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良 國網(山東)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
21世紀的全球能源和環境形勢極為嚴峻。據有關統計,從2012年到2020年,中國對汽車燃料的需求量逐漸從1.38億噸達到2.66億噸,并將在未來40年內不斷增長。能源不足已成為全球性問題。隨著近年來科學技術的進步,以節能、環保和安全為最終目標的電動汽車、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的開發和應用已成為世界各國汽車工業發展的重點。當前,中國正處在“兩中心社會”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時期,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同樣也是節能減排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新能源汽車制造企業在發展中仍然存在高投入,高風險的問題。因此當前急需要仔細分析新能源汽車行業所面臨的財務風險,盡早進行控制管理,以便降低財務風險,使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能夠走向可持續發展的健康道路上。
目前,世界各國都將新能源汽車產業視為全球競爭的新重點,該產業在節能減排,環境保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與其他傳統工業相比,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在購車補貼,稅收政策和政府補貼等方面得到了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已成為最受歡迎的國家戰略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具有三個特點:
隨著新能源汽車成為新興產品,工業發展階段處于早期階段,市場聯系薄弱,因此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家宏觀政策的支持。 2007年,國家頒布了《新能源汽車生產準入管理規則》,并頒布了《能源法》(征求意見稿)。新能源汽車被正式列入國家鼓勵產業名單,享受國家優惠政策。2009年,國家召開會議,開展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工作,并啟動了財政援助計劃。2011年,國家出臺了牌照,雙倍積分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免征新能源汽車購置稅。隨著國家政策的積極支持,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逐年增長。據統計,2018年中國共售出126萬輛新能源汽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增長最快的新能源汽車市場。2018年,世界知名的能源汽車品牌特斯拉宣布在中國建立工廠。同時,包括傳統汽車公司在內的許多外資已經涌入這個行業。它們的到來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公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新能源汽車的開發正在逐步進入市場[1]。
與傳統汽車相比,新能源汽車減少了城市噪聲污染,結構簡單,降低了日常維護成本,駕駛更方便。但是,生產成本高,技術研發需求水平高。產業鏈類似于傳統汽車。與傳統汽車產業鏈基本相同,但在原材料,零件和市場服務方面有所不同。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更側重于連接三個環節:電池及相關零件,汽車制造和充電服務。另外,電池占車輛總成本最高,占車輛總成本的百分之四十二。隔板是電池的關鍵組件,可以直接影響電池的容量,循環和安全性能。目前,隔板領域較高,中國的隔膜制造商主要依靠進口,與電池制造相關的礦產資源價格波動也將給新能源汽車公司帶來財務風險[2]。
據互聯網統計,該行業初期融資很多,投資火爆,2018年投融資熱情急劇下降,2017—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將舉行近兩百多場融資盛會。隨著該國經濟規模和財富水平的提高,經濟增長放緩和資本市場萎縮,投資熱情逐漸下降。其次,由于一些汽車制造商的戰略計劃不現實,缺乏核心研發能力,技術瓶頸難以突破,資本消耗快速,公司的整體資本輪換壓力相對較高,因此在后續資本投資中存在這樣的事實。很多資本對于投資新能源汽車行業都持著觀望態度,不敢輕易投資,這使得許多企業都面臨著較大的融資困境。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和“欺詐”行為的出現,2014年的財政補貼開始下降。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補貼已經大大減少,補貼技術的限制也逐漸提高。自2014年以來,國家減少了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并且每年下降百分之五至十。一般來說,補貼將在4年內減少百分之二十到四十。 2017年9月,該國宣布實行“雙點”政策,補貼下降。新能源汽車產業已逐漸從政策導向向市場導向轉移,給新能源汽車原有的快速發展增加了很多不確定性。靠政府補貼生存的汽車制造商必須調整戰略,升級自身的工業技術,積極與市場整合,并創造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否則,它將被從行業中刪除。如果沒有補貼或補貼沒有急劇下降,那么會有許多新能源汽車市場。公司經歷了大幅下滑,打擊了新能源汽車行業,自從國家新能源補貼標準下降以來,以福田汽車為代表的許多新能源汽車公司遭受了損失[3]。
