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瑾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社會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仍有部分家庭因為地域、意外等原因,收入不足以支付高職院校的教育支出,導致部分適齡青年因資金問題無法正常接受高等教育。因此需要國家給予這些貧困家庭的孩子部分資金支持,幫助他們完成學業。國家教育規劃大綱明確指出“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所以教育公平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設立高職院校資助專項資金和專項工作計劃,對貧困學生進行精準幫扶。
隨著高職院校資助計劃的原來越完善,資助對象的選擇原來越嚴格,精準度也越來越高。隨之部分弊端也同樣暴露出來。在推行資助工作時發現,即使資助工作的核心含義是為了更好的推行公平教育,幫助貧困家庭走出貧困,但是有部分學生因為缺乏正常的價值觀,對資助工作對的沒有一個理性的認知,導致部分資助工作失去其原本的含義。因此在高職院校開展資助工作的同時更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其中,將教書和育人進行有機結合,讓資助工作充分發揮其作用,為社會主義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中國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是有目共睹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這樣的標語隨處可見,國家經濟改革的同時出臺一系列政策,加強對教育的改革,各級政府對教育資金的投入力度越來越大。在大力推行教育的公平的道路上,貧困家庭的學生的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我國因地制宜的制定了不同的資助體系,所有高職院校在國家政策的基礎上為了進一步吸引生源,在學校設置不同程度資助體系,更大限度的保障了貧困學生的教育機會,這也是國家大力推行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體現[1]。
首先,目前高職院校主要采用的資助制度有“獎:國家勵志獎學金;助:助學貸款;勤:學校提供的勤工儉學機會;免:免除部分學雜費;補:生活費的補助等等。”貧困學生入學前可申請生源地助學貸款,入學后構建以國家獎助學金為主,勤工助學為輔的體系解決學校在學生時代的學費及生活費的問題。
其次,高職院校的資助工作更大的意義在于教育,為社會主義接班人做好鋪墊,所以在實行資助教育的同時要牢牢抓住“核心價值觀”,對接受資助的學生進行一系列的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比如有計劃的請成功的校友進行成功案例分享,以及對社會的貢獻,增強受資助學生學習激情以及責任感,給他們樹立一個正面的榜樣,幫助受資助的學生完善或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最后,高職院校的資助工作存在的意義不僅僅在于減輕貧困學生的經濟壓力,更大的作用在于讓學生接受更好的精神教育,使其擁有正確的價值觀,能夠懷有一個感恩的心去感恩社會。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含義豐富,其中公平正義、感恩、回報社會也是核心價值觀中重要的一部分,在資助工作實施過程中也出了部分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東西[2]。如部分學生資助的含義認知不足,認為其是一個獲利的途徑。還有部分學生在材料方面弄虛作假,占用名額。有部分學習在前期申請階段,態度誠懇,但是資助資金發到手,態度轉變,將資助資金用在學習生活之外的地方,以此牟利。
經過改革開放,國家的貧困人口不斷的減少,但是在資助工作沿用的標準還是很早以前的標準。當下的學生溫飽問題已不是判斷貧困的標準,學生之間更多的差的是生活水平的差異。部分學校是以班級為單位,每個班給予幾個名額,而不是一學校為單位劃分貧困等級。這就造成資助等級劃分不合理,部分學生相對而言是貧困的,但是在獲得貧困資助的道路上卻困難重重。
目前,資助等級基本分為三個等級:4300、3300、2300。三個標準差距金額較大,而貧困等級卻難以以一個量化的標準去劃分。目前有較多農村出來的學生都符合最低等級的資助標準,在搜集大量資助申請材料來看,大部分家庭的家庭收入差別不大,但是資助又必須要分等級,部分學生心理存在偏見,對資助工作的公平性存在疑慮,一時又得不到解答。
高職院校一直承擔著為國家輸送人才的使命,是發揮教育功能的關鍵場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一直是國家重點推行的專項教育,也是國家打造可用人才的基礎,目的是讓每一個受教育的人,成為一個愛國、守法、敬業、誠信的優秀人才[3]。因此資助工作與核心價值觀的融合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為資助工作豐富內涵。
