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潔
(山東省東營市實驗幼兒園 山東 東營 257091)
1.1 利用游戲強化幼兒安全教育符合幼兒身心特點。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處于幼兒階段的孩子對外界的各種活動更感興趣,游戲恰恰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教育教學手段。特別是幼兒的思維符合形象性和不隨意性的特點,游戲中的動作和玩具材料,其較好的形象性能讓幼兒更容易接受相關知識。更容易接受游戲教育,由此形成良性循環。在幼兒游戲教學中加入安全的元素,符合其身心發展的特點,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和安全教育要求。
1.2 利用游戲強化安全教育能有效提升教育實效。各種帶有教育內容和元素的游戲活動,能最大限度吸引幼兒專注投入活動,激發和提升安全教育的興趣,有效提升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技能。同時,游戲化的課程,也滿足了幼兒的生理需求,增強了幼兒抓、爬、滾、跑、跳、攀登、投擲等基本動作,同步提升安全技能。課程游戲化適應了幼兒的心理需求,極大地增強了幼兒安全意識的認知和發展。因此,充分利用幼兒這種獨特的認知方式,調整我們的課程,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游戲和實踐獲得多方面的經驗。
1.3 課程游戲化促進幼兒安全社會性發展。在日常活動中,以擬人化的活動形式,運用頭飾、布偶、夸張的動作等吸引幼兒積極參與安全教育活動,在年度安全教育中融入好玩的游戲,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給予反應靈敏的幼兒高調的表揚,或物質獎勵,引導其他幼兒進行模仿,投入到游戲活動中。
2.1 堅持多元學習,重塑教師理念。教師是文化傳承和育人創新的根之所在。通過這個課程項目推進,幫助打開教師的專業化成長路徑,不斷刷新教師的課程觀、兒童觀。以骨干教師帶頭先行,拿樣板、看觀摩、深研討、再改造、繼推廣等形式來一步步推進幼兒園課程游戲化項目的有效實施。對項目實施中的問題和困難,通過實地指導、碰撞、思辨,尋求最佳推進方案,使整個幼兒園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研究共同體。在積累了一些做法和經驗,通過觀摩開放、經驗交流等方式向市、區幼教同行做適宜性的分享。
2.2 以支架為抓手,推進項目實施。觀察幼兒,重內化。觀察是衡量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指標之一。生活坊的環境不同于正規的教室,相對來說,更為寬松、活躍,興趣度更高,嘗試讓教師帶著大班幼兒圍繞安全問題,對“我看到了什么?我看懂了什么、我可以做什么?”三個問題進行觀察。不斷引導著老師從幼兒的視角來發現安全問題,要從幼兒的眼神中讀懂他內心的喜怒哀樂,從幼兒的行為中讀懂他對游戲的需求,從幼兒的一日生活的跟蹤觀察中發現他的收獲和進步。首先讓手機、筆、便簽貼成為教師手中的觀察的工具,隨時記錄孩子的活動,以沙龍的交流的方式高頻率地對日常觀察的文本或和視頻進行分析。當遇到分歧和爭論的問題時,便將教師帶回原點“幼兒”,運用幼兒心理學的理論去解讀幼兒,從而發現幼兒的學習,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
2.3 突出因地制宜,改造適宜性課程。都說游戲是童年的標配,安全游戲課程將給幼兒種下安全教育的萌芽。在課程游戲化浩瀚天空里實踐、反思、探索、尋找突破口,再讓孩子收獲快樂游戲、自由成長、創造樂趣的同時,也讓老師收獲更多的童心、童言、童趣。
2.4 突出家園共育,讓安全教育帶入家庭。(1)堅持觀念先行,樹立家園共育理念。轉變家長觀念、提升家長素質,這是實現家校間和諧共育至關重要的前提。幼兒園應結合實際,由幼兒園主導,建立家長安全專題的網校,幼兒家長參與的學習平臺。幼兒園可利用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等線上平臺,全面有序嵌入幼兒安全教育的網絡模塊,可設家庭教育方法指導、家庭教育視頻、家庭教育案例、家長論壇等欄目。幼兒園不定期聘請家庭教育專家或知名校友到幼兒園來舉辦家庭教育講座,并向家長提供現場咨詢或答疑。(2)堅持機制先行,構建共育平臺。要全面系統深入地實施家園共育工作,合力構建一個平等、開放、共榮的工作機制。形成由家長委員會主導下的家長志愿者、社區、幼兒、職能部門、幼兒園聯動下的工作網絡。如家長委員會成員參與幼兒園重大問題決策、家長委員會選派家長代表參與幼兒園的部分管理或教育實踐與服務等。形成由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教學管理監督與服務的工作體系。(3)堅持安全先行,形成多方合力。建立家班共同開展德育的機制。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安全教育建設活動,引導全體師生樹立安全、積極向上的理想情操和養成富有社會責任感的良好品行。要積極在幼兒園創設安全教育的相關環境,還可以借助生活坊,營造安全教育的濃厚氛圍。張貼安全教育的名言警句、宣傳畫,組織開展安全教育系列活動。
總之,幼兒安全教育無小事,安全教育是幼兒園必須常抓常推的重要工作。幼兒園在做好其他課程教學的同時,必須要深入研究安全教育課程,在“游戲化+安全教育”的教學中進行深入實踐,給幼兒撐起一個安全的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