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斌
(江蘇省常州市北郊高級中學 江蘇 常州 213000)
數據分析不僅適用于企業生產經營和國家管理層面,在教育領域也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尤其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由于數學知識邏輯性較強,學生通過短時間學習很難完全理解知識內容,要求教師運用數據分析開展精準教學工作,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互聯網+教育”教學模式是互聯網技術和教育改革發展的產物,將互聯網技術與教育教學相融合,是推動精準教學新變革的有力舉措。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傳統教學模式余留了很大弊端,因對知識點講解和錯題數據統計速度較慢,使教師在課堂教學、課后輔導以及作業批改上耗費大量時間,不僅延期了課堂教學進度,還降低了數學課堂教學效率,達不到精準教學改革的要求。而互聯網具有資源共享性的特點,在整合數據信息方面有其一定的使用優勢,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將互聯網技術引入高中數學教學中,不僅創新了課堂教學方法,優化了教學結構,還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新知識,有效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例如:教師在教“概率與統計”模塊中探究隨機抽樣、系統抽樣和分層抽樣三種抽樣方法類比時,由于這部分知識點比較分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記憶混淆現象,影響學習效果。基于此,教師貫徹數據分析理念,結合互聯網技術,利用網絡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信息,將分散的知識點整合成統一知識結構框架,使學生明確三種統計抽樣方法在抽樣過程中每個個體被抽取的概率都是相等的,再將三種抽樣方法各自抽樣特征、適用范圍等差別以數據分析圖的形式展示出來,使復雜且分散的理論知識變得直觀簡單化,使學生理解統計抽樣知識以及掌握抽樣類比方法,保證了高中數學教學的精準性和高效性。
數據分析是指采用合理的統計分析方法對采集的有用信息進行分析處理,生成用于研究和概括的數據,通過對數據匯總和分析,達到獲取精準信息結果的目的。基于數據分析開展高中數學教學工作,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培養學生邏輯思維意識,還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到數學精準教學的目的。在實際教學實踐中,要求教師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采用閉環式教學方法,將學生薄弱點化為數據精準教學重點,形成一種由數據采集、知識點篩選、重難點精講、課堂評價反饋為一體的數據分析教學模式,使教師及時分析出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改善數學課堂教學方法[1]。
首先,教師應將準確采集數據作為數學精準教學的基礎。根據學生階段性考試結果進行匯總分析,形成數據分析統計表。例如: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的得分情況以及與之前得分成績匯總對此,使學生對照之前的成績,分析答題中的問題,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和學習方法。
其次,做好知識篩查和精細講解。教師將學生的錯題進行統一整合,制作成知識點得分率對照表,了解學生易錯知識點,做到查缺補漏,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使學生掌握基本解題思路,提高解題準確率。教師可以利用數據分析學生數學學習中易錯的重難點知識,如“函數與導數”部分,將學生的錯題繪制成圖表,分析學生錯題原因,并進行精細講解,加深學生的印象。
最后,增設課堂評價反饋環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評價反饋,注重教學評價的雙向性,客觀評價學生階段學習表現,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學習中的不足,及時糾正和改進學習方法,實現問題的精準突破。例如:教師可以對學生的答題試卷進行評價,通過卷面得分數據,分析學生的薄弱點,引導學生加強對薄弱知識點的鞏固訓練,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基于數據分析進行高中數學精確教學,要求教師注重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數據分析和數學運算,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強化學生的解題分析能力,發揮數據開發的最大功能。一方面,教師要指導學生了解數據分析特征,指導學生正確選擇和使用數據工具,發揮數據功能作用,提高學生的運算效率。如在教學生“概率與統計”時,教師應在完成基本理論知識講解后,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解答概率與統計類型題時應采用的統計分析法,能夠正確理順條形圖、扇形圖、直方圖和莖葉圖之間的差異和適用范圍,使學生在解答過程中掌握不同類型題所使用的分析方法,達成精準解題教學目標。另一方面,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實踐訓練機會,以提出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應用數據分析方法進行思考和解答,學生在解答數學問題時,完成基礎知識鞏固,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有效提高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和數學運算能力,實現高中數學精準教學的目的[2]。
基于數據分析鍛煉學生數據運用和分析能力,能夠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數學運算方法,提高數學運算的準確性和高效性。為了實現高中數學精準教學目標,要求教師結合學生學習實際情況,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最大化地開發數據功能,提升數學教學質量,促進高中數學教學改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