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霞煒
教學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它是對教學設計及教學實施的總結、反思與提升。但在很多時候,教師并沒有意識到教學評價的重要性,或者有的教師對學生的教學評價嚴重阻礙了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以及學習的進步。尤其是在音樂課堂上,小學音樂教師帶著學生一起唱唱歌、玩玩游戲,這一堂課就結束了。在如今國家強調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師應當重視音樂這門課程對于小學生的促進作用,積極革新自己的教學評價理念,建立發展性評價體系,發展教學評價促進小學生情緒情感積極發展的功能。
對于學生來說,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習環境對學習進步是很有幫助的。同樣的,營造良好的教學評價氛圍有利于教學評價的順利開展。在進行音樂考核時,很多小學生會出現緊張、焦慮不安的情況,這種情緒的發生很有可能導致學生的最終成績不甚理想。所以音樂教師應當創設一個積極、輕松的評價氛圍,使小學生在這種氛圍中舒緩情緒,表現自己的真正實力,甚至超常發揮。
舉例說明,比如在考核小學生一些音樂知識的時候,如小節、小節線、終止線、十六分音符等等,可以開展密室大逃脫的游戲,將這些音樂知識布置在密室里的各個角落,讓學生通過闖關的方式,破解一道道“謎題”,從而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通過游戲的方式,營造了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學生沉浸在其中,感覺不到是多么嚴肅的考試,可有效地幫助學生緩解對待考試的緊張情緒。再者,在進行唱歌評價時,教師不應采取讓學生排隊一個一個唱,這只會讓學生在等待中情緒越來越緊張。教師也可采取游戲的方式,利用“傳聲筒”“擊鼓傳花”等游戲,在游戲中讓學生得到良好的評價體驗。
在傳統的教學評價中,教師主要以考試考核為主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以此考核結果來作為分班、選拔等活動,但是學生各具特點,其發展的方面會有所不同,過于單調、統一的教學評價并不能真正地凸現學生的價值。為了觀察小學生的學習效果,音樂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將視線聚焦于被評價者的發展上,從多方面來觀察學生學習的效果,關注學生在活動中的非預期效應和效果,讓小學生得到公正的評價,從而樹立自信心并及時改正學習中的一些問題。
舉例說明,教學評價不應局限于課堂評價、考試評價,況且對于音樂這門藝術性較強的學科,像語文、數學那樣出試卷來考核學生學習效果的辦法是行不通的,根本不能檢測出學生真正的學習效果。音樂教師可利用豐富多彩的活動來觀察學生的行為表現、情緒情感,比如組織“我是小小音樂家”的活動,積極鼓勵學生登臺表演,在表演中可能發現某學生的嗓音特別好、某學生的韻律感特別強,這是信息都是可以收集起來作為評價學生的標準。還可從中發現學生的情緒情感入手,比如某位學生對歌曲有很強的同理心,能很快地融入到歌中表達的情感中去,這些都可用來評價學生,使學生得到全方位的評價。
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的思維也會得到提升,他們的自主觀念會逐漸得到發展。所以音樂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也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特征,發展多樣的教學評價方式,從評價主體的角度來說,從教師評價開始,逐漸發展到生生互評、組內互評,最終使學生能夠進行自我評價。從評價內容的角度來說,教師可以采取描述性評價、鼓勵性評價以及參與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促進教學評價的豐富性。使小學生在豐富的評價方式中提高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鍛煉語言表達能力,提升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舉例說明,在學習《親愛的回聲》時,教師可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演唱歌曲,或讓學生先在組內進行練習,其他組員給予評價和指導,形成一種組內互評模式。音樂教師還可讓小學生自己評價自己,用描述性語言將自己唱歌時的一些不足,比如沒有換好氣、音調偏高或偏低等問題進行闡述,教師在旁加以補充說明,贊揚學生能夠看到自己的不足,指導他們改正方法并鼓勵他們繼續努力。評價主體的多樣,也會讓學生更清楚的形成自我認知,從而音樂素養不斷提升。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教學評價應該是一個動態的、不斷生成的過程,音樂教師可以營造一種輕松的評價氛圍,讓學生在愉快的體驗中得到評價;教師還應積極探索多種評價渠道,以各種有效的標準,從多角度觀察學生使之得到公正的評價;發展多樣的評價方式,以評價主體的改變促進小學生能力的不斷提升。通過有效的教學評價,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音樂素養,以音樂學習促進小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