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叢叢
(山東省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凱幼兒園分園 山東 東營 257091)
喜歡玩水是每個孩子的天性。相關資料表明,全國每年有高達57000人死于溺水身亡,其中65%的高比例來自中小學生!中小學生平均每天有40多人溺水而亡。在中學生群體中,溺水死亡已經成為頭號殺手!
在2020年5月3日同一個時間段,在不同的省市區域內,連發多起中小學生溺水身亡事故,其中包含:1名17歲少年在山東菏澤七里河附近溺水,救援隊趕到打撈出孩子時,已經沒有生命體征了。1名男童在湖北十堰與2名同伴結團外出游泳,發生了溺水事故,在附近村民趕到下水救援時,男童已經沉入水底,在游泳地域不遠處小河深潭處打撈上岸,確認死亡。3名小孩在廣西全州龍水鎮附近水庫洗澡時發生溺亡事件,其中1名5歲男孩溺水,其堂哥、堂姐自行營救釀成3人死亡悲劇……
僅僅一天的時間,就發生了三起中小學生溺水的事件,這些案例的和數字的背后是一個個破碎的家庭,加強孩子關于防溺水的安全教育刻不容緩!
只有尋找出引發溺水事故的真正因素,才能做到從根本上杜絕溺水事故發生。
2.1 獵奇心態。由于孩子們的年齡比較小,心智不成熟,對一切事物都有很強烈的好奇心,所以很大一部分孩子對于去水中玩耍,抱有一種獵奇的心態。
2.2 技術原因。游泳的技術不佳,在游泳的過程中遇到緊急情況,無法妥善的處理,導致出現嗆水或者溺水的情況。
2.3 生理原因或外物影響。溺水事故的產生與游泳者生理或者外物影響有著直接的關聯性,如:游泳時突然出現抽筋、頭暈等身體不適或者意外被河里水草、旋渦等外力牽絆住等。
除此之外還包括心理原因,下水之后心里緊張,遇到緊急情況無法自控,不能夠保持冷靜;日常在家,家長疏于管理,孩子無人監管,在沒有大人的陪伴下,獨自去水邊玩耍等等。種種原因的背后映射出孩子們沒有充分認識玩水的嚴重性和危險性,再加上缺乏游泳技巧,很容易發生溺水事故。追本溯源,社會各方面只有切實采取實際措施才能避免幼兒溺水事故的發生。
3.1 學校從各方面加強幼兒的防溺水工作。
(1)幼兒園各班級應積極開展“防止溺水 珍愛生命”主題教育活動,通過講述溺水的真實案例及溺水事故現場的新聞,促進溺水知識和危害的有效宣教。可以通過安全教育活動開展、安全教育平臺等宣傳形式,提高幼兒對溺水危害的認識和防溺水意識,引導幼兒遠離危險水域,珍惜生命。
(2)加大校園防溺水安全宣傳。在班級教室內或者走廊主題墻上進行防溺水知識內容的裝飾和布置,利用LED不定期滾動宣傳、大廳防溺水展板、校園廣播、放學前五分鐘的安全教育等形式反復提醒幼兒在放學后、周末和節假日不要私自去水邊、湖邊、小河溝等地方游泳,充分做好防溺水安全宣傳,提高幼兒的防溺水安全意識。
3.2 學校從各方面加強家長的防溺水工作。
(1)通過網上安全知識講座,安全知識競賽、搶答比賽等形式對家長進行防溺水專業知識培訓,提高家長的安全意識,使其掌握溺水施救的方法。
(2)在暑期前期,學校在“五一”、“端午”等節假日或周末通過防溺水家長告知書、安全溫馨提示、班級微信或QQ、電話家訪等多種方式對防溺水的具體內容、要求、做法與家長進行溝通,將防溺水風險及時的向幼兒家長進行宣傳提示,為提高家長對兒童防溺水安全和責任意識,可以通過采取簽訂承諾書的形式,承諾做好對兒童安全教育和督查的責任,讓家長們緊抓兒童活動行蹤,嚴防離校期間溺水事件的發生。
3.3 培養幼兒的救護技能,豐富幼兒的假期生活。
(1)提高游泳技能。如果幼兒能熟練地掌握游泳技能,這將給他們的生命增加了一道安全防護。如果幼兒園有條件可以開設游泳課,邀請專業的游泳教練,讓幼兒學習游泳的技能。在日常空閑時間,家長可以給孩子報一個游泳班,讓幼兒掌握游泳的技能。
(2)提高自救能力。在游泳過程中,如果感覺到身體出現明顯不適癥狀必須要立刻大聲呼救,尋求他人幫助;在沒有外人可以及時過來救援時,要保持沉作冷靜,在水里采取仰臥位,進行呼吸的調節,爭取救援等待時間。在能力范圍內盡量往岸邊靠攏,距離岸邊越近,獲救機會越大。
(3)禁止貿然施救。看到同伴溺水,不可盲目施救,應該大聲呼救或撥打110報警,或投入木板、救生圈、長桿等,讓落水者攀扶上岸。
3.4 防溺水需全社會聯防聯動。監管責任的落實,必須要教育各級部門以及家長的共同努力配合,各負其責,做好督促監管責任的對接,形成社會與家長聯防聯動機制,從而形成多方位、多途徑共同監管。對于各區域內河道、水塘、水庫等危險水域區域,各個水域安全負責部門要定點做好安全隱患排查,強化巡邏,設立顯著警示標志,做好防溺水的安全宣傳工作。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賜予的天使,都是父母的寶貝,溺水猛如虎,社會的各個方面都應該積極建立起防溺水保障,讓溺水事件遠離孩子們,讓溺水事件的悲劇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