資源價值計量方法需要努力的方向。
人力資源會計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就已經存在,人們從那時就已經開始計量人力資源價值。直到今天,對人力資源價值進行計量已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 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專家投入精力和財力進行對人力資源價值計量的研究。由于不同的人在研究過程中切入點不一樣, 因此在不同視角、不同側重點下,也提出了不同的計量方法。
人力資源作為企業發展中的特殊資產,對企業創造經濟效益并增加隱性產值有著重要的意義。人力資源指的是企業勞動能力,即社會財富創造能力的綜合。人力資源是企業生存和發展過程中的一項重要的資源。企業通過招聘、錄用、管理、培訓、開發等手段進行人力資源的管理,人力資源將逐步轉化為企業的人力資產。舉例來講,企業的管理者、技術人員、科研開發人員和一般生產工人都屬于企業的人力資源范疇,這些勞動者在各自的崗位中,通過勞動為企業創造經濟收益,從而產生價值。通過勞動,這些人力資源逐步轉化為企業的人力資本,以經濟效益的增長帶動企業財富的增長。
人力資源價值直接影響著企業的財富增長。因此,如何計量人力資源價值尤為重要,西方經濟學在人力資源價值理論的基礎上建立了人力資源價值會計計量。人力資源價值計量理論認為,人力資源價值同經濟資源和其他資源等共同創造了企業的經濟價值。在計量上,一般采用貨幣型和非貨幣型的兩種計量方法對企業的人力資源進行計量。
貨幣型人力資源價值計量。貨幣,即工資、獎金、福利等形式對企業的人力資源來進行價值計量是最為基礎且最具可操作性的計量方法之一。目前,幾乎所有企業的貨幣型人力資源價值計量辦法都是建立在工資計量的基礎上。在企業的生產和發展過程中,人力資源作為一種特殊資產,通過發揮其自身的價值為企業創造出經濟效益和產業價值。通過對這些經濟效益和產業價值的計量,從而體現勞動者的價值,也就是企業人力資源價值。
從資本定義的角度上來講,工資是勞動者通過自己的勞動所取得的勞動報酬。而從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來看,勞動者取得的工資實際是其勞動所轉化得到的勞動價值。因此,對于人力資源的計量來講,工資是最為基礎的人力資源計量辦法,也是勞動者為企業創造的價值測定和計量后的基本單位。
非貨幣型人力資源價值計量。人力資源除了以工資為代表的貨幣型計量方法外,還有一種非貨幣型計量辦法。在工作過程中,每一位勞動者的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其性格、責任感、進取心、情感因素、學習能力等都會對其在工作中的表現產生一定的影響。非貨幣型人力資源計量辦法一般是通過成立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技能信息庫對勞動者在過程中的相關信息進行綜合、整理、歸檔與分析,根據所得出的數據對勞動者的工作表現和工作態度進行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的評價。
1.資產要素的超區域化配置。國家新經濟的發展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方面提出了新的側重點和增長點。隨著網絡時代通訊和物流速度的加快,國際化的資源配置成了當前經濟發展中的常態。因此,超區域化的經濟發展模式成為了當前新經濟時代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新經濟時代,企業的生產要素更加具有流通性和自有性。
2.以知識經濟和技術產業為主導。21世紀的新經濟時代是以知識經濟為主導的時代。通過企業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與整合,知識資源可以快速高效地轉化為物質資源從而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因此,在新經濟時代,企業要走上以知識經濟和技術產業為主導的發展道路,知識資源和人力資源將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隨著新經濟條件對于企業發展的影響逐漸深入,企業人力資源價值計量在新時期最大的變化集中在企業人力資源價值計量的中心逐漸向著智力勞動計量的方向偏移。隨著市場物質資源多元化和多極化的發展以及網絡經濟、電子商務等新型經濟業態的推廣,產品中研發、設計、包裝、創新等凝結了人類智慧和創造力的商品將會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從而占據更大的市場經營份額。同時,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科學的經營管理辦法、信息化的企業管理系統等都將提高企業經濟產值的增加速度,并降低企業在生產中的消耗,從而無形中增加經濟效益,增加企業產值。在新經濟條件下,相對于傳統人力資源價值計量中以體力勞動和財富資本為導向的人力資源計量方式,將完成逐步向智力勞動價值偏移的過程。
1.一般計量方法的評價準則
企業人力資源一般計量方法就是以勞動者的工資為計量標準,通過對勞動者的勞動在企業經營創造的剩余價值以工資為單位進行折現。這種計量辦法可以有效直觀地反映出勞動者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所產生的物質資源勞動價值。然而,這種計量方法對于勞動者在工作中的工作態度和工作狀況則不能做到有效地計量。因此在新經濟條件下,以勞動者的工資為計量標準的計量方法由于無法全面地反映出企業勞動者,尤其是智力勞動者的勞動給企業的發展帶來的隱性資產價值,在人力資源價值計量上,一般計量辦法只能為人力資源計量提供基礎性的參考依據,其適用的局限性在逐漸增大。
2.期權化計量方法評價準則
相對于一般計量方法,期權化人力資源計量辦法更加適用于知識密集型的企業發展模式。企業在人資源管理過程中引入實物期權對人力資源在市場流通過程中產生的交換價值進行有效的計量。這種方法通過引入市場對于資源的調控作用,在智力勞動為主導的企業發展中,期權化人力資源計量上比一般計量方法更有優勢,同時也更加方便企業及時掌握市場因素對人力資源的影響,以便加強企業市場的靈活性和敏感度。
3.綜合評價準則
綜合性評價準則的理論基礎在于,雖然人力資源計量方法和側重各有不同,任何計量結果都是企業主觀判斷和客觀數據相互平衡的產物。因此,企業計算人力資源價值雖然側重點不同,但所計算的結果應呈現并保持一定的同一性,否則企業在人力資源價值計量過程中必然存在失誤。綜合性的計量辦法可以依據不同計量方法對人力資源價值進行綜合估算,及時發現在人力資源計量中出現的誤差,方便企業進行計量結果印證和糾正,保證其人力資源價值計量的準確性。
上述企業人力資源價值的計算是在不考慮期權時對人力為企業創造的價值進行的評估與計算,在考慮期權對人力資源評估產生的影響時,根據Black-Scholes定價模型理論,人力資源群里價值代表著期權影響下人力資源所創造的價值同本期發生成本之和的基本概念。在確定人力資源價值波動率、企業年度創收標準差、人力資源創造價值波動率,即企業風險評估的前提下,可以對計算期權影響下人力資源在企業中所創造的價值。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通信技術和網絡科技的不斷發展,中國跟隨世界經濟發展的腳步正在走向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新經濟發展時代。信息化產業成了目前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導,帶動了網絡經濟和電子商務等新業態的萌芽與發展。在新經濟時代,企業人力資源的價值計量依據與計量結果,都會受到來自時代經濟價值取向的影響,從而產生了新的企業人力資源價值計量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