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長明,薛 瑩,張 倩
(陜西警官職業學院新型網絡金融犯罪偵查研究中心,西安 710041)
隨著信息科技的快速發展,數字貨幣發展速度提升,正在慢慢改變著傳統的消費、支付方式,引起社會各界和監管機構的關注。作為一種全新的金融業態,數字貨幣對于解決傳統貨幣中存在的各種發行問題——惡性通貨膨脹、超量發行等能起到較好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匯率波動的負面影響。但是,隨著數字貨幣的優勢而來的,是各種危機與問題,一些不法分子也從中看到了巨額利益,將其變成犯罪工具,給社會安定、國家經濟穩定造成了威脅。
數字貨幣,簡單來說就是數字形式的貨幣,是基于計算機技術而衍生的非真實貨幣,是一種虛擬的數據貨幣形式[1]。由于產生方式、社會屬性等方面的差異,數字貨幣大體有兩類,一是傳統數字貨幣,二是新型數字貨幣。
傳統數字貨幣的發行和使用范圍都有特殊的限制,是一些特定企業所發行的用于企業內部網站支付所使用的數字貨幣,像購買該公司的軟件,或者使用該公司一些軟件所獲得的增值服務等。此類數字貨幣的使用范圍限定于特定的網站、軟件,僅用于內部業務,比如購買游戲道具,給游戲充值等,都只能在這些特定的網站內部使用,比如騰訊公司的Q 幣,就屬于傳統數字貨幣的一種。
與傳統數字貨幣不同,新型數字貨幣的發行和使用已經不再局限于特定企業,而是基于信息科技和計算機算法產生的一種數字貨幣,這種數字貨幣不但容易被社會公眾接受,更重要的是發行者無需承擔任何風險。1982 年,大衛·喬姆提出了密碼學網絡支付系統,這是關于數字貨幣的最初構想[2]。至1990 年,大衛的這一構想被拓展應用至密碼學現金體系,后續發展成為e-cash,數字貨幣正式成型。近些年,比特幣成為資本競相追逐的目標,這種數字貨幣不僅成為具有附屬價值的產品,更是一種廣為公眾認可的理財產品。但是,截至目前,世界各國并未就數字貨幣形成一個統一的意見,有些人將其作為一種貨幣的替代品,而有些人僅僅認可它的貨幣職能。
目前,數字貨幣已經產生了500 多種,不斷充實壯大著數字貨幣的隊伍[3]。但是,數字貨幣最大的問題在于缺少了國家信用保障,資本界也只是把數字貨幣當成一種交易資本,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數字貨幣并未擁有貨幣價值,因而它就無法獲得穩定的基礎。盡管如此,數字貨幣的“去中心化”使得交易時的分布式記賬完全脫離了第三方,因此這是數字貨幣的優勢以及可取之處,也是金融變革的一大趨勢和方向。
當前,大部分數字貨幣產生于一套嚴格的密碼學系統,因此其安全性還是有保障的,除非產生了重大的科技變革,或者數字領域發生了標志性改變[4]。但是資本的逐利性以及人的貪婪性仍是問題產生的根源,隨著數字貨幣價格的飆升,賬號被盜、貨幣被偷等事件時有發生,黑客雖然不會攻擊數字貨幣系統,但他們會利用數字貨幣系統的漏洞、木馬程序等,盜取一定數額的數字貨幣,這必然會給數字貨幣擁有者造成經濟損失。數字貨幣的去中心化、匿名化等特點,使警方很難追查到丟失的數字貨幣,更加無法追回。此外,作為一種新興事物,數字貨幣缺乏法律體系的援助以及對應的政府仲裁機構,被盜者根本無法通過司法系統進行申訴。此外,犯罪分子在掌握了數字貨幣的私鑰后,受害人無法舉證其對該賬戶的所有權,在這種情況下,司法審定和判決就成為一大難點。
數字貨幣還存在一定的法律風險,那就是成為不法分子進行洗錢、逃稅、賭博等犯罪活動的手段和工具。數字貨幣的去中心化、匿名化等特征,使數字貨幣在交易時無法進行監管,也不受地域限制,交易的保密程度極高,這也就變相為不法分子提供了便利和保護傘,他們有恃無恐,犯罪行為越來越猖獗。
縱觀當前世界各國,對數字貨幣的態度和做法大有不同??隙?、認可數字貨幣的國家以美國、德國、日本為典型代表,這些國家積極搭建相關的法律體系,修正既有條例,從而適應數字貨幣,并為數字貨幣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支持;英國等一些國家對數字貨幣持觀望態度,意在等待數字貨幣的發展和成熟,之后再想方設法地解決相關問題;泰國等則持有鮮明的反對意見,這些國家堅決抵制數字貨幣在國內的使用。上述對數字貨幣的三種不同態度,皆源于這些國家對本國內部金融系統管制能力的不同。數字貨幣對國家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雖然不可否認,但是如何有效管制數字貨幣,這已然成為各國政府所面臨的一大難題,也是對政府經濟、金融管制能力的一項全新挑戰。對于那些發達國家來說,因為其金融市場、政治體制等相對成熟,金融管制的經驗比較豐富,因此面對新生金融事物的應對能力相對較強。而那些發展滯后、經濟水平相對較低的國家,則無法及時、有效應對新生事物,因此他們不得不采取抵制態度。
