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瓊
(江蘇省淮安市洪澤中學 江蘇 淮安 223001)
數學文化的滲透主要是指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為學生講解數學概念、數學公式與定理、數學方法、數學語言、數學問題的同時,讓他們明白其中的數學精神、數學思想、數學意識等,對學生的行為、觀念、態度產生積極影響,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能夠運用數學思想、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所以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要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的滲透數學文化,讓學生充分感受和體驗到數學文化的魅力和數學的博大精深,能自覺地接受數學文化的感染和熏陶。
傳統觀念下的高中數學教學主要是老師灌輸式的講授知識內容,忽略了數學文化的滲透,所以老師要認識到數學文化的重要性,能夠在文化視角下樹立新的教學觀和學習觀,不斷提高教師的文化水平。在教學方面老師要注重學生數學知識性成分的學習,還要強調學生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在學生觀方面,老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感受數學文化的內涵,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1]。
例如,在學習《函數的基本性質》時,我會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美,為他們展示圖片蝴蝶,雪花燈,引導學生舉例生活中的對稱現象;然后讓他們進行折紙,在紙上畫出直角坐標系,并在第一象限任畫一函數的圖象,以y軸為折痕將紙對折,并在紙的背面即第二象限,畫出第一象限內圖形的痕跡,然后將紙展開,觀察坐標系中的圖形;接著提出問題:將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的圖形看成一個整體,觀察圖象上相應的點的坐標有什么特點。再讓學生認識了軸對稱和中心對稱之后,讓他們作出函數y=x2的圖象,并觀察這兩個函數圖象的對稱性如何。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深刻掌握函數的基本性質,還能感受多種證法的魅力,體會數學永不放棄的文化精神。
高中數學的高效課堂不僅需要學生掌握知識,還要理解其中的數學文化,所以這就需要老師進行高效的課前準備,認真研讀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數學文化,善于發現定理的有關數學史料與人文趣事,將數學知識與創造思維相聯系,使數學課程資源中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社會價值、人文價值和美學價值有機地整合,為學生創建文化一個文化交流的平臺,學生可以將自己的想法以及對文化的理解進行交流[2。
例如,在學習《三角函數的應用》時,我會深入研究分析數學教材,將三角函數的知識與傳統文化相聯系,為學生講解三角函數的起源及發展歷史,最終到了公元14世紀,阿拉伯人將三角計算重新以算術方式代數化的努力為后來三角函數從天文學中獨立出來,成為了有更廣泛應用的學科奠定了基礎。這樣就將數學知識與數學史料與人文趣事聯系起來,為學生滲透不同的數學文化,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
在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滲透數學文化,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在教學中老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法,為學生呈現數學中美麗的圖案,讓學生在探究、體驗、感悟、欣賞與交流的活動過程中感受數學文化;也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為學生創設有關數學的故事情境,讓學生了解與數學有關的故事、猜想等,更好的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3]。
例如,在學習《立體圖形的直觀圖》時,我會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平面圖形的直觀圖、簡單幾何體的直觀圖和直觀圖的還原與計算,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直觀感受圖形的美,也能夠理解其中的數學思想,體會數學文化。
對于數學文化的有效滲透需要不斷完善對數學文化的教學評價,引導學生老師和學生重視文化教育,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首先是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老師和學生要分別進行評價,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實際情況;其次是評價內容的全面化,學習成績并不是唯一的標準,還要關注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使學生更加全面的發展[4]。
總之,在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需要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使學生切身體會到數學文化,并內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有效的實施數學文化教育,提高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促進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