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萍
(湖北省襄陽市致遠中學 湖北 襄陽 441003)
當前,如何在具體的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增強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了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無論是通過教材、探究還是其他手段,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都需要有一個載體。而現在,這一載體當前正在項目式學習上逐漸發揚光大。通過結合教材內容來有效增強學生生物學習項目能力,從而加強學生在生物學科方面的核心素養,這是十分值得探討的。
對于項目式學習來說,最為關鍵和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進行科學探究。通過科學探究,學生能夠發現生活當中很多有關生物學的問題,同時對于一些生活當中較為常見的生物學現象進行觀察思考,提問以及實驗設計,最后對實驗結果進行交流和討論。比如,在我們所學習的高中生物教材之中,有關細胞能量這一節就可以展開相應的課堂教學活動。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在上這一節課之前首先復習學生之前所學過的知識。由于本章之前的內容是對細胞結構的基本認識,因此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首先回憶細胞的基本構成。接下來,教師就可以提出這一類的問題,如“同學們有沒有想過,細胞作為生命的基本單位,它們是如何讓一個生物煥發出生機的呢?它們存活所需要的能量又是怎么來的呢?它們獲得了能量之后,又是怎么將其進行吸收和運用的呢?”接下來請根據自己閱讀課本的結果以及提供的實驗材料四個同學為一組,按照實驗的原理設計實驗方案來探究細胞的能量獲取到底是怎樣的一個過程。在這一實驗設計當中,教師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加強學生探究課本知識的能力同時,還要求學生能夠更加熟練地掌握控制變量的能力。這樣,簡單的一個探究活動(實驗),就能夠有效地讓學生在科學探究思想以及合作交流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為了構建相應的分析模型,學生必須尊重科學實驗當中的事實和證據,并且養成嚴謹而細致的求知態度和思考習慣,還要運用科學的思維發展觀來認識事物,學會提出和解決問題。通過對各類問題的總結,從而歸納出一套有效的科學分析模型。比如,在學習有關植物細胞的光合作用內容的時候,學生就要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通過運用生物學理論以及證據來對生命現象、細胞的成長等特性進行歸納概括和演繹推理,還要對細胞的整個成長過程進行一個模型的建立,以便更好地了解細胞這一物質及其光合作用的原理。相關的實驗可以在學生知道了植物的生長活力來源于自身的光合作用之后進行。教師在課前應準備好一些能夠代表植物以及光合作用中所參與的物質的材料。這些材料可以用卡片或者是卡紙在上面寫上字代替,再用一些小型的發光裝置(手電筒等)設備來表示光源,最后用一些A4紙作為承載光合作用過程表達的載體。接下來,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兩兩一組,開始嘗試著用自己手邊的材料來構建光合作用的過程。在這個項目中,教師要讓他們首先按照課本上對于光合作用過程的闡述來進行植物光合作用過程的模擬,然后再對其進行記錄,完成項目的學習,積累生物實驗知識。
項目式學習是用項目將內容組織起來的學習模式,項目包含一系列復雜任務,基于具有挑戰性和源于真實世界的問題,旨在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決策、設計和調查研究等諸多能力;在“作項目”的過程中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性,最終解決問題和形成產品。為了論證項目式學習方式更適合高端實驗課程的有效實施,實驗組采取了單因素完全隨機實驗法,將班級的學生隨機分為兩組,每組約25人,就相同內容進行教學(核酸),實驗組采用項目式學習模式,對照組采用實驗演示教學。課程實施完畢,將對兩組學生的學習動機水平、學業水平、問題解決能力、合作素養等指標進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通過課后問卷調查,發現項目學習組的學習動機更強烈,學生們表現出更強的好奇心和希望將來參與到更多實驗項目中的愿望。對于學業水平的測試,主要采取繪制概念圖的形式,分為前測和后測,通過對比發現兩組學生課前的預備知識水平相當,但項目學習組課后學生繪制的概念圖,內容更加詳實,不同概念之間的聯系更加豐富;學生們更喜歡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研究;從學生參與項目式學習的體驗和感受來看,學生們表示很喜歡這次教學活動,覺得很有吸引力。
對于高中生物學核心素養來說,設立項目式學習,首先是對于探究過程,也就是實驗項目的設計和分析。接下來在實驗探究的基礎上,要能夠讓學生構建出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模型,而最后一個項目則是在前兩個項目方面更上一層,要讓學生能夠不僅限于生物知識方面的學習,更能夠通過生物去產生對人和自然的辯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