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榜榜
(浙江省浦江縣杭坪鎮中心小學 浙江 浦江 322207)
提高課堂的效率,使學生充分把握好課堂40分鐘,這也是對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至關重要的一個方面。課堂內容消化到位,課外作業也就易如反掌。那么如何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教學效果呢?除了設計精彩的教學內容外,我們還需要花時間去思考如何才能將這些活動內容環環相扣起來,也就是為環節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環節過渡語。但是,我們的課堂中總是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以下是筆者略概的幾種情況:
1.1 “聲東擊西”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無法適應。東一擊,西一擊的教學環節,使得學生剛適應“東”,又得快速轉向“西”。大多數學生在新授課的學習內容上會無法跟進。
1.2 不領“情”的環節過渡,學生云里霧里。何為不領“情”,就是學生無法領會教師每個環節的設計意圖,而到活動結束后都仍然是云里霧里。
1.3 缺少“畫龍點睛”之筆。教師能否給其設計的環節擬一個能夠勾起學生探索欲的名字,對該環節的實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有了興趣,就會主動地去思考與參與,同時其注意力就會集中起來。當然在環節過渡語的設計過程中,不一樣的課堂,會出現各種不一樣的問題。那出現這些問題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2.1 教師自身對環節過渡語沒有概念。這種情況通常在剛踏入崗位的新教師較為常見,他們的備課一般只是著眼于自己的教案上,無法兼顧學生的具體情況,覺得只要把一堂課從頭到尾上下來就已經很好了。孰不知,這種“好”只是滿足于她自己罷了。曾經聽到有些教師是這樣展開自己的教學的:
Step 1:Greeting:Good morning!Nice to meet you .How are you ?(學生則按部就班的一問一答,絲毫不過心腦)
Step 2: OK ,first ,let's sing a song.(生唱歌)Good ! Let's read the new words .(生聽完歌之后,一起認讀新單詞)OK.Now let's look at the ......Who is he?What's he doing ?(生看圖回答)
Look at this picture.Where are they?(生看圖回答)
OK,Let's listen to the tape.(聽錄音,回答)
OK. Open your book .Let's read together.(學生開始讀)
OK, Today's home work is ......(布置完作業,下課)
如此一節課下來,教師的教案流程算是過了一遍,可是學生真的是學到了多少?他們跟著教師的節奏,跳跳跳,最后停,在此期間毫無興趣的調動。因此,沒有經過思考的過渡語設計,你的上下環節內容活動設計的再精彩無比,學生學起來也是超級乏味枯燥的。
2.2 各種主客觀原因而導致的過渡語缺失。有些教師覺得學生的詞匯量積累較為少,課堂中如果多說英語的話,怕給學生增大理解的壓力,于是就不用或者盡量少用英語來當過渡語了,直截了當的一環接一環的隨意進行著。
3.1 以free talk 的形式進行。這個形式的話題有很多,比如:天氣、時間、日期、學生的日常活動、學生的興趣愛好等等進行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并且適時的就可以切入進接下來要進行的主題,這樣的方式既是自然的,也是輕松的。
3.2 獎勵性過渡語。獎勵是一種很有效的外在刺激法,并會將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關注力不斷地持續下去。例如:上一環節內容:Make funny sentence(學生在此環節表現的比較的好)。下一環節的內容:了解David 的School life.那么這兩個環節之間可以怎么樣設計過渡語呢?我們可以這樣設計:OK.You all did a very good job.Next ,I prepare a gift for you——tell you a story.此時,學生們喜笑顏開,并且非常安靜地傾聽老師準備的這個故事。這也就為下一環節的教學鋪上了一個興趣基礎。
3.3 動畫、音樂欣賞的過渡方式。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主題,選擇與之相關聯的歌曲音樂或者動畫視頻,如此既可以培養孩子的英語學習興趣,又可以營造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既可以回顧已學的知識,還能為新知的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
3.4 情感共鳴過渡語。情感共鳴是指上一環節的教學內容與下一環節的教學內容在某些方面有相似度,但是直接進入下一環節又會顯得有些簡單粗暴,那怎么辦呢?例如:上一環節內容:學生們一起學習有關David 的學校生活,學生們邊學邊想自己是否也曾經像David一樣在學校做過這些個蠢事呢?下一環節:教師準備學生們從一年級新生入學時至六年級所經歷的校園生活點滴照片(用一般過去式進行表達)。那么在這兩個環節中,教師可以怎么設計這兩個環節的過渡語呢?我們一般可以這樣設計:OK,After looking at David's school life.We think it is very wonderful.May be you can not wait to talk about your school life. 這樣的過渡語不僅把學生們此刻的心理活動給描述進去了,更是起了一種承上啟下的作用。
教學課堂用語在一節課中的比例雖說是一個細小的環節,但是卻要求著教師要有堅實的專業基礎;需要教師對小學階段的所學知識要有一個系統的把握;要求教師對課外的教育資源能夠有一個寬泛的了解與掌握;需要教師本身有較高的創造性思維;對課堂的突發性行為事件有一個很好的應對力以及本身也要有較強的英語表達力。
我們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是由一個個的教學活動構成,一個個好的教學活動就好比是一個個圓潤飽滿的珍珠,而各個環節之間的過渡語則好比是串起這些珍珠的細繩。如果你缺少一根彈性、色澤都無法令自己滿意的絲線,那么再好的珍珠也無法成就一串“精美”的項鏈,最終還是會淪為一盤散珠。這也就是說:將知識在有限的時間內,如何高效的傳輸給學生,從而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這不僅僅是從如何有效的設計活動中體現,更重要的是把活動之間的環節過渡語給精妙打通。怎么樣把課堂環節之間過渡的自然流暢,這既是一種“技術”,還是一種“藝術”,需要我們不斷地去進取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