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雷
(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武嶺中學 浙江 寧波 315502)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化學老師在設計課程的時候,不只是簡單地傳授基礎化學知識,還要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課堂上不只豐富自己的化學知識還要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因此,老師要給予核心素養下結合教材創設有效的教學實驗,充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使學生們體驗到化學科目的魅力,從而喜歡上化學實驗,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
培養學生化學實驗探究能力是為了讓學生有良好的科學素養,隨著課改大背景的影響,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明確了化學素養在教育中的地位,高中時學生處于個性發展的特殊時期。因此,老師要培養學生對化學的正確認識,引導學生深入化學實驗的興趣,使學生在實驗探究中理解化學概念的掌握,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們在老師的引導下,激發自身的創新精神,提高化學課堂質量。
2.1 創設互聯網教學,激發學生實驗探究興趣。化學基礎知識是培養學生化學實驗能力的必備條件,也是快速掌握化學實驗思路與技巧的關鍵概念。有的學生操作能力不是特別好,老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以視頻、圖像、動畫、聲音等形式展現化學抽象的概念實驗,使學生對化學實驗產生好奇心,從而啟發自身的實驗探究欲望,激發化學實踐的學習興趣[1]。
例如:老師在講人教版高一第四章第四節《氨、硝酸、硫酸》一課時,老師利用互聯網查找相關本課發生的社會事件,然后進行下載到多媒體教師。在授課的時候讓學生通過信息技術了解這些化合物的特性,以及危害性。然后老師現場操作氨溶于水的噴泉實驗,引導學生激發自身的操作興趣,從而使學生形成自主實驗探究的能力,使學生學以致用,通過老師的實驗使學生對氨溶于水的噴泉實驗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學,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實驗探究的興趣。
2.2 創設問題意識教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升。在過去,由于傳統的觀念束縛,在化學課堂上老是圍繞這老師進行授課。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動,基于核心素養下的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輔”的新理念進行授課,充分調動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因此,老師基于核心素養下應培養學生對化學學習的問題意識,使學生在老師創設的化學課堂上充分發散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問題意識里學會舉一反三的思考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從而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2]。
例如:老師在講高一人教版第二章第三節《氧化還原反應》的時候,老師提問學生:“同學們生活中觀察過削開的蘋果嗎?還有就是家長在喝茶的時候,剛泡的時候顏色很淺,不一會就由淺變深了,同學們知道為什么嗎?”知道的學生回答“氧化了”,這時候,老師拿出備好的蘋果,然后把蘋果分成3分,分別標上序號,再抹上檸檬汁跟維生素C,引導學生觀察蘋果,同學們發現沒有涂過的蘋果在一點點變顏色,涂過檸檬汁的跟維C的都沒有變,有的學生出于好奇就會提出問題“涂過檸檬汁的跟維C的是不是因為受到保護了?”有的學生發現了其中的奧秘:“因為檸檬含有強抗氧化劑,所以蘋果就不會出現氧化。”老師看到這種現象的時候特別高興,不要及時制止,讓學生們自主探討:“同學們真棒,都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了。”久而久之,學生們逐漸形成問題意識,從而使學生在問題意識中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
2.3 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培養學生化學學科素養。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學校在教學方面也要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為教學目標。高中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組成的一部分,也是幫助學生通過化學實驗理解化學抽象概念的理解,因此,老師要創設有效的教學實驗,培養學生自主創設實驗的能力,使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加深學生化學情感的培養,從而提高化學實驗教學的質量。
例如:老師在講解完每一節課時以后,讓學生自己研究設計實驗,然后進行動手操作,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老師要時刻關注著,以防學生出現意外,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改正,從而使學生們拓展化學知識積累,促進學生更加全面的進行思考與探究,從而強化學生們的核心素養提升。
綜上所述,高中化學課堂上,老師要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標,結合教材創設有效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在實驗探究中掌握化學知識的累積,從而使學生在老師創設的化學課堂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自身的積極性。使學生在高中化學學習階段,全面發展。使學生不斷深入的了解化學實驗在生活中的作用,發現生活中的樂趣,在化學核心素養的培育下不斷成長,成為一個高素質,高學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