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艷春
(浙江省寧波華茂外國語學校 浙江 寧波 315100)
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相結合,可以讓學生對音樂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解音樂、表現音樂等,使得音樂的教學更加真實自然、生動活潑。信息技術的發展,是信息時代到來的表現,同樣是引起教育領域變革的重要條件。隨著素質教育在教學當中不斷的深入,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融入于音樂教學當中。合理的使用信息技術輔助音樂教學,更加貼近學生心理,還可以對學生整體音樂素質有很好的提高。
在傳統的音樂教學當中,學生只是聽完曲目,然后跟隨教師進行學唱,教學的缺點就凸顯而出,枯燥、單調的課堂會使學生在上音樂課時產生乏味的心理,從而導致學習效率較低,教師的教學達不到很好的效果。即使是在音樂鑒賞課上,諸多的音樂流派、音樂作品、人物等,也只是靠老師口口相傳的教授,讓學生難以理解,對于激發學生興趣更是難上加難。要利用課堂時間的教學,使學生可以找到音感,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情趣,然后化興趣為動力,最好的辦法就是利用信息技術來進行輔助的教學。例如:在學習《二泉映月》一課時,單靠教師對作品的講述和播放很難使學生提起興趣,但使用信息技術對作品的歷史和創作感情進行播放,讓聲音、圖片、動畫和創作影像等相互結合,帶給學生不管是在視覺和聽覺上的美感。享受音樂的美,在雙重效果下,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去發現、探究,更深入層次的去感受、了解音樂的魅力,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表現欲和創作欲,進而促進課堂教學效率,取得更好教學效果。
情境教學是現階段教師在教學當中運用較為廣泛的方法,可以促進學生接受優良的教育,使學生可以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進而增加課堂氣氛。音樂課程是對學生情操的陶冶,還對學生的審美觀念進行了培養。對于初中的音樂教學來說,雖然學生對音樂有著濃烈的興趣,但對音樂課程的學習顯得格外排斥。所以創設情境對學生更好的學習音樂起到關鍵作用,而信息技術的應用就可以很好的方法,利用好信息技術本身具有的優勢,通過直觀、形象的形式像學生展示教學作品,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性、開發出學生潛能,創設出絕佳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進入全新的教學氛圍。例如教師在教授《青春舞曲》一課的教學當中,教師就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此作品的背景,讓學生感受到此作品的魅力,增強對作品中青春活力的認識和體驗;在課件的展示當中,教師向學生播放青春舞曲的演唱和相關內容的視頻,讓學生能夠產生共鳴,了解作品當中作者想傳遞的思想內涵。通過教學的引入導入情境,讓學生能夠產生更加直觀的感受,激發學生在對青春的共鳴,進而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然后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歸根結底,音樂屬于聽覺方面的藝術,因此在教學當中要引導學生去感受音樂、享受音樂,還要擁有鑒賞和表現音樂的能力。在教授的過程當中,讓學生多練多聽多學,在課堂有限的時間里,整體教學存在很多的弊端,較為明顯的課堂的教學容量,因為資料的不足或疏漏帶著的教學任務不能很好的完成,所以運用信息技術教學開展的教學活動必不可少,能夠很好的彌補課堂教學容量不足的情況。要在教學設計當中,要認真的篩選內容、精心的編排、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展教學容量。最大限度節省教學的時間,加快教學的節奏,讓學生可以在較短的時間里學習到更多的內容,且有足夠的練習時間。例如,在《瑤族舞曲》的教學當中,即使這是一堂音樂欣賞的課程但是對于初中學生來講,認知水平有限,所以在教學當中,教師要切入到不同層面上向學生展示作品,加深對音樂的教學,進而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美。與此同時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要利用好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從多角度及立體式的層面上展現作品的獨特性,讓學生感悟音樂曲目本身存在的魅力,掌握到樂曲的內涵,更好的拓展學生眼界,增強思維能力,更好的達成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在初中的音樂課堂上的應用,是一種全新的教學體驗,不僅能夠提升教學的有效性,還能改善當前音樂教學課堂上枯燥、煩悶的教學狀態,增強課堂學習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審美能力。最關鍵的還是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積極的參與到音樂課程的學習當中,有效的提高了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