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莉 山東信鑫會計師事務所(普通合伙)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變革,傳統的財務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已經不能適應當前企業的發展需要。為了提升資源配置的效率,企業亟需建立一套更加切實有效的預算管理制度以及相應的績效評價體系,一方面能夠為績效評價過程提供客觀公正的指導,另一方面能有效提高對資金的利用效率。
構建財務預算績效評價體系是企業戰略發展的需要。根據預算制定目標,以績效考核的方式量化經濟目標,是所有經濟活動中實施經費管理的重要環節,它能為項目的順利運行提供保障。有了財務預算績效評價體系的支持,企業的財政管理才會更具方向性和條理性,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使得各部門能夠更好地開展工作。良好的預算體系是企業工作的重要保障,能夠給企業的各項活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增加企業的經濟收益。建立財務預算績效評價體系是企業內部管理的必然要求,企業的預算績效評價體系能夠更好地把控整體的收支細節,推動決策的科學化,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調整支出預算,以便更加高效地完成企業的業務目標。
傳統的財務預算管理模式對企業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雖然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也在積極倡導進行各項改革,但是要打破傳統絕非易事。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在實踐中取得的效果不甚理想,對資金的規劃存在較大的隨意性,經費的使用質量和效率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企業的擴張與發展。
之所以會出現預算績效沒有明確目標的情況是因為企業對于預算績效管理的認識不足,單純將其理解為績效考核,沒有立足于實際,只是將目光放在資金使用是否合規方面,有的企業也會把預算績效作為年度發展的目標,所以出現了評價目標不清晰,缺乏條理性的問題,直接影響了企業經濟活動的正常運作,不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企業使用的預算評價體系存在指標繁雜、針對性弱以及缺乏可操作性的問題。企業的預算評價體系一般是將定量和定性這兩種方法相結合,定性的內容包括是否符合規定、是否具有科學性等。定量方法常用的是成本效益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這樣的工作都需要有經驗的人才能高質量地完成,而這些方法仍然存在諸多不足之處。
1.目標
預算執行績效評價考核主要是以企業各部門在運作中預算的完成度以及有效程度作為參考,為提升預算執行目標的完成度,績效考核的對象就是預算執行的對象,這樣有助于提升預算管理的整體水平。
2.原則
首先是整體優化原則,其目的是促進預算的高效執行,為企業各部門的活動打下基礎。一般來說,績效考評工作是比較復雜的,會涉及很多的數據以及相應的統計分析,所以需要績效評價指標提供參考,而多角度地設定指標,可以反映出績效的具體情況。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很多時候無法遵循整體化原則,導致評價指標呈現單一性,無法達到績效評價的最終目標。因此,加快構建一套具有全面指標的預算執行績效評價體系非常必要。
其次是要注重長期性,在對各部門進行財務績效考評的過程中,會計人員應該綜合考量,不僅要著眼于當前的短期利益,也要放眼未來,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績效考評的作用,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
最后是動態性,績效考評體系中的內容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企業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所以針對各部門的財務預算績效評價體系也應該順勢而變,立足實際,不斷改進和完善相關的考評規則和考評方式,增強其可操作性,進一步發揮預算績效考核在推動企業各部門工作發展的作用。
預算執行績效評價的主體一般是執行預算績效評價的人,其特點在于一方面可以承擔一定的權利和義務,能夠保障企業績效評價工作順利進行,另一方面熟悉預算執行績效評價的流程以及各項考評指標的具體內容,能夠公正客觀地進行評價。此外,預算執行績效評價的對象還有企業的行政管理部門和業務部門。
