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強
(廣東省東莞企石鎮教育管理中心 廣東 東莞 523500)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網絡時代,每天通過網絡瀏覽資訊已成為現代人的一種生活方式。網絡給我們帶來很多便利,稍然無聲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工作。在網絡普及的條件下,筆者認為利用好網絡視頻資源可以拓寬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渠道,提高習作教學質量。
基于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各學段習作教學的編排,筆者認為可以采取現代教育技術,以視頻資源介入習作教學?,F在網絡上的視頻資源豐富,在央視紀錄頻道、優酷等網絡平臺可以搜索到相當多可供習作教學使用的視頻資源。如自然風光、人文風俗、紀事實錄、人物專訪等,這些視頻資源一般配有字幕及旁述,有精彩的畫面,美妙的聲音。利用視頻指導習作教學遠比枯燥的口頭講解來的有趣。視頻資源介入習作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習作興趣,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也可以結合不同種類的視頻資源合理建立班級習作教學課程,優化習作教學模式,系統性地增加練筆次數,從而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和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認為作文教學應以發展學生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為重點,對習作的整體要求是“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惫P者通過一系列的觀課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進行了跟蹤及分析,現時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普遍存在以下的問題:
2.1 習作教學的系統性不強。教師開展習作教學時沒有深入思考學生語言能力發展螺旋上升的關系,習作教學指導只是機械地跟著教材推進,缺乏習作教學的課程意識,沒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建立習作教學課程。
2.2 練筆少。課本以單元編排習作教學,一學期最多編排8次,一般情況下只按照課本所編排的次數開展習作教學,練的力度不夠。
2.3 學生的情感體驗淺。習作指導觸動不到學生情感的深處,不能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導致學生的習作過程如同嚼蠟,索然無味,所寫作文更是千人一面,難顯個性。
3.1 品味視頻文字,培養學生語感。很多視頻資源配有字幕及旁述,這些字幕用語規范講究,文從字順,準確地概括視頻內容。如果將文字摘錄下來是一篇篇優質的習作范文。在開展習作教學指導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觀看視頻,留意字幕、傾聽旁述,學習視頻中的語言表達,然后要求學生運用書面語言復述視頻字幕內容。通過反復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感及書面表達能力。由于視頻可以進行截選、暫停、反復播放,學生完成練習后可進行對照修改,可操作性強。如央視CCTV1綜合頻道播放《水脈》的紀錄片中,有一段視頻講述了我國解放初期建造巨型水壩的情境,字幕摘錄如下:“這里的人們正在進行著一場改造山河的壯舉。為了防洪、發電和灌溉,十多萬中國人用體力和意志在長江最長的支流漢水之上建造著一座2500米長,162米高的巨型大壩。善治國者,必先治水,對于新中國的執政者來說,最大限度減少水旱災害,保障百姓的利益是治國安邦的大事。從1950年起,中國大規模治理淮河,加固黃河長江堤防,修建荊江分洪設施,這座被稱為丹江口的大壩,是當時中國最大的水利工程。”這部分視頻播放時長為2分鐘,語言簡潔、妥貼精練,是極佳的訓練資源。在任務的驅使下,學生觀看視頻時視覺、聽覺、思維得到充分的調動,通過書面復述字幕感受到語言的精練。以這種形式進行反復的訓練,學生的語感必定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3.2 品鑒影視作品的表達手法,提高組織架構文章的能力。一部好的影視作品,往往得益于巧妙的表達手法。好的影視作品情節迂回曲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們可以站在習作教學的角度,與學生一起品鑒影視作品的表達手法,感受其布局謀篇的魅力,從而訓練學生組織架構文章的能力。筆者曾經觀看過《銀河補習班》這部電影,被其巧妙的表達手法所折服。影片講述一位父親以特立獨行的方式將學習基礎差、缺乏學習動力的兒子培養成為品學兼優,最終成為一名優秀宇航員的故事。電影以倒敘、回憶為主要的表達手段,并相機插入現在的生活情景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同時巧妙地進行鋪墊,利用特寫鏡頭安排特殊人物的出現,起到了前后呼應的效果。人們在觀看電影的時候一般都是以娛樂為主,都會被故事情節所吸引,極少會去關注電影的表達手法。而站在習作教學的角度,我們不妨開一個影評會,與學生一起探討電影的表達手法與角度,從感受文章組織架構的方法。以影視作品為交流的載體,師生共同觀看、交流,既有趣又直觀,比以文本為載體講解分析來的更生動,學生更愿意這種交流方式,提升學生組織架構文章的能力。
