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燕
(福建省福州市麥頂小學 福建 福州 350000)
群文閱讀主要是讓學生自己閱讀,讓學生自己在閱讀中學習閱讀。因此,教師在設置教學目標時一定要抓住事情的重點,突出學習的要點,挑戰最后的難點,根據閱讀的不同性質特征,更多地嘗試略讀、瀏覽、跳讀等閱讀方式。在小學高年級這一階段的閱讀教學中,要更加深刻了解其含義,這樣才更能有效的提升閱讀能力[1]。
根據調查資料顯示,目前小學高年級中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效率較低,學生也因為各種原因導致閱讀能力質量低下,成績提高漸趨緩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些學者專家在閱讀教學中積極創新,通過實踐群文閱讀這一教學方式,使學生的閱讀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有利于實現群文閱讀的普及,增加新的閱讀教學方式,打造高效的閱讀課堂。
2.1 小組合作,共同構建群文閱讀。群文閱讀指師生圍繞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結構化文本,在單位時間中通過集體建構達成共識的多文本閱讀教學過程,我們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群文閱讀的集體建構。群文閱讀方式在如今高效率、高節奏的學習中,也是一種快速提高閱讀能力的方法。老師在上課時要給足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更有利于學生理解,提高語文閱讀水平。[2]
例如,在學習六年級上冊唐朝劉禹錫的《浪淘沙》一詩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給一定的時間,過后請小組推選組長,讓組長整理相互交流的內容,班級其他小組聆聽后打分,老師可補充相關內容,像劉禹錫在同一背景下寫的《秋詞》《馬嵬行》《重酬前寄》等,分析不同的思想感情,表達對山水的喜愛或抒發自己的感情,通過熟悉作品從而熟悉他這個的性格和生平。讓學生做好筆記,及時總結經驗,也可以進行演講比賽等活動。這有助于學生在海量的閱讀中總結經驗,學會閱讀的方法,使學生的語文閱讀更簡單方便,激發閱讀的興趣,增強閱讀水平,提高語文學科的成績,讓閱讀不再成為自己的短處。
2.2 網絡搜索,增加群文閱讀渠道。由于現在科技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成為了一個好的學習渠道,國家的支持,技術的提高,一些優秀的語文閱讀作品不止拘于泥書本里,在網絡上也能找到它的蹤跡,而且更方便快捷。教師可以利用這點對于閱讀的素材進行搜查,但是學生的辨別能力可能較低,這就需要老師挑選出合適的閱讀文章了。
例如,在《開國大典》這一個文章中,寫滿了對祖國新建成的喜悅和自豪,就是想讓學生更加熟悉國家,提高學生的愛國情懷,教師可以在課前發放從網上搜好的閱讀資料,開展關于愛國的群文閱讀,這也包括課本上沒有的素材,如開國大典近期發生的事情,舉世聞名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舉行政治協商會議等。讓學生明白這開啟中國歷史新紀元背后的不易,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奴役的屈辱歷史,成為了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在閱讀完之后,設置一個課下作業,了解和閱讀類似的一系列文章,如毛澤東的長征等,使其對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也更能充分認識到群文閱讀帶來的好處,對未來語文的學習奠定基礎。
2.3 細心引導,增強群文閱讀興趣。上完課后在下課這個時間也是一個重要的階段,如果想在真正的教學工作中成功實現群文閱讀還需在老師身上下功夫,提升自己的文學水平和文化底蘊,然后千挑萬選選出合適的可供學生閱讀的文章,不宜過難和過簡。通過正確的學習方法可以很快的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閱讀成績,但是,在生活現實里的也因為學生不同的語文水平和吸收能力,可能會使學生的群文閱讀大打折扣,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努力尋找和選擇更加適合學生的“群文閱讀”然后進行獨立指導,盡力提高每一個學生的閱讀能力。[3]
例如,老師可以結合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在課下進行單獨的輔導,引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推薦合適學生學習的書籍和該堂課相似的文章,尋找共同點,這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和體會到群文閱讀的真正意義,也可以詢問學生的不同見解,讓學生進行補充說明,加深其對群文閱讀的理解,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我思考能力。教師將群文閱讀帶到課堂中,并且通過課下輔導學生,從而來實現課堂的高效性,使得學生對語文充滿學習的興趣,進而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和語文素養的提升。
相信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在語文閱讀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而教師在教學指導過程中就要更加積極發揮閱讀的作用,通過閱讀,幫助學生積累語文素材,提升語文學習能力。群文閱讀符合小學高年級學生開放性閱讀需求,對學生閱讀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教師在高年級閱讀指導過程中要結合群文閱讀理念,做好對學生語文閱讀指導工作,從而使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效率得到高速提升。群文閱讀它不僅為教師創造出了更廣闊的教學空間,與此同時也為學生們提高自我閱讀能力和綜合素質提供一個很好的契合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