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艷
(江蘇省南京市善水灣幼兒園 江蘇 南京 210012)
《綱要》中明確指出:“我們要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可見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材料是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中的重要工具,是孩子們學習、創造的中介與橋梁。巧妙地運用身邊的自然材料開展創意美術活動能激發孩子的創作欲望,萌發孩子的審美情趣,培養孩子對美術活動的創作興趣,同時更能激發幼兒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初步的環保意識。
1.1 營造“獨特創意”的藝術環境。獨特的藝術環境能帶給幼兒美的熏陶和創作的靈感。因此,我們選擇在班級主題墻上下手,給幼兒營造一種風格迥異的主題環境。我們將班級的主題墻利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或手工作品進行創意改造,布置成具有藝術氣息的主題墻面,將孩子帶入“創意美”的世界,給孩子們營造獨特的藝術環境。當孩子們看見廢舊的草席、草帽以及大蒲扇、鵝毛扇等通過老師精美地裝飾和巧妙地搭配組合懸掛在活動室的墻面,變成了一塊具有特色的主題墻時,他們創作的欲望蠢蠢欲動。
1.2 創設“自由自主”的開放環境。創設一個寬松、自由、和諧的環境氛圍,是幼兒美術活動順利進行的前提與基礎。陶行知先生說過,要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例如:我們開設“巧手小作坊”美術區角,發動家長和孩子一起收集材料,我們通過清洗和消毒將它們加工成半成品的游戲材料投放到美術區角活動中,孩子們游戲時根據自己的意愿和需求進行游戲及創作。
2.1 走出去——探尋自然材料。大自然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生活中各類再生資源種類繁多,它們本身就為幼兒的藝術創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樹枝、沙土、草根、葉子、石塊、稻草等等垂手可得。這些形態萬千,各具特色的自然材料,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我們的孩子,令孩子們既熟悉又新奇,它們貼近幼兒的生活,易于喚起幼兒的創作熱情與創作欲望。我們重復利用大自然的有效資源,組織幼兒走出去進行戶外游戲、郊游、社會實踐活動等。孩子們走進田野,來到金燦燦的稻田間,收集了一叢叢稻草帶回去,通過想象加工和精美裝飾制作出了稻草小人、草扇子、草蛇、草圈等等。這些不花錢、先天存在的自然材料,無時無刻不在吸引著幼兒。因此,帶領孩子走出去探尋可利用的資源進行美術創作活動,有趣的自然材料定會激發幼兒的創作熱情。
2.2 請進來——積攢廢舊物品。我們的創意美術活動講究的是材料的使用和創意的制作。因此我們在為幼兒提供多種工具和材料的基礎上,尤其重視一些廢舊物品和材料的提供,比如:許多的舊鞋子串聯制作了一輛小火車;塑料垃圾袋通過裁剪變成了一件件的小背心、唐裝和小短裙;一次性的白色桌布做成了時尚簡約的婚紗裙;用水粉顏料在多個飲料瓶上進行創意裝飾畫,并組合制作成風鈴;吃完的食品包裝盒通過剪貼組合做成機器人等等。這些廢舊物品的再利用和加工不但能使它們變成一件件奇妙的美工作品同時也培養了孩子們的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促進了幼兒養成廢物利用的習慣,而且無形當中也讓孩子形成了節約資源的意識。
3.1 精心設計活動方案。根據我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興趣需求,活動前我會根據材料的性質設計合理的活動方案。讓孩子們在老師精心策劃的活動中快樂學習,大膽創作。例如“瓶子寶寶粘貼畫”活動,我設計的活動目標主要是讓幼兒認識到廢棄瓶子可以再回收制作美麗的裝飾品,并學習用各種種子一個接一個的粘貼來裝飾成美麗的花瓶。根據活動的目標設計活動方案:創設問題情境,引出主題——在情境中產生興趣——在興趣中觀看錄像,了解制作方法——在鼓勵中大膽創造,自由表現——在相互欣賞中交流經驗。一般在教學活動中,我會運用各種指導方式,使幼兒有發揮自己積極性、主動性的機會,從而能快樂地地投入到活動中,激發幼兒創作的欲望。
3.2 巧妙運用游戲教學。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一種活動,游戲也是幼兒美術活動中創造性表現的需要,幼兒創造性表現的內部心理因素之一是愿望,而在美術活動中,這種愿望就是游戲,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游戲是藝術的本質特性之一,它也是孩子的天性,通過游戲化的教學方法能讓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和幫助下獲得興趣,取得經驗。
如在“有趣的盔甲”活動中,我通過設計“士兵斗爭敵人”的游戲情境,讓孩子學習用廢舊紙盒組和裝飾制作盔甲,孩子們制作完就穿在自己的身上。身穿盔甲手拿武器的英勇士兵們在并配有“精忠報國”的背景音樂下與“敵人”進行激烈的“斗爭”,游戲場面相當壯觀,活動也達到了應有的效果。以游戲情節貫穿始終,將滾珠畫的技能很自然地融入游戲之中,使幼兒玩得輕松,學得開心。
總之,巧用自然材料有效地運用于幼兒園美術創作活動中,只要我們用心地去探尋自然生活中的美,引導孩子們大膽地去感知、欣賞、體驗、創作,你就會發現美術活動帶來的創意多多、趣味濃濃、收獲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