通常情況下,預算執行績效評價體系的內容涵蓋預算編制決策、預算執行情況以及預算效果評價,這三者密不可分,對執行績效評價工作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首先,評價預算編制決策有利于更加科學合理地分配資金,并以此為參照,對資金分配比例進行適時調整,進而實現企業收益的最大化;其次,評價預算執行情況是企業對各部門目標完成情況進行監督的體現,有助于企業根據其執行情況調整工作進程,而且還能發現預算中潛藏的問題,及時采取措施,避免出現更大的經濟損失;最后,評價預算結果可全面考評預算執行及預算編制的效果,它能有效指導預算朝著科學化、合理化的方向發展,幫助企業的決策者做出正確的選擇,提升對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財務風險。
1.目標
評價目標是預算執行績效評價體系的基礎,也是重點關注的內容。企業要明確自身的發展目標,其中盈利是企業的最終追求,而這也將直接影響財務預算執行的目標,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其財務預算中資金的使用效率與企業的營收狀況是直接相關的。所以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立足短期和長期兩個角度,明確預算執行績效評價中的一些細則,以便更好地指導各部門的工作,實現對資金的合理高效配置。
2.基準
企業在開展預算執行績效評價工作的過程中,應將預算資金流動作為重點關注的內容。一般來說,資金流向及使用效果是企業財務預算資金績效評價的主要考評方向,同時也是財務預算的主要內容。企業將資金投入到經營活動中,經由各種生產和銷售過程最終轉化經濟利益。因此,在預算資金的使用階段,相關部門和人員應對資金投入及產出比例進行全面評估,進一步評價資金配置的利用率及合理化程度,通過這一方式,不僅可以合理配置資金,也能有效實現預算資金管理的評價目標。
3.指標
要想使得預算執行的目標與最終的結果達到較高的契合度,在選擇指標時,就要綜合考慮經濟性、系統性和關聯性,關聯性原則要求在設定評價指標的過程中,從實際出發,最終指向應為評價指標是否能準確反映評價目標的實現程度。系統性原則要做到統籌兼顧,綜合考慮各項指標間的聯系,確保其能夠全面系統地反映績效評價水平。經濟性原則基于簡易性、易操作性,最終確保數據獲取的過程能夠響應成本效益原則。
在建立預算執行績效評價體系的具體實踐中,要嚴格按照績效評價的方法和指標進行,追求更加滿意的評價結果,才能使其在促進企業發展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目前的評價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是比較分析,這種方式是將過去的績效考核情況與當下的實際結合起來,找到過去的優勢和不足,為當前的工作提供有效的參考,還有就是將不同部門的資金利用情況進行比較,避免出現主觀臆斷的情況,可以對評價主體予以客觀的評價;第二是因素分析,績效評價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擾,而有些因素是不可控制的,所以在考核時,不能太過墨守成規,要全面分析各項因素可能產生的影響,然后做出人性化和合理性的判斷;第三是工作分析,這種方式適用于某各部門或者某一職位,先對這個崗位的工作職責和流程有了大致的把握,然后結合工作的環境和效率對部門進行整體評價,因各崗位之間存在差異性,所以也應將其納入其中,提升評價結果的科學性;第四是個案研究,這種方式就是在某一部門選取一位工作人員,然后對其工作進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這一方法能夠達到由點到面呈現部門情況的目的,體現績效考核的公平性;第五是問卷調查,隨著互聯網的繁榮,問卷調查也被逐漸應用于預算執行績效評價之中,為確保問卷的有效性,一般采用線上匿名的方式,對問卷結果進行統計分析,這樣會使得績效考評更加全面和客觀;第六是訪談法,邀請某部門關鍵崗位的人員作為訪談對象,在了解其工作性質和特點的基礎上,對其綜合素養形成比較全面的感知,同時也能檢驗其工作的成效;第七是經驗總結,通過會議的方式匯報評價情況,分析總結現有評價體系中存在的不足,進而針對性地進行完善和改進,使得績效評價朝著更加科學的方向發展。
綜上所述,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為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而企業內部各項體制機制的滯后和不健全也造成了一些阻礙。對于現代化的企業來說,建立一套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財務預算績效評價體系至關重要。在分析傳統的績效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后,不斷改進和完善自身的績效考評指標,充分發揮預算執行績效評價體系在推動決策方面的積極作用,才能更好地實現企業的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