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書敏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丁嘴中心學校 江蘇 宿遷 223800)
美術教學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傳統刻板的美術教學模式難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考慮到新課改對小學美術教學提出的更高要求,以及小學生的認知規律與學習水平,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綜合發展,美術教師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有效應用兒童繪本,優化美術教學內容的設計,借助兒童繪本營造更加活潑的美術教學課堂,著力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增強對學生的美育效果,對提升小學美術教學質量具有積極意義。
教師應該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以及理解能力選擇適當的繪本教材。對于年紀較小的學生來說,他們對新鮮事物好奇心強,喜歡色彩鮮艷明麗,構圖簡便的繪本,而對于年齡稍大一些的學生來說,他們具有了一定的文化知識,所以更偏重于一些具有豐富內涵和素養的文學性繪本。在選取到適合學生年齡特征的繪本之后,教師應當將這些繪本積極的導入課堂,利用繪本強烈的視覺沖擊和有趣的故事情節創設情景教學,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帶給學生視覺與聽覺多方面感官的感受,培養他們的藝術水平。
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小藍和小黃》繪本,開展色彩教學,通過三原色的碰撞結合出多種不同的色彩,既展現了色彩的融合,也展現了孩子之間的愛,非常具有哲學性的思考價值。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感受不同的色彩的視覺沖擊,其教學效果遠比教師講課更為直觀。因此,利用繪本可以充分地使學生感受到色彩的心情,學會利用色彩表達情感,提高學生的藝術理解能力。
臨摹繪本是一種學習藝術大師表現形式的重要方法。學生可以在臨摹的過程中,對一些線條以及表現形式進行感悟,還可以通過感悟加入自己的創意元素,進行二度創作,在細致的觀察中,培養自己善于發現的能力和創造力的提升,提升自己的繪畫水平與鑒賞創造力。每一幅作品都有自己的靈魂和自己所想要表達的價值觀。小學生看繪畫只是看它的表層意思,因此教師應當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通過帶領學生走進繪本,探究其背后的故事與內涵,通過講解繪本所用的一些藝術表現手法以及構圖要素,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對該主題進行自己想法的創作,可以是水墨畫、油畫、水粉畫、素描畫,甚至于剪紙、泥塑等多種表現形式,豐富學生的藝術表達手法以及感悟理解能力。
比如,在《十四只老鼠賞月》繪本中,充分利用了“色調”對于環境的表現效果:在皎潔月光的映射下,不同色彩對應不同的光線,給人一種神秘夢幻般的感覺,充滿純凈性。教師在進行適當的色彩講解之后,應當給予學生一個創作空間,讓學生們根據自己想象中每個老鼠在月光下該有的神態以及不同位置的光線變化進行創作,既能考察學生對于動物神態的細節把握,還有利于學生的藝術語言理解能力。
學生在大量的繪本觀看與感受之后,會有豐富的視覺感悟以及靈感。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繪本創作,給予學生一定的創作背景,使得學生在創作繪本的過程中,既能提高自己的文學編輯能力,還能提高自己的繪畫水平。教師還可以利用一些留白的繪本讓學生補充創作,讓學生通過對繪本前面故事的引導以及情節猜測,繪出自己心中希望的故事走向。學生在想象的過程中發散自己的思維,豐富自己的想象力,通過細膩的故事細節的走向,為自己的留白創作定好方向。在學生創作完成之后,不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繪本想象與創作表現手法進行交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每一位同學都能得到思維的鍛煉,提高藝術創作能力。
比如《不一樣的卡梅拉》繪本,講述了一只小雞的成長歷險歷程,在結尾處戛然而止,給予了學生充分的創作空間與豐富的想象空間。在從頭到尾的閱讀過程中,學生應該對于故事走向以及小雞的性格經歷有所思考,在留白空間中繪作出符合劇情發展模式的繪本。學生的思維是不定式的,因此教師不應該先拋出自己的想法,將學生局限在一個固定的范本中。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空間,讓學生們積極發言,互相交流,各自畫出自己想象中的小雞歷險記的后續故事。
總之,繪本教學的應用,給予了學生豐富的美學感受。通過繪本形式的多樣性,不僅可以使學生的視野在各國名畫之間進行穿梭,還可以將學生的閱讀興趣轉化為他們的繪畫動力,使學生在描摹與感悟的過程中,體會到強烈的視覺沖擊和豐富的人物情感。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優秀繪本的人物內涵,故事情節,表現手法等多個審美要素,培養學生的藝術水平和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