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作為升華資助教育的一個重要方法,除了可以幫助貧困學生減輕或者解決經濟壓力外,還可以幫助貧困學生從精神層面走出貧窮,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貧困家庭的學生本來在物質層面就處于弱勢群體,這就造成他們對成長環境改變的適應能力降低,因此將高職院校的資助工作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也極其符合引導貧困高校學生的發展過程。
二是有助于貧困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資助工作不僅僅是為貧困學生提供經濟支持,更多的是讓他們感受到國家的關懷,體驗到社會教育的公平,這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要傳輸的重要理念,是對被資助學生的從精神層面的引導,為貧困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提供指引。
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資助工作面臨問題也是變化莫測,針對這些新問題,政府主管部門和學校都進行了針對性的應對措施。例如結合“互聯網+”,考評結合等方式,整體推進資助工作開展。高職院校的教育始終堅持公平教育為大方針,目的是普遍提升國家人才素質,重點提升綜合素質。將資助工作與核心價值觀的融合實踐作為學校工作的要點。
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是檢驗教學成果也是學生是否能夠走入社會,對社會有正面影響的重要基礎。因此做好誠信和感恩作為社會責任感最直接的體現,做好感恩教育和誠信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的標準有很多,其中一條最為重要也最為普遍的是社會責任感,將個人的義務和責任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學習教育要因地制宜,學校應該重點加強學生的誠信教育和感恩教育。努力積極做精做細宣傳教育,擴大宣傳范圍,最大限度的讓學生了解獎助學金的相關知識及重要含義。例如專項宣講會,有獎知識競答,新生入學手冊等等。一方面是讓學生充分了解資助工作;另一方面也讓貧困學生知道學習已經提前在為他們解決后顧之憂。
鼓勵學生多與設獎企業多互動,例如寫感謝信,參加企業實習等等方式,讓學生在了解。交流、體會的環節中感受到來著社會和學校的關懷,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分享,做出自己的貢獻。
以學校黨工團為載體,建立類似“自主會”的機構,開展主題扶貧助困教育。在幫助資助學生的同時,也讓他們有機會去提升學習以外的能力,為踏入社會做好鋪墊。
同時學習更應該因材施教,有針對性的要求受資助的學生參加一些活動,彌補其確定,發揮其特長,努力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比如舉行演講比賽,提升口才和溝通,舉行手工大賽,提升其動手能力,舉行無領導小組面試,提升溝通能力。
資助工作不僅僅局限于政府專項資金,高職院校要更應該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擴大資助范圍,進一步增強資助工作的影響力。對資助工作實行正向考核,一方面提升資助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不斷的完善資助工作運行機制,進而提升資助工作的效能。
社會主義價值觀的輸入不僅僅靠為數不多的感恩、誠信等專項教育,更多的還是依靠日常教育和言傳身教。
首先要讓學生明白資助工作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實行公平教育,而不是要將貧困學生的貧困狀況展現在大家面前。資助資金是為了給保障貧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而不是為了貪圖享樂。學生申報助學金應該根據自己的家庭實際情況去申報,而不是為了助學金的金額去申報,要端正態度,不能見錢眼開,時刻警醒自己,端正自己的日常言行舉止,以核心價值觀的標準要求自己。
通過班級,院系、學校三個層開展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定期宣講資助工作的進展情況以及,不斷的重申資助工作的內容和意義。在每次宣講前選出最典型的事跡,因為資助教育,學生改變了命運,在的到回報的同時,回饋社會。讓典型事跡扎根于學生們的心中,以此為榜樣,資助工作的目的就讓貧困學生改變命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資助工作不是用錢來衡量一個人的家庭狀況,其深層含義是解決貧困學生的后顧之憂。
高職院校的資助工作是讓更多貧困學生有學上的同時不給貧困的家庭造成更沉重的負擔的重要途徑。在多方的監管和改善下,資助工作的體系越來越完善,但是資助工作開展面廣,時間跨度大,必然會出現瑕疵。因此在開展資助工作的同時需要從精神層面設置一個保障,確保資助對象不會因此感到社會的不公。因此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資助工作中去,幫助學生樹立和完善正確的價值觀。資助工作不僅僅局限于解決貧困學生的學費生活費,更重要的事引導學生走上光明大道,指導未來的發展方向,為國家建設提供人才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