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有林
(甘肅省臨夏州廣河縣三甲集學區 甘肅 廣河 731300)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基礎階段,若是在這個階段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可以促進學生未來的發展。在小學時期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既需要幫助學生掌握理論知識,還需要傳授并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為后續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還要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使學生有不同的興趣和特長,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核心素養包含的內容比較多,既包括學習數學時使用的思維方式,又包括學生掌握的學習方法等。影響學生核心素養養成的原因比較多,比如數學興趣等。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邏輯性比較強的學科,數學學習需要反復分析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在分析的過程中,需要使用各種方法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若是學生具備核心素養,那么也可以說明該學生具有相應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學生若是接受過全面的數學教育,掌握大量的數學理論知識,對數字足夠敏感,可以在各種復雜的問題中找到有關數學的內容,并且建立數學模型,充分利用數學知識和數學理念去解釋問題,可以在側面說明學生具有相應的邏輯思維能力[1]。
2.1 啟發學生數學意識。核心素養中十分重要和關鍵的一項就是數學意識。它指的是學生在掌握大量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可以去分析和解釋數量關系等內容,這種意識就叫做數學意識,當學生具有數學意識后,可以積極運用數學意識和思維分析和解決問題。這就需要老師運用各種方式啟發學生數學意識,當學生遇到問題時,可以充分運用自身的思維能力解決問題,因此,這種意識是每名學生都應該具備的一種意識。只有學生具備數學意識,才能養成相應的數學技能,可以分析和解決一些難度比較大的題目,進而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反之,若是學生缺乏數學意識,將無法達到這樣的效果[2]。
舉個例子,在學習《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這節內容時,首先老師可以讓學生回家詢問父母六個月內家里的水費一共是多少錢。然后,課堂上老師可以先詢問學生每個家庭六個月的水費大約是多少,幫助學生將每個月的水費制作成條形統計圖,根據條形統計圖計算出六個月水費的平均數。最后,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小組,引導學生討論每個家庭水費的變化情況。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逐漸建立數學意識,進而逐漸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
2.2 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如果將數學意識和思考相比,這兩者存在一些相似之處,同時也存在較大的差別。數學意識主要講究的是一種主觀意識,在遇到問題時,可以主動用數學思維去思考問題,但是卻沒有建立要深入探究的意識,而數學思考是指遇到數學問題時,運用數學思維進行深入探索,從而得到最終的答案,因此,這兩點之間存在較大的差別。在學習的過程中,數學思考十分重要和關鍵,它聯系著每個學習環節,并且可以有效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學習數學時,經常會用到數形結合等方法,運用這些學習方法可以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更靈活[3]。
舉個例子,在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這節內容時,老師可以先讓學生找一找身邊的長方形物品,有的學生會認為數學書就是長方形,老師接著向學生提出問題,長方形的周長是什么?顧名思義,周長就是一周的長度。老師可以讓學生上臺畫一畫周長都是哪些邊。這種教學方式就充分表現出了數學思考這一要素。
2.3 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語言進行交流。和其他學科不同,數學有著獨特的語言。數學交流指的是可以運用數學文字、符號等形式進行交流,在數學思考的過程中,可以用這些語言和他人進行交流和溝通,將自身的數學思路變得更加清晰,提高合作學習的質量。在數學交流的過程中,可以運用多種交流方式,不僅可以用語言表達,還可以用書寫的方式表達。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要為學生創設與學習內容相同的情境,指導學生運用數學語言進行交流。舉個例子,在學習《位置與方向》這節內容時,老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幾個問題,你們的家在哪?如果把學校當做參考物,家在學校的哪個方向?每天上學回家需要先向哪個方向走,走多少米?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積極發言和思考,然后老師邀請幾名學生講述自己家的方向,比如,我家在學校的東北面,每天上學時,向北方走200米,然后再向東方走450米就到學校了。這種教學方式就充分表現出了數學交流這一要素。
總而言之,數學這門學科是各個學科中十分關鍵的一門,該學科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若學生具有較高的思維能力,將會對其他學科的學習產生有利影響。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注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全面了解和掌握核心素養的構成要素,在教學中融入各個要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完成數學教學任務和目標,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數學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