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輯

2021年7月8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研究館)召開參事、館員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省政府參事方健宏、陳敏、葉文才、羅偉其、梁建偉、李惠武、袁明男、徐春建、李暉、梁琦、李曉峰,省文史館館員楊興鋒、徐遠通、鄭楚宣、田豐、李萍、張宇航、許鴻基、侯月祥、鄭佩瑗、關偉等參加了會議。室(館)黨組書記、主任(館長)楊漢卿出席會議并講話。黨組成員、副主任(副館長)、機關黨委書記莊福伍主持會議,副主任(副館長)麥淑萍,黨組成員、一級巡視員楊敏,一級巡視員陳小敏,及部分機關工作人員參加會議。省委黨史學習教育第十六巡回指導組副組長侯志勇,成員陳寰、陳熹等同志到會指導。
座談會上,楊漢卿指出,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高瞻遠矚、思想深邃、內涵豐富、催人奮進,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光輝,體現了大背景、大視野、大格局、大情懷,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政治宣言,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的行動指南,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
楊漢卿強調,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參事文史工作,作為參事、館員,要不斷增進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充分認識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人民的幸福生活。要從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中提煉課題,深入研究,做好存史資政、建言獻策各項工作。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更好地發揮參事、館員自身作用。要以高度責任感舉辦好廣東省參事決策咨詢會和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文史論壇。要貫徹落實黨的統一戰線方針政策,廣泛凝聚共識,在鞏固和壯大黨的統一戰線、服務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等方面更加積極作為,為參事文史工作的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葉文才(省政府參事、暨南大學副校長):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有一個觀點讓我印象尤為深刻:中國共產黨是為人民服務的黨,是一切為了人民的政黨,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想,這樣的精神理念就是為什么中國共產黨能夠排除萬難走向勝利的原因。百年風雨兼程,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初心使命,這個初心使命貫穿于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等歷史時期,融入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各方面,不畏險阻,矢志不渝,堅定不移,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只要全國人民緊跟中國共產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定能實現。
徐遠通(省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山大學原副校長):習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這是歷史的選擇、全國人民的選擇、時代的選擇。歷史充分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改革開放以來,我省在創建特區、率先開放、推進大灣區建設、支持西部扶貧開發等方面取得非凡成績。由于地處改革開放和對敵斗爭“兩個前沿”,風險挑戰更大。我們應對金融危機、戰勝冰雪洪澇、防治非典疫病,到抗擊新冠疫情,一次次成功地應對變局,化解危機,保持了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廣東取得的每一項成就、實現的每一步跨越,面對風雨侵擾每一次都能戰而勝之,歸根到底靠的是黨中央的堅強領導,這是我們無懼風險挑戰、勇立時代潮頭的信心所在、底氣所在、力量所在。事實雄辯地說明,中國共產黨所具有的無比堅強的領導力,是風雨來襲時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是戰勝一切困難挑戰的“定海神針”。在堅持黨的領導這一重大原則問題上,我們必須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絲毫不能動搖。
楊興鋒(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南方日報社原社長):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首次提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要求加強中華兒女大團結,努力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我們文史研究工作者應按照這一要求努力推進兩者的有機結合,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愛國統一戰線服務,引領人們廣泛凝聚共識,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
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體現了總書記作為當代馬克思主義者一直以來的深邃思考。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前副主任王永昌今年4月在《學習時報》上發表《習總書記指導紹興譜寫新時期的“膽劍篇”》一文中回憶其任紹興市長和市委書記時,習總書記曾講: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是世界文明中最璀璨的一顆明珠,我們要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來引領和指導中國傳統文化,將其發揚光大。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怎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呢?我理解,就是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積極繼承弘揚傳統文化中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精華部分,更好地承載先進思想,弘揚現代價值。
回顧黨的百年奮斗史,在將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方面,很多前輩在不斷努力實踐,為我們作出了榜樣。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向我們展示了一條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革命文化、培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文化自信之路。從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中,如偉大建黨精神、長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特區精神、偉大抗疫精神等,我們都可以找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和特質。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歷史責任感,強調“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愛國主義精神,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魂所在。我們要大力弘揚這種民族精神,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作為共同信念,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從而引領人民群眾廣泛凝聚共識,團結激發社會各界力量,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生動局面。
徐遠通:愛國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團結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法寶。政府參事室和文史研究館,是在毛澤東、周恩來等第一代中央領導人的倡導和關懷下建立的具有統戰性、榮譽性的咨詢機構和新型智庫,是統一戰線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研究館)建立伊始,遵照黨中央關于“敬老崇文、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宗旨,先后禮聘德高望重的愛國民主人士姚雨平、李潔之、羅翼群等為政府參事,禮聘侯過、商衍鎏、冼玉清、秦咢生、朱庸齋等一批年高德劭專家學者、藝術家為文史館館員,為推進全省的經濟、文化及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和祖國統一大業作出了積極貢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參事室、文史館工作走上規范化、制度化、法治化發展道路,遴選出一批批各領域閱歷資深、學識淵博的專家學者、代表人士為政府智囊,進一步強化決策咨詢職能,著力推進新型智庫建設,守正創新,存史資政,積極傳承和弘揚嶺南優秀文化,這是時代的需要。參事和館員以政治民主協商的形式參與政權建設,是在新中國實踐民主政治的重要舉措,是鞏固和壯大黨的愛國統一戰線的重要內容。我們統一戰線成員,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親歷者、實踐者、維護者、捍衛者,要不忘合作初心,自覺地同中國共產黨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堅定信念,永遠跟黨走。