3.3 利用視頻資源,豐富習作素材。學生習作難,其中一個主要因素是學生積累的素材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視頻資源的介入,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困局?,F在網絡上的視頻資源豐富,內容包羅萬象,拍攝技術先進。無人機航拍、水底高清技術、紅外線夜間拍攝技術的運用,給觀眾帶來不同角度的視覺體驗,這是自然觀看無法企及的。學生觀看經過篩選的視頻可以豐富見聞,增長知識。站在習作教學的角度,學生可以獲得豐富的習作素材,開闊學生的視野。筆者對統編小學語文教材習作編排作了統計分類。三至六年級習作編排中有關動植物、人文風俗、游記風景等習作內容不少于10個。如三年級上冊《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三年級下冊《我的植物朋友》《國寶大熊貓》,四年級上冊《推薦一個好地方》《我的動物朋友》等。進行這些單元習作教學可以視頻介入,讓學生享受一場場視角盛宴,觀看相關視頻可以豐富習作素材,獲得習作靈感。央視CCTV1頻道播放的《秘境之眼》用隱蔽鏡頭對野生動物進行了近距離的拍攝,讓我們清楚地看到野生動物外貌特征,了解到它們玩耍捕獵等情景,如在高清慢放鏡頭下蝴蝶翩翩起舞、蜂鳥吸食花粉、猴子追逐嬉戲……《鳥瞰中國》展示了我國不同城市的建筑風格、風俗文化、自然風光;《家園·生態多樣的中國》帶著觀眾潛入絢麗多彩的海底世界,穿越風光旖旎的國家森林公園……在開展這些習作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習作內容精選合適的視頻,擬定與習作相關的要求,指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觀看,幫助學生收集信息,豐富寫作素材。
3.4 利用視頻資源,指導人物的細節描寫。統編小學語文教材的習作編排中不乏人物描寫的內容,是小學階段習作教學的一個重要板塊。三年級下冊《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四年級下冊《我的自畫像》五年級上冊《漫畫老師》五年級下冊《形形式式的人》等?,F時教師指導此類習作方法較為傳統,一般采用下水文作示范,結合人物描寫的方法要求學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神態、動作、心理活動等方面進行描寫。筆者認為這樣的指導是僵化的,機械的,學生筆下的人物形象往往千人一面。究其原因是學生沒有體會到如何抓住人物的特點進行描寫,也不知道從哪些細節展開描寫,這與描寫的角度有關。美國心理學家梅拉比妥曾提出這樣一個公式,信息的全部表達=7%的語調+38%的聲音+55%的表情。在指導此類習作時,可運用影視作品的人物形象進行指導,在影片還原人物表情,凸顯人物神韻的過程中獲得啟示。如影視作品《錢學森》中的一個片段,錢學森得知自己被剝奪在美國的居住權后向加州理工學院辭呈。影片采用了特寫鏡頭對人物的動作神態進行了細膩的刻畫,堅定的眼神、緊抿的嘴唇、遞上辭呈書的決絕無不表達了錢學森的憤慨。這些特寫鏡頭是經過演員的藝術加工,是刻畫人物特點的點睛之處。視頻介入習作指導時可以重復播放或定格,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觀看、想象、組織語言、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影視作品介入習作教學指導,給學生展示一個個鮮活的范例,讓學生在影視作品中得到啟發,感受更多刻畫人物的角度,對于人物的細節描寫很有幫助。
3.5 利用視頻資源,激發寫的欲望。當寫成為學生抒發情感的需要時,才有可能將“要我寫”變成“我要寫”。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第二學段的習作目標“樂于書面表達”,這涉及到寫作的欲望與動機。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習作內容中,有些習作特別需要學生具有豐富的情感體驗,來抒發自身的內心感受。如四年級上冊《我的心兒怦怦跳》五年級上冊《我想對您說》五年級下冊《那一刻,我長大了》六年級上冊《有你,真好》。進行這類習作指導時,可根據內容需要讓學生觀看渲染緊張、溫馨、感人等氣氛的視頻,以觸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更深層次的感受。最近筆者看過《你我生而平凡》的視頻:武漢的疫情得到很好的遏制,各地醫療支援人員有序撤離,市民夾道歡送抗疫英雄,行人深情地鞠躬、醫護人員喜極而泣的淚水……再配上一段抒情的音樂,一幅幅感人的畫面呈現在觀眾面前。視頻拍攝場面恢弘,展示了溫暖、不舍、真實的感人場景,很容易觸動人的情緒,觸發抒發情感的欲望。習作指導時,播放此類視頻作鋪墊并要求學生將觀看的感受記錄下來,為習作做好準備。這樣有助于學生打開情感的閘門,激發寫的欲望,學生的習作更真實、感性。
3.6 視頻資源介入,建立班級習作課程。練得少、練得不系統是學生習作提升慢的瓶頸。如統編小學語文三年級習作的主要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豐富習作素材,能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學習寫記敘類的文章介紹人和事。我們可以結合該年段習作目標,圍繞每一個習作主題精選視頻資源,豐富習作素材。以視頻資源為載體,每個習作主題提煉一些練筆提綱,架構習作訓練體系,建立班級習作課程,加大訓練的力度,以促進學生習作水平的提升。
現在網絡平臺上的資源豐富,其中不乏具有教育示范意義、能激發情感、陶冶情操、增長見聞的視頻資源。隨著社會的進步,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也應順應社會的發展,發揮現代化教育技術的優勢,將傳統的習作教學與現代化教育技術相融合。視頻資源介入習作教學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