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朱翊
(無錫旅游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無錫 214000)
新商科是在現有商科發展的基礎上,回應科技、社會、經濟所帶來的挑戰。我國的商貿服務業進入消費升級、互聯互通、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共享經濟和商業的3.0 時代,已經完成了由過去的傳統商業實體店到互聯網電商,再到互聯網線上加線下的發展。為順應市場新的發展變化,企業也在不停地調整變革,對人才的要求也向注重綜合能力轉變。作為為企業培育人才的高校,在新商科背景下,為培養達到市場實際需求的、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就必須建立適合新商科背景的、國際商務專業群發展的多維度保障措施。
面對日新月異的市場,職業教育的教學改革已經向深度和廣度轉變,而專區群的建設剛好符合人才培養的需求。立足本專業,拓展相關專業,有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深度和廣度,為培養綜合性、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基礎。
我校國際商務專業群由國際商務、電子商務和商務英語三個專業組成,專業群服務于無錫乃至長三角地區的外貿企業以及電子商務企業。專業群內的三個專業既相互聯系又各具特色。在專業群的建設中,以實踐能力為導向,優化專業結構和資源配置,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1)加強實訓室建設,優化校內教學環境。實訓室是學生將理論知識轉換成時間知識的重要場所,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基地。因此,實訓室的建設在軟件及硬件的建設上應努力與市場及企業接軌。我校國際商務專業群中涵蓋國際商務、電子商務、商務英語三大專業,除了公用機房外,還設立多個專業性的實驗室,如報關報檢大廳、國際商務單證實訓室、模擬商務公司、商務談判實訓室、商品拍攝實訓室、電子商務運營實訓室、直播實訓室、沙盤實訓室、商務英語聽說實訓室等。在實訓室的布局上,改變傳統的一人一機位的布局,模仿企業真實的工作環境。在硬件上,每年對實訓室進行維護,更新最近的實訓設備。如近幾年來,直播成了電子商務中新的營銷方式,我校國際商務專業群立馬著手組建了直播室,讓學生在校內就能體驗真實的工作環境,提高專業技能。
(2)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對于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實訓基地是極其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實訓基地能拉近學生和企業崗位的距離,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職業能力。但是,實訓基地能否發揮作用、發揮多大的作用,與選擇的校企合作企業密切相關。我校國際商務專業群憑借多年的辦學經驗,選擇了當地市場比較成熟又富有創新意識的幾家企業,并創新校企合作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我們與上市公司無錫紅豆集團合作,創辦了紅豆居家無錫旅商工作室,學生在校內為紅豆居家的網店運營,一方面由專業老師進行日常的教學管理,企業導師實時在線指導;另一方面,企業定期派導師到學校對學生進行集中授課,解決學生實踐過程中出現的比較突出的問題。學生不用出校門,在校內就能實踐真實的企業項目,教師不用學校企業兩頭跑,還能將真實的企業項目運用到教學中,企業不用提供場所,不用管理學生,又能把真正可以用的員工培養起來,真是一舉三得。
(1)全方位的教學運行管理制度。教學管理制度是我校國際商務專業群教學實施、教學指導、教學監控、考核教學的主要依據。為加強我校國際商務群的教學質量,規范教學行為,提高教學質量,根據我校教務處的有關規定,結合我系的實際情況,全方位修訂和完善了教學管理制度,并進行階段性的總結和調整。我校國際商務群教學管理制度涉及教學事務管理制度、教學文件管理制度、教學環節管理制度、教師教學業務管理制度、教學督導管理制度五個方面的內容,對全體師生具有一定的約束力,是實現教學管理科學化和教務工作規范化的基礎。
(2)“平臺+模塊”的實驗實訓體系。國際商務專業群以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技能為核心,從市場出發,對實驗實訓的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全面改革,打破了原有的學科界線,將實訓課程以項目為單位,一體化設計,根據項目的實際需求,將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融合,組成獨立的“平臺+模塊”的實驗實訓教學體系。如跨境電商課程,融合了國際商務、電子商務運營和商務英語多門課程的知識,僅靠某一門課程的實訓已不能滿足需要。因此,課程組的老師依托跨境電商技能比賽的技能標準,打破傳統的學科界限,組成了新的實驗實訓體系。
