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雪
(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教育和體育局 河北 秦皇島 066000)
對于小學學生來說,合理創設教學情境能夠幫助他們更好的了解數學知識,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創設教學情境之后自然提出相應的問題,小朋友們也更愿意去思考,與傳統的古板枯燥的數學課堂相比,不容易讓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反而能夠大大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活躍課堂氣氛,實現快樂學習的目標。文章詳細介紹了幾種常用的創設數學情景的策略,教師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優化設計并且靈活加以發展和運用。
創設數學情景的最直接目的是誘發學生提出數學問題,思考數學問題,最終解決數學問題,也就是“情境—問題”,幫助學生在“做數學”中學數學,甚至是實現對數學的“再創造”,都說數學源于生活,其實很多創設的數學情景也是我們生活中的情景,從這個角度來看,創設數學情景也是在幫助學生尋找數學知識的源頭,從一個更廣泛的角度來引導學生對數學思想進行學習,讓學生在自己較為熟悉的生活氛圍中了解數學思想,探究并學習數學的相關知識,真正理解數學,最終學會運用數學。
一個合適的數學情景需要動用心思進行設計,要滿足以下幾個要求,首先數學情境中需要嵌入數學知識,其次數學情境需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尤其是要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理解能力相匹配,也就是數學情境需要根據學生的情況和課堂的要求進行個性化定制,才能夠更好的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最后就是要保證學生的課堂主體角色,雖然數學情境的設計一般是由教師來完成,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篩選信息,查詢資料,同時培養學生處理,收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識遷移到不同情境的能力,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
2.1 創設游戲情境。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游戲活動,這種方式對低年級的孩子們較為有效,由于他們處于愛玩的年紀,對于游戲都樂于參與,這樣就能較好的調動課堂的氛圍,鼓勵孩子們參與課堂,在游戲中學習到數學知識。例如可以在教授四則運算知識的時候進行“比比誰更快”的運算反應力小游戲,并且游戲勝利的小朋友能夠得到小禮物獎勵,孩子們在快樂游戲的同時也實現了快樂學習,相信也能夠對相關的數學知識有更深的理解和印象。
2.2 創設實踐情境。創設實踐情境更偏向于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這也是數學能力的組成部分,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們進行動手操作,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直接獲取學習經驗,實現對新知識的建構,同時在實踐動手的過程中也會產生一系列問題,實現了從“情境—問題”的轉化,這種教學情境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較適合高年級的課堂教學。例如在進行立體幾何教學的時候,為了能夠讓同學們更好的了解到幾何立方體的性質,可以鼓勵同學們使用教具自己制作立方體,在動手過程中自我發現問題的答案,比教師直接傳授有時候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也能夠讓枯燥乏味的課堂多了更多火花,學生通過這種動手活動不僅能夠學到課堂知識,還能夠構建學生的空間感,為以后的空間幾何學習奠定基礎。
2.3 創設現實生活情境。創設現實生活情境就是以學生的生活為素材創建具有明顯生活特點的虛擬教學情境,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應用題的設計。教師可以設計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要求同學們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例如在介紹“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這一概念的時候,就可以創設“雖然學校里有修好的油柏路,但是同學們還是經常踩草坪抄近路”這一情景,使用現實生活作為素材的最突出特點就是能夠讓同學們很快的理解知識點,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一些較為復雜的數學問題難以找到合適的生活場景與其匹配。
2.4 創設過程式情境。過程式情景注重的是展示知識的發展過程,或者說是思想的形成過程,和精煉的結論相比,這種學習更加具體,更加還原,創設過程式情景的目的就是要盡可能的指出解決方法的來龍去脈,不但要回答怎么做,還要回答為什么,最重要的是要說明為什么選擇這種方法。例如在進行“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講解時,可以利用動畫將一個三角形的三個角都剪下來拼在一起,形成一個平角,從而讓學生提出“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度”的合理猜想,這就是簡單的過程是情景的創設,讓學生對每一個步驟都清楚明白,也有利于幫助學生進行論證題的學習。
本文主要介紹了四種創設情境的具體方法,教師可以根據所教年級的情況和課堂內容的復雜程度靈活選擇,運用好創設情景的教學手段,能夠為數學課堂注入更多活力,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