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鑫
(四川省宜賓市南溪區大觀鎮錦秀小學 四川 宜賓 644100)
由于現在的小學的數學的知識和概念比較的抽象,而且小學生的認知水平也十分的有限,就會導致這些抽象的知識會讓學生很不容易理解,思維導圖是一種發散性的思維方法,可以把學過的知識梳理成一個體系,通過一個圖形或者是一個關鍵詞來引發的一系列的思維擴散,因此,思維導圖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能夠熟練地掌握和運用學過的知識,讓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就能夠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新課程改革要求小學生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將所學的知識系統化,將一些抽象的知識和概念以更生動的方式表現出來,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直觀和容易理解。思維導圖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把他們所學的新知識和以前的舊知識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嶄新的知識理論體系,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另外,思維導圖還能夠清晰的顯示出數學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便于學生對數學概念進行區分,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1]
2.1 通過思維導圖整理與復習知識。小學數學的知識和概念往往是比較零碎繁多且雜亂的,這些零碎雜亂的知識點,往往會導致學生學完了一單元的內容很快就會忘記上一單元的內容,學得快,忘的也快,于是我們就需要通過思維導圖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這樣學生就會記得更加牢固,學生可以通過思維導圖整理自己的學習筆記,思維導圖中各種各樣的圖形和線條能夠幫助學生的理解和記憶那些復雜的知識點,更有利于對各個單元進行復習。[2]
例如,在學習西師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三位數的加減法”的時候,可以讓學生以單元內的小標題為思維導圖的框架進行歸納和整理,分別將一個個標題為主旨各項內容進行整理,便于學生日后的復習。
2.2 利用思維導圖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能夠熟練地掌握自己學過的知識和概念,所以,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要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能夠把自己學過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提高了小學數學教學的課堂效率。[3]
例如,在講解西師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測量長度”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先向學生講解米和厘米中所包含的內容,然后再利用思維導圖,教會學生米和厘米之間的換算和怎么運用尺子對物品進行實際測量等內容,讓學生學會運用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對各種物品進行實際的測量,讓他們親自動手解決問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只有在實踐中學習,才能夠學到真正的東西,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課堂的效率,提高學生對思維導圖的運用能力。
2.3 通過思維導圖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把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歸納出來,通過思維導圖,把一些數學概念和定理更加生動形象的向學生進行講解,把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形象,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把知識點更加高效的整合在一起,讓學生對各個知識點有更清楚的認識和掌握,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體系。
例如,在學習西師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表內乘法”的時候,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優化學生關于乘法口訣的知識結構,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讓學生把相關的知識點和相關的練習題進行整合,讓學生加強對乘法口訣的練習,把乘法口訣的相關內容更加生動直觀的展示出來,加強學生的掌握和運用能力。
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能夠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通過各種顏色的線條和圖形,讓學生對知識形成一個脈絡和條理清晰的結構體系,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數學思路和思維,同時還可以彌補了小學生在抽象思維方面的一些不足,讓學生能夠熟練的掌握和運用所學的知識,并且把自己學過的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的問題中,還可以鞏固了課堂中所學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