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恬
(江蘇省宜興市萬石小學 江蘇 宜興 214212)
小學信息技術是一門集現代化教學與傳統教學相互結合的課程,其將知識性、趣味性與技能性融為一體,尤其是在小學生進行基礎的信息意識、信息技能以及信息素養等方面的培養。教師對于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已經成為目前所有教師尚待完善的一項課程,建立一個良好的評價體系,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還可以激發學生自主探究欲望。因此,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課堂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其被應用在越來越多的地方,在教育中也不例外。而且在信息化的教育下,教學評價有利于教師在教學課堂中多樣化教學的展開與實施。對于小學生,正是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學會自主學習是必備的學習技能和素養,同時又是突顯學生主體精神學習活動,教師需要在課堂中著重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將自主學習放在核心位置。同時,進行多元化的教學體系評價,可以及時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進而可以更好的掌控課堂教學的步伐,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的同時增加學生對課堂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師可以在微課的基礎上進行多元化內容的教學評價模式,評價內容不僅僅只是體現在學生對知識與學習技能的掌握情況,同時也應注意到學生對于學習的態度、學習方法、情感以及學習的態度。在利用微課視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看視頻,教師提前準備好紙質版的評價表格,在看完視頻后,學生們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隨后教師引導班級內學生對回答問題的學生給予正面積極的評價。在評價表中,其中教師可以設置有積極主動發言、小組合作、參與演示操作、回答問題聲音洪亮以及笑臉選項。這樣不僅可以積極有效的在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還可以活躍教學課堂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更有助于教學更好的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而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
在小學信息技術實際的教學課堂中,教師要有全局觀念,充分的發揮好教師在信息技術課堂評價中的重要指導作用。同時也要利用學生自身評價能力進而激發學生在學習的興趣,在互評中學習,在互評中進步。
教師可以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共同結合的方式進而提高課堂的實際教學效率,比如:學生自評、小組評價以及教師評價三種結合的方式,可以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對學生們的綜合學習進行全面、客觀、科學的評價,在此同時,學生在教學課堂中的角色發生了變化,學習的氛圍更加濃厚,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便捷訪問網站》時教師可以利用學校的網絡評價系統,在評價系統中可以分為三欄,分別為學生自評欄、小組評議欄、教師評價欄。其中,學生自評欄可以分為10個項目,每個項目可以分為3顆星、2顆星、1顆星,對應著3分、2分、1分;小組評議欄可以讓班級內學生自由組合結合為若干小組,由組長收集組員意見進行評議;教師評價可以設置為滿分50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的體會到學習帶來的樂趣,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信息化的快速發展,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有利條件。對此,應該充分抓好現代信息技術帶來的優勢。例如,在學習《收集和共享信息》時,教師對于班級內的同學,建立群組織,讓學生在家長陪同下利用周末生活中下載一些自己認為有意義的課外讀物,加上自己的學習心得,分享平臺內,供群內同學一起學習和認識,同時在群里教師可以對每位同學的作品進行評價的同時給予評分。教師可以及時對一些認識出現錯誤的同學加以及時修正。這樣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于平時的日常生活的留意觀察,還可以通過客觀評價的方式增進學習興趣與自信心。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教育的背景下,本著立德育人的教育理念,信息技術教學課堂越來越重要,其不僅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樂趣,同時還可以提升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同時,結合教師的評價體系手段,教學質量有了明顯的優勢,并且教學效果顯著,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產生了重大的教學意義。并且也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與學習興趣。在現代教育下,應該不斷的創新教育,積極有效的運用信息化技術來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整合教學方式、拓展學生知識面,有效提升小學課堂教學效率和優化教學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