教學過程中,改變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模式,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以“學生學”為主導,教師根據學生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再進行集中講解或個別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立體化的五級督導制度。想要有好的教學質量,教學督導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我校國際商務專業群建立了由校、系、學科、教師、校外企業專家組成的五級督導制度。督導組成員全部由教學經驗豐富、教學責任心強的一線教師組成。教學督導的方式采用推門聽課、隨堂聽課的方式進行,并在課后與師生進行細致的交流。全面地收集信息之后再反饋給相關部門。督導的目的不是為了“督”而“督”,應該是為了“導”而“督”。因此,督導組的成員在對教師進行“督”的同時,更應該把精力放在“導”上,即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個性化的指導。同時,要協助青年教師解決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學生問題,保障學生的健康成長。
只有一支實力雄厚的“雙師型”的教學團隊,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能人才。尤其是在目前國家推行“1+X”證書這個大背景下,為了提高自身教學能力,我校國際商務專業群的專業課老師,積極備考各種專業技能證書,比如經濟師、物流師、國際商務師、跨境電子商務師、電子商務師、電子商務運營師、劍橋商務英語證書、KET 考官證、PET 考官證等。幾乎每個教師手里都有2 張以上的X 證書,為學生的考證之路保駕護航。僅有理論知識的儲備還不夠,現在的一些X 證書是企業或行業用來進行考核的,考核內容更加接近企業的實際業務,為了使教學資源儲備的更豐富,國際商務專業群的專業課老師每年寒暑假都會到相關企業進行為期1~2 個月的下企業鍛煉,深入企業一線,學習和掌握最新的技能和技術,并在后期的教學中,將所學知識傳授給學生,使得學生能夠接觸到市場最新的技術,避免所學非所用這樣的問題。
除此之外,我系每年都會聘請企業專家來學校為學生和老師進行一系列的講座,努力提升老師的業務水平,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比如為了備戰每年的雙十一,電子商務企業會提前到我系國際商務群的學生中進行宣講,將實際業務帶到學校、帶進課堂,對學生展開培訓,為企業儲備相關的技能人才。
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培養國際商務專業群人才的重要環節之一。我校國際商務專業群包含國際商務、電子商務、商務英語三大專業,雖然專業方向和內容不同,但是評價體系都是圍繞學生的職業通用技能來展開的。
我校國際商務專業群的評價體系在實施過程中著重做了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對學生實施多元化評價。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及評價標準,并且從多方面進行評價,結合學生自評、組內評價、小組互評、教師評價、企業專家評價等多種途徑。第二,對學生實施過程性評價。學生的總評成績由平時成績、期中成績和期末成績按照一定的比例生成,其中平時成績再按照學生出勤、課堂表現、單元測驗、實驗成績、活動報告等按照一定的比例生成,培養學生持之以恒的學習態度及學習能力。
高職專業群在實施的過程中,大部分都過于強調專業技能的培養,忽視專業群的文化建設。這樣就導致學生的職業意識淡薄,在校期間缺乏學習的興趣和學習動力。工作后,對所從事的工作缺乏熱情,沒有工作的使命感,甚至沒有責任心。因此,專業群文化建設是專業群建設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
(1)營造專業群文化,弘揚工匠精神。首先,可以建設專業文化展廳。將專業群的簡介、發展歷史、人才培養的體系、取得的成就等用實物或者圖文并茂的方法展示出來,讓學生了解歷史,展望未來。讓學習中有更明確的目標,并富有使命感。
其次,加強實訓室文化建設。將與實訓室相關的知名企業文化,經典業務流程等懸掛在實驗實訓室中,營造仿真的實訓場地,讓學生在實驗實訓的過程中仿佛置身于真實的企業環境中,增加緊迫感。
最后,將優秀畢業生、創業先鋒等融入文化宣傳視頻中,一方面,讓學生以身邊人為榜樣,知道自己現在應該學什么,未來可以干什么,并能制定合理的職業規劃;另一方面,可以提前感受到就業的艱辛,更加珍惜學習的機會,加強在校期間的理論與實踐學習。
(2)引進企業講師,加強跨界對接。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時刻不忘緊跟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光靠教師講解是遠遠不夠的,最好能邀請優秀的企業精英、一線員工到學校來做企業講師,將企業文化、企業制度、行業最新的技術等帶進校園。如我校國際商務專業群建立的紅豆居家工作室,每周都有企業導師來給學生上課,一方面,通過集中上課,解決學生在實訓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另一方面,通過企業導師和學生的互動,更能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和領悟企業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