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建濤 宗鵬 袁恬
操作規程,一般是指有關部門為保證本部門的生產、工作能夠安全、穩定、有效運轉而制定的,相關人員在操作設備或辦理業務時必須遵循的程序或步驟。《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消防法》《特種設備安全法》等法律法規中對操作規程有明確規定。操作規程既是生產經營單位為保障安全生產,對重要崗位、關鍵環節、危險設備的操作規范和具體程序所作的規定,也是具體指導作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的重要技術準則,是作業人員的“規定動作”。同時,操作規程的執行程度,還是衡量企業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據。
違反操作規程可能導致人身傷害、設備損壞和財產損失。分析其原因主要有3 個方面:一是企業忽視操作規程的執行力,疏于操作規程的編制和修訂,使操作規程的操作性不強,崗位員工“有章難循”。二是一些規程內容抽象、文字生澀,員工不便于掌握,以至于操作規程執行效果較差。三是部分規程未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更新,導致“規定動作不合規”。
工作前安全分析(JSA)、目視化管理、工作循環分析(JCA)作為安全管理常用工具,逐步在一些企業得到了應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若將上述安全管理工具融入操作規程的管理中,能提高操作規程的充分性、適宜性、有效性,更大程度地發揮操作規程的作用,對安全管理也提供了較大的幫助。
JSA(Job Safety analysis)是指事先或定期對某項工作任務進行危害識別和風險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制定和實施相應的控制措施,達到最大限度消除或控制風險的方法。JSA 能夠識別危害,擬定人人皆可使用的程序,預防傷害與事故的發生,培養安全的工作習慣。
1)操作規程存在的問題
目前,一些企業的操作規程在內容上追求“多多益善”,其內容繁瑣;或是內容簡陋,關鍵內容缺失,操作規程變得空洞乏味,兩者都不利于指導員工具體操作。
2)基于JSA 編制修訂操作規程的思路
針對上述操作規程存在的問題,利用JSA 思路編制操作規程時可做到有章可尋、條理清晰、重點突出,提高了操作規程充分性和針對性。員工易于按照規程進行作業,避免操作規程和具體實施“兩層皮”現象。
JSA 思路編制修訂操作規程,是建立在原有操作規程的基礎上,并不是要完全否定和立即廢除既有的操作規程。有些企業原有操作規程內容全面詳細,對新員工的崗前培訓及員工定期再培訓比較適用。但并不適合具體的安全操作,然而運用JSA 思路編制的操作規程(簡稱“JSA 版操作規程”)則更具優勢。當企業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JSA版操作規程”,或者隨著形勢的變化原有操作規程不再適宜時,可以逐步廢除原有的操作規程。
3)編制修訂JSA 版操作規程的具體流程
編制修訂JSA 版操作規程前,需成立編制小組,小組成員包括相關專業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具體作業人員等,避免由管理人員憑個人經驗“閉門造車”,導致操作規程不適合實際情況。
在編制修訂“JSA 版操作規程”時,首先,將崗位的作業步驟進行具體的劃分,如作業前的工作準備、作業過程中的具體工作程序、工作后的現場整理以及緊急情況的應急處置等。其次,識別、分析每個步驟存在的安全隱患及可能產生的風險,并制定相應的控制措施。最后,將這些控制措施進行文字梳理,形成針對性較強的操作規程。在劃分具體作業步驟和識別分析風險時,需注意涉及的關鍵安全步驟不能遺漏,例如電工維修作業前的斷電、上鎖掛簽,起重作業前起重機械的安全確認等。
編制修訂完畢需對操作規程進行評審,確保規程的充分性、適宜性及可操作性。最后按照文件管理的要求以文件形式下發操作規程,確保操作規程的嚴肅性、可控性。
目視化管理是一種企業管理的策略模式,也叫可視化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觀、色彩適宜的各種視覺感知信息來組織現場生產活動,達到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一種管理手段,目視化管理也是一種利用視覺來進行管理的科學方法,是現場管理核心工具之一。安全目視化作為一種有效的風險管控工具,在安全管理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企業可在“JSA 版操作規程”的基礎上,采用現場正確操作方法的圖片和通俗易懂的語言形成圖文并茂的“目視化操作規程”。將固化于制的規程轉化為外化于形的圖片,使操作規程的內容形象生動、一目了然,提高了操作規程的有效性。
“目視化操作規程”以目視化看板或張貼畫報等形式設置在作業現場,不僅能時刻提示員工操作規范、防范風險,而且便于員工理解和遵守,使操作規程“入腦、入心、入行”,確保了操作規程有效落地執行,杜絕違章現象,消除或減少事故發生。
操作規程目視化編制工作應成立編制小組,由熟悉操作規程的員工、管理技術人員等組成。操作規程目視化時,由員工根據操作規程進行實際操作,專人對正確的操作要領進行拍照,拍照完畢后將照片進行排版,目視化操作規程盡量在一個版面上排列,避免過于復雜繁瑣。版面圖片應標注關鍵的文字說明,便于員工理解。操作規程的描述需文字精練、言語清晰、通俗易懂。可形成“順口溜”的形式,更便于員工記憶、理解和掌握。如滅火器使用方法概括為:提起滅火器,拔掉保險銷,握住膠管,壓下手柄,進一步簡化提煉為“提、拔、握、壓”(理解為“提拔我呀”的諧音)。
JCA(job cycle analysis) 是以操作主管和員工合作的方式對已經制定的操作程序和員工實際操作行為進行分析和評價的一種方法。JCA 是從安全的角度審視操作規程或實際操作行為,驗證操作規程的適宜性和可操作性,驗證實際操作與操作規程的符合情況。
作為企業管理標準,操作規程至少每3 年評審一次,確保規程持續滿足實際需要,評價規程是否需要修訂、廢除或繼續保持。同時,當作業環境、作業設備等發生變化時,應及時對操作規程進行修訂。采用JCA 對操作規程進行評審、完善,能持續保持操作規程的適宜性。
評審操作規程時,操作主管和員工共同到作業現場,由員工按操作規程實施工作。若工作的某部分無法按操作程序進行,但實際操作是安全的,操作主管應記下員工的實際操作程序、實際操作與操作程序的偏差以及操作程序本身的缺陷。如果設備沒有啟動,或不宜進行實際工作,可以進行模擬操作。現場評估結束后,操作主管應針對偏差、缺陷和潛在的風險,以及其他不安全事項和相應的改進建議,填寫現場評估表。然后組織人員對操作規程進行修訂完善,確保操作規程的可持續性和適宜性。
工作前安全分析(JSA)、目視化管理、工作循環分析(JCA)等安全工具應用于操作規程,不僅便于員工的操作與遵守,還大大提升了操作規程的實用性,有效地控制了人的不安全行為,促進了企業安全生產水平的提升。隨著信息化、智能化的發展,操作規程已經向視頻化、二維碼過渡,此舉將進一步提高操作規程的實效性,充分發揮操作規程的作用,為安全生產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