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元 淮北市體育中心
我國大型公共體育場館根據管理模式可以分為事業型、企業型、半企業型等多種模式。很多大型體育場館,尤其是中部、西部地區的大型體育場館,因經營方式單一、經營理念落后、資金來源局限,在完成服務大型運動會及賽事活動任務后,經營管理不善,虧損嚴重,導致場館資源閑置、浪費,成為政府的沉重負擔。如何平衡公益服務與市場運作,加強資產盤活和創新開發,實現大型體育場館良性的運轉,是當前乃至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
淮北市體育中心成立于2003年8月,為財政80%差額撥款副縣級事業單位,屬公益二類場館。主管部門為淮北市文化旅游體育局,實有編制17人,聘用人員31人。淮北市體育館建筑面積20870平方米,5500座,2003年8月投入使用;體育場建筑面積37479平方米,32000座,2011年6月投入使用,均為丙類大型體育場館。場館設施設備齊全,消防、供電、衛生、環保、無障礙設施等均通過專業部門審核,符合開放所具備的基本條件和技術要求,運營管理范圍內無高危險性體育項目。場館功能完備、分區科學、結構完整,可承擔省級綜合性運會和全國單項賽事比賽。
作為政府體育行政部門下設的二級機構,市體育中心負責場館的管理運營工作,下設辦公室、體育場、體育館、射擊館、技術部、經營部、安保部,代行政府的公共體育資產管理和公共體育服務職能。因受體制制約,市體育中心也曾實施統收、統支、統管的供給服務管理,注重公益服務,弱化經濟效益,一度入不敷出,經營狀況慘淡。2014年以來,為突破瓶頸,加強管理和自我造血能力,淮北市體育中心采用“所有權屬于國有,經營權屬于公司”(即中心+公司)經營模式,以會展業為突破口,積極推進體育產業與會展業、培訓業和廣告業的融合,逐步摸索出了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經過積極學習和不斷探索,淮北市體育中心采用自主管理經營模式,揚長避短,規范管理,探索創新,在為全市群眾健身與競技體育提供良好服務的同時,有效規避了托管等管理經營模式大型活動難以協調、體育場館過度損耗等問題,收入由2011年的不足100萬元,發展到2019年的1557.6萬元,經濟總量擴大了15倍,直接拉動消費逾億元,周邊商圈成熟,業態布局合理。先后榮獲“2014—2017年度全省群眾體育先進集體”“2015、2016、2017、2018、2019年度安徽省體育場館運營先進單位”,2020年作為安徽省全民健身工作典型案例向國家體育總局上報。
(一)創新場館經營管理模式
2014年10月《加快發展體育產業 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出臺,為淮北市體育中心改革管理模式提供了政策指引。2014年底,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淮北市體育中心積極借鑒外地市體育場館管理模式及市日報社、廣播電臺等單位的先進經驗,注冊成立了淮北市體育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探索社會化運營的“中心+公司”管理模式,實現管辦分離。既規避了委托經營等方式造成的場館過度開發使用和維修維護不善等問題,又增加了體育中心自我造血功能。公司自成立以來,積極鼓勵中介、旅游、文化傳媒公司等單位在體育中心開展賽事、文化、演藝、旅客集散等各項活動,積極推動城市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豐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年均動態經營收入300萬元以上,促進了體育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二)加強場館功能多元化開發
