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我當選胡樓村黨支部書記,那一年我30歲。此后,連選連任23年,我每時每刻都在想如何讓村子發展起來、怎樣探索出更好的經驗,為鄉村發展探路子。
如今作為黨總支書記,我帶領村民們迎難而上、勇毅前行,創造“不比基礎比干勁、不比條件比精神”的胡樓精神,建設“和城市生活一樣”的美麗鄉村,闖出“農工并進”的富民強村之路,把一個班子軟、隊伍散的基層黨組織打造成為堅強的戰斗堡壘,讓原本貧窮破敗的小村莊一躍成為建設先進村、十佳示范村。
為讓群眾真正過上與城里人一樣的生活,2006年3月4日,我將自己經營多年的窯廠關掉,連同家中積蓄,拿出50萬元作為胡樓新村建設的啟動資金。近10年時間里,完成356戶連體式庭院、165戶“2+1”式樓房和25棟“4+1”型住宅樓建設,實現了6個自然村802戶村民集中居住。
舊村拆遷后陸續“騰”出來的土地成了發展的“抓手”。2010年,經過多次考察,我和村民決心發展黑木耳種植業,請進技術人才,成功帶動200多家農戶走上致富路。2018年,我們與安徽亳州的公司“村企聯建”,千畝芍藥園里的兩季花競相開放,賞花、摘果、餐飲……旅游業發展如火如荼。2019年,又利用拆遷復墾土地種植鋼架大棚草莓50畝,帶動村集體年增收百萬余元。
把年輕人留下、把人才和勞動力吸引來,是鄉村振興的根本和持續發展的原動力。在上級支持下,村里規劃建設了工業園區,一批企業入駐胡樓。目前,全村已有紡織加工、服裝外貿、生態餐廳、板材加工等十幾家企業落戶,吸納400多名村民入廠務工。胡樓社區先后獲得江蘇省新農村建設先進村、江蘇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徐州市新農村十佳示范村等榮譽。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號召要“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我會始終踐行“兩在兩同”要求,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更務實的工作作風投入到工作當中,實現“農村發展看胡樓、鄉村振興看胡樓”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