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桂光,廣東南海西樵人,1948年生于廣州。古文字學家和書法家。現為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廣東省書法家協會主席。曾任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三、四、五、六屆理事,第六屆篆書委員會副主任,廣東省第八、九屆政協常委,廣東省書法家協會第一屆常務理事,第二、三、四屆副主席,第五屆主席。書法作品自1964年開始參加省展,1984年開始參加全國展覽,并被收入《中南海珍藏書法集》等作品集。此外在《中國語文》、《歷史研究》、《古文字研究》、《中國書法》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著有《漢字學簡論》《古文字論集》《書法教程》《熒暉閣詩詞鈔》及《香港人學漢字》(合作)等專著;主編有《商周金文摹釋總集》《商周金文辭類纂》等大型書籍。主持2020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商周金文大詞典》、2013年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金文集成》等項目。

張桂光教授主要從事古文字、書法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其對古文字形體訛變的系統研究,被譽為古文字研究的新成就,推翻甲骨學界久為流行的人卩旁通用說,辨甲骨文(見)、(望)、(往)、(桎)之異,金文(啟)(肇)(肈)、簡帛文(史)(弁)、古璽文(五)(正)之別,釋為逐,以、、、為歸、至、旁、壴之倒文等,亦為學界所接受。其對古文字及其相關問題的研究,涉及歷史、哲學、歷法、語法等范疇,不乏他對相關問題的真知灼見。這些認識,對于揭示和解讀出土文獻的內涵是很有裨益的。其中《商周“帝”“天”觀念考索》和《“母后戊”方鼎及其它》二文深得甲骨學大家胡厚宣先生的賞識。
張桂光教授出版的著作獲得多項獎勵,其中《商周金文摹釋總集》一書獲得了“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第五屆中國出版集團出版獎·綜合獎”“2010年度全國優秀古籍圖書獎一等獎”等。《商周金文辭類纂》獲得“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14年度全國優秀古籍圖書獎一等獎”“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第三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國學成果獎”等獎項,深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