方健宏(省政府參事、原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把“加強中華兒女大團結”作為“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的“九個必須”之一,提出“愛國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團結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法寶”,要“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一”“努力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統一戰線工作,多次作出論述和部署,這體現了既是對毛澤東關于統一戰線是我黨三大法寶之一的思想和我們黨長期以來統一戰線理論的繼承接續,又有創新性、發展性、前瞻性,明確了統一戰線在新時代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說,一部中共黨史,也是一部黨的統一戰線發展史。什么時候堅持和實踐這一法寶,什么時候黨的事業就發展前進;反之,黨的事業就會受到損失挫折。這已得到歷史的有力證明。
無論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各個歷史時期,廣東在統一戰線各個領域各方面都走在全國前列。近代以來風云際會,如民主革命時期黨領導的愛國民主人士反帝反封建熱潮、農民起義、工人大罷工、全民族抗戰和三年解放戰爭等;如新中國成立后全社會包括各民主黨派各界各方面踴躍參與建設;如改革開放以后非公有制經濟迅猛發展,新階層組織如雨后春筍,港澳同胞、臺灣同胞和廣大海外僑胞支持祖國發展等,許多都在全國屬于首創,形成“廣東現象”。廣東今天能夠成為全國的改革前沿、開放窗口、經濟強省,統一戰線功不可沒,記入史冊。在今后的發展長河中,廣東要繼續當好排頭兵,就必須繼續堅持而且更好發揮這一重要法寶的獨特作用。
楊興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究天人協調,強調以“天人合一”觀念解決“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種崇尚自然、道法自然的主張與當代社會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要求無異。我們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一定能得到海內外中華兒女的認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重民貴民,以民為本。中國共產黨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宣傳黨的執政理念,勢必會讓人民群眾更加堅定地跟著共產黨走。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尚中貴和”的理念,提倡仁愛精神、以和為貴,追求和平、和睦、和諧。中國共產黨強調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堅持合作、不搞對抗,堅持開放、不搞封閉,堅持互利共贏、不搞零和博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要向世界彰顯中華民族的價值追求和文化形象,爭取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的理解和支持。
陳敏(省政府參事、省人大常委會原副秘書長):7月1日上午,我全程收看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實況直播,認真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溫我們黨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深刻感受到偉大建黨精神的磅礴力量,接受了一場具有特殊意義的精神洗禮。作為統一戰線的一員,更加深刻認識到,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歷史和人民的正確選擇。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成就,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艱難險阻,將百年前呈現在世界面前一派衰敗凋零景象的中華民族變成了今天展現在世界眼前欣欣向榮、繁榮富強的中華民族,現在正以不可阻擋的步伐邁向偉大復興。更加堅定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信念,堅定中國共產黨是統一戰線團結凝聚力量的領導核心,堅定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在百年奮斗歷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統一戰線擺在重要位置,不斷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共同致力于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偉大事業。統一戰線已成為中國共產黨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政治優勢,是奪取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勝利的重要法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法寶。
楊興鋒:作為文史館館員,我們要學習好領悟好貫徹好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努力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堅持問題導向,服務時代主題,深入挖掘和激活嶺南文化的時代價值,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陳出新,推動作為中華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嶺南文化的推陳出新,以此凝聚中華兒女的中國夢共識、奮斗共識,努力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為推動我省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貢獻智慧和力量。
葉文才:善于總結歷史,從歷史當中汲取力量投入到未來的發展,這是中國共產黨走向成功的一個重要品質。而作為民主黨派成員,我們更應當去深入學習。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是一部豐富生動的教科書,是中國近現代以來歷史最為可歌可泣的篇章,我們更應該要跟所有中共黨員同志一樣,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中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昂揚姿態奮力開啟新征程。
徐遠通:我們參事、館員要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圍,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同甘共苦、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做中國共產黨的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
陳敏:作為一名省政府參事,要深入學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記“國之大者”。在建言獻策中,按照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要求,圍繞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發展履職盡責,做好參事工作,提諍言獻良策,為畫好新時代統一戰線最大同心圓作出新的應有貢獻。
方健宏:政府參事不但是黨的統一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一種不斷完善成熟的制度安排,標識性、規范性、影響性很強。我省是在全國建立參事室最早、最有成效的省份之一,創造了許多經驗。特別是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對參事工作更加重視,提出要求、賦予重托。省參事室黨組加強領導,組織謀劃,擔當作為,為推進參事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因此,我作為新晉參事,更要珍惜這個時代、這個背景、這個機遇,認真履行職責,積極投入,努力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會上,李惠武、徐春建、鄭楚宣、田豐等參事、館員踴躍發言,暢談了學習體會和感想。大家一致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既是政治宣言,也是行動綱領,用100年黨史照亮新征程,書寫新時代奮斗史,賡續艱苦奮斗、銳意進取的精神,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力拼搏,已經成為全黨、全國上下的一致共識,也為參事文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第十六巡回指導組副組長侯志勇同志認為,座談會主題鮮明,結合實際工作,緊緊圍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談體會、談認識,講得很深刻。他對省參事室(文史館)下一步學習貫徹工作提出兩點建議,一是學習“七一”重要講話,要同專題組織生活會結合起來、同辦實事結合起來、同主責主業結合起來;二是學習“七一”重要講話,要充分發揮參事文史人才優勢、專業優勢、平臺優勢,爭當典型、發現典型、宣傳典型,發揮榜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