信息科技的快速發展,推動著以網絡技術為立足點的數字貨幣迅猛發展,并有可能沖破各國的政策管束,成為一種網絡通用貨幣。著眼于未來的長遠發展,立足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甚至有可能成為貨幣的最終歸宿。但是,綜合當前數字貨幣的情況來看,監管方面的問題仍是舉不勝舉,因此筆者在此提出一些淺顯的個人見解,以資參考。
當前,各個數字貨幣交易平臺發布了一些治理公告,比如收取交易手續費、取消杠桿等,這是央行對我國數字貨幣平臺的初步治理,其中包括強制與自發兩個部分,但這些公告的最終目標是降低數字貨幣的交易量,并堵住不法分子利用數字貨幣進行犯罪的漏洞。這些公告雖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規范我國的數字貨幣市場,并為后續的合法經營做好鋪墊和布局,但是這些政策卻變相對數字貨幣的價格、交易量等形成了劇烈打擊,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數字貨幣的發展。通過這些政策我們也可看出,當前我國對數字貨幣所持的態度并非支持,而是希望數字貨幣降溫,希望廣大投資者對數字貨幣持有一種理性態度和清醒認識。從目前科技發展的大趨勢來看,網絡的快速發展和普及,以及數字貨幣的去中心化等特點,都推動著網絡經濟的快速發展,甚至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成為經濟發展的趨勢。因此,我國應在管控數字貨幣所帶來的非法洗錢等犯罪行為的同時,采取措施引導,推動數字貨幣的健康發展。
鑒于數字貨幣的貨幣屬性,我國應在加強對利用數字貨幣進行轉移資產、洗錢等非法行為的監管、管控的同時,采取措施引導數字貨幣的發展,加強對數字貨幣交易平臺的管理,使其各項經營活動更加規范、合法。第一,嚴格審核新入市數字貨幣交易平臺,規范交易平臺的軟件和硬件等相關條件,從源頭上做好把控工作;第二,對于那些已上市交易平臺,應予以徹底調查,對于那些虛假交易、操控市價、非法挪用等不法行為,一旦發現,予以嚴厲處罰,但這些處罰行為需盡量避免造成市場大波動,以免給數字貨幣帶來不良影響。當前,我國大部分人并不了解數字貨幣,一些人對數字貨幣的認知要么是“騙局”,要么是“暴利”,這是兩種極端的看法和態度,瘋狂者盲目信任,一看到數字貨幣賺錢了就大量購入,甚至輕信一些所謂“網絡達人”“金融專家”的鼓吹,這種錯誤做法都是一些不法分子偽造數字貨幣、偽造騙局的原因之一,也是我國數字貨幣市場亂象叢生的原因之一。對于這種種亂象,我國政府應加大監管力度,做好數字貨幣的監管工作。
當前中國銀行構建的數字交易平臺已經通過測試,并于2017 年在央行下屬的研究機構正式掛牌,因此央行成為世界第一個推行數字貨幣的國家級金融機構。這也說明,我國正在積極推進數字貨幣的發展,當然這并不代表著數字貨幣可以取代傳統貨幣,我國所推行的貨幣數字化簡單來說就是將法定貨幣數字化,而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數字貨幣。就拿微信支付、支付寶等數字支付方式來說,人們在通過這幾種方式支付時,所使用的實質上仍是人民幣,而非數字貨幣。數字貨幣實際上體現的是產品價值與產品間的比較價值,可大幅提高交易效率和交易水平。從這個角度來說,數字貨幣與傳統貨幣其本質是不同的,數字貨幣的分布式記賬方式可有效解決交易中的信用問題,點對點的交易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貨幣的交易介質功能。除此之外,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也變相增強了貨幣價值的尺度性能,因此數字貨幣也必將會被鎖定這一功能。當前,我國所推行的主權數字貨幣是對當前數字貨幣發展大趨勢的一種積極應對,是將區塊鏈技術融入現行貨幣制度的一種積極應用,有利于將多種科技方式推進到數字貨幣的安全性、監管等各個方面,從而加強對數字貨幣發展的整體把控,使我國的數字貨幣走上一條正規、科學的發展道路。
信息科技的快速發展影響著社會各個方面的發展。在這個大背景下,數字貨幣已然成為金融與科技相結合的一大發展趨勢,然而,隨之而來的是不法分子鉆漏洞的犯罪行為,與數字貨幣有關的案件居高不下。因此,當前我國應把握好數字貨幣發展與風險兩者之間的平衡,加強監管,做好風險防控,從而引導我國數字貨幣發展走上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