新能源汽車的上游產業主要針對生產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的企業,作為汽車生產關鍵技術零部件的關鍵原材料供應商,在新能源汽車制造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中國大多數新能源汽車公司都處于起步階段,原材料供應商和客戶的選擇相對狹窄。不僅電池芯零件的隔膜依賴進口,而且中國鋰電池零件的鈷相對稀缺,每年所需的鈷原料的幾乎百分之九十都必須從國外進口。國際商品價格上漲,匯率波動和利率上升都將給新能源汽車產業帶來金融風險。
許多企業都在投資建廠以擴大產能并通過海外知名汽車制造商推出新能源汽車來確保市場份額。國內主要的新能源汽車公司擴大了產能,增加了項目投資。研發投資和營銷。新能源項目的特點是投資成本高,運營成本高,回收期長。許多投資和研發支出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持,公司貸款持續增長,現金壓力巨大。如果資金被切斷,該公司將陷入財務危機。以比亞迪為例,近年來,比亞迪的債務資產比率逐年增加,超過了行業水平,資金結構不合理。資金主要來自短期貸款,占總債務的百分之八十。這可能會增加比亞迪的財務風險,因為比亞迪面臨著在一年內償還一個或多個流動負債的本金和利息的壓力,以及用短期貸款償還短期借款的糟糕循環。
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補貼標準正在逐步提高,補貼在逐步減弱,這個市場正在從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轉變。一方面,新能源汽車制造商需要推出更多符合更高補貼標準的產品,另一方面,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提高研發和創新能力。新能源汽車公司不應過多地依賴政府補貼,而應利用政府補貼開展創新性的研發活動,以便公司可以在市場環境中建立牢固的立足點。提高使用政府補貼的效率。新能源汽車公司應抓住機會獲得政府補貼,并將其用于自身的研發投資和專利計算等技術創新,以便政府補貼可用于特殊目的,并充分利用其合法價值。建立健全政府補貼績效考核機制,通過透明,開放的管理方式提高政府補貼效率,明確政府補貼的使用方式,促進從綜合管理向更精細的監管過渡,以實現政府。補貼使用的有效性不斷提高。政府引導公司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例如用間接補貼代替直接資金補貼,以便公司可以通過宣布和指導其政策的政策來穩定,健康地前進[4]。
國內外利率變化,匯率變化,經濟結構變化,財政貨幣政策寬松等,這種宏觀經濟環境將為新能源產業帶來有利或不利條件。新能源汽車行業應關注宏觀環境變化,并通過分析發現有利的機遇。在總體經濟形勢下,國際政策趨勢必須具有遠見和判斷力,尋求最佳的采購時機,并制定最佳的經濟訂單數量和時機。
由于補貼周期長,資金周轉不充分,資金流失,容易產生財務風險,有必要加強現金流量管理。我們特別關注內部應收賬款和庫存余額,合理優化現金管理,并提高財務人員的風險意識。從成本控制,研發投資到技術創新,人員和項目投資,以增強對新能源的認識,這將增加該期間的成本,從而導致業務利潤下降。因此,企業需要將支出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加強預算管理,并適當減少人力和財務支出。拓寬財務渠道,優化財務結構。隨著對新能源汽車行業投融資熱情的下降,許多汽車制造商依靠銀行進行債務融資,債務融資具有較高的財務成本和較高的財務風險。它可以采用股票融資,不承擔本金和利息的負擔,財務風險低,可以降低公司財務風險和流動性風險。
綜上所述,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對中國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的轉變具有重要意義。發展過程中的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并且至少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新能源汽車公司的經濟利益。另一方面,讓新能源公司破產。公司需要建立基于實際盈利能力的健全內部控制體系,合理分配內部資源,最大限度地利用資金,降低財務風險,并找到適合企業發展的融資方式。使得企業能夠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使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不斷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