為提高體育場館的使用效率,盤活存量資源,淮北市體育中心結合自身結構、場館區域、容量規模、周邊環境等制定一套適合自身場館的多元化經營模式。一是對體育場商用房屋合理劃分功能區域,明確進入的經營業務范圍,在確保不改變場館體育主體功能的前提下,提升使用效率,以更好地展現體育功能。二是打造體育主題品牌,舉辦高水平商演。全國青少年羽毛球、摔跤等國家級U系列賽事常年落戶淮北,中美籃球對抗賽、明星演唱會高水平商演常年不斷,打造高水平欣賞盛宴。三是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通過打造品牌會展,帶動會展經濟蓬勃發展。利用自身資源,以會展業為突破口,通過自辦與協辦相結合的方式,相繼開發了一批具有長久廣闊市場的經營項目,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自2012年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十二屆奇石玉器書畫博覽會,交易額逾2億元,已經成為全國規模最大商業奇石玉器展之一,是體育中心在促進文化產業與會展業融合發展,服務城市轉型方面做出的有益嘗試。四是轉變發展方式,由過去單純收取場地租金向合作、聯辦轉變,與相關部門、媒體和會展企業相繼聯辦了服裝展、汽車展、建材展、房交會等一系列商貿會展活動,效果顯著。今后還將運作籌辦婚博會、六一兒童玩具展等大型展會,力爭通過市場培育,逐步形成以奇石展、婚博會、玩具展為拳頭產品的品牌會展集群。
(三)大力培養場館經營管理專業人才隊伍
體育場館經營管理專業人才是體育場館健康有序運營的重要保障。淮北市體育中心積極引進“既懂體育又懂產業營銷、管理”的專業復合型人才,包括廣州體院體育產業研究生、上海體院、淮師大體育系本科生,為體育場館經營管理人員中注入新鮮的“血液”。同時對在職的人員進行專業教育培訓,不斷完善自身理論知識。在人才的聘用層面,實行合同聘任制,不斷完善員工的人事任免機制,崗位實行競聘機制,建立了一支能力強、專業突出、管理創新的專業化隊伍,實現了大型體育場館的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經濟創收。
(四)堅持公益屬性爭取免開資金
淮北市體育中心位于淮北市政治文化中心,緊鄰市政府、市博物館、市文化中心等重要設施,周邊小區發展成熟、居民眾多、交通便利、區位優勢顯著,是淮北市地標性建筑。除體育場、體育館外,還建有射擊館、田徑場、網球中心、塑膠籃球場、門球場、射箭場、籠式足球場、健身步道、輪滑場和健身路徑等,設施完備,功能齊全,是群眾健身休閑的樂園。市體育中心堅持公益服務屬性,認真貫徹落實大型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開放政策,戶外公共區域及戶外健身器材全年免費開放,室內場館年低收費開放,全年開放天數在330天以上,每天健身人群達萬余人。免費為市民開展體質測定、出具運動處方、指導健身技能等服務。每年舉辦群眾體育賽事和公益活動100余項。為市體育中學足球、籃球、排球、武術、田徑、手球、拳擊、柔道、射箭、散打、網球、舉重等15支專業運動隊提供日常訓練場地,被國家總局列入“國家級青少年課外活動基地”備選名單,為競技體育和青少年體育發展提供堅實的后勤保障。2014年以來,淮北市體育中心每年獲得中央免費低收費開放補助資金115萬元。
綜上所述,淮北市體育中心作為安徽省及中部地區運營較為成功案例,為大型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提供了有益參考和借鑒。現提出如下建議。
(一)推動大型公共體育場館體制改革多樣化。根據場館本身條件和當地體育市場需求,允許事業管理和企業管理并存的公共體育場館經營管理模式,不能以一刀切的方式完全廢除事業管理和政府財政補貼。在條件成熟的地區,可逐步引入社會力量介入體育場館管理運營,增加體育場館的“造血”功能。
(二)明確經營理念和功能定位。加強育場館的功能開發,改變功能單一、使用率低的現狀,實行多元業態經營,在體育場館中開設會展、培訓、健身、餐飲、住宿、娛樂等經營方式,培養體育消費潛在人口。
(三)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完善人才的引進和競爭機制,提升人員專業知識與理念,建立高水平的體育場館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切實提高場館經營管理水平。
(四)加強營銷創新,推進理念創新,開發大眾喜聞樂見的體育產品,能調動大眾的體育消費和實現價值最大化。推進服務創新,提高消費者的滿意感,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五)推進管理創新,運用科學的管理理念與模式進行科學化管理,不斷完善管理制度,使管理達到最優化,使大型體育場館運營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