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曉紅
(江蘇省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錦華幼兒園 江蘇 昆山 215300)
有一次在建構區里,幾個小朋友互相合作,將方塊的積木三個一起平鋪再壘高,用同樣的形式,她們不斷的壘高,直至和一位小朋友差不多高。她們喊我過去給她們拍照,我看到以后,極力表揚了他們,并且在區域活動結束以后,我還點評了這個活動,詢問他們是如何發現了這個方法的,又一次表揚了他們。
分析:小班的幼兒在建構游戲的過程中,不是如同中大班孩子有非常明確的目的性,今天我想搭個房子,于是就會圍繞這個房子開始搭。小班的孩子基本上是想到什么就搭什么,無目的性,因此看到她們能不斷的搭建直至很高很高,覺得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激發孩子們不斷探索壘高的興趣。
反思:
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小班孩子在建構發展中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堆高、平鋪和重復,這一次建構區里的幾位小朋友,他們是用“堆高”來將積木越來越高的。建構游戲中,幼兒往往只是忙于操作而沒有意識到自己操作的意義?;谶@一特點,教師可以通過對幼兒已經做過的事情的強調來增強幼兒對自己操作的意義的意識和理解。為了激發孩子的建構的興趣,于是就和小朋友一起開展了一次壘高大比拼的游戲。
2.1 第一次嘗試。從孩子們的結果來看,我們的孩子大多還是將積木一塊一塊的往上壘高,孩子們在搭建的過程中非常的開心,場面一度非常熱鬧。但是后來我們在對比,分析和討論的時候,發現大家的搭建都沒有之前建構區的那幾位小朋友的搭得高。
最后是心心小朋友再次嘗用三塊平鋪后再往上壘高,這一次,她搭的很高,和一位小朋友的身高一樣,大家都覺得只有她成功了。
分析:模仿是幼兒園小朋友學習的一種方式,師生間的模仿,生生間的模仿,心心她最后就是模仿了之前小朋友的搭建,因此小朋友們都任務只有她成功了。而其他的孩子他們大多是平鋪積木,因此都沒有原來的高。
2.2 實驗論證。新的問題就這樣產生了,為什么三塊積木可以壘得很高呢?于是我們請幾位小朋友來做實驗,一位小朋友用一塊積木直接壘高,另外幾位小朋友用三塊在一起積木直接壘高。當一塊積木壘到十六塊積木的時候,它開始瑤瑤晃晃,那位小朋友非常有經驗,他說,不能再放積木了,不然就會倒下,果然再增加就倒下了。而另一邊的小朋友不斷壘高,遠遠超過了一塊積木。這是什么原因呢?我詢問小朋友們,孩子的回答讓我很吃驚,他們說這是因為三塊靠在一起,好像三個好朋友手拉手,所以就相對不容易倒。多么棒的回答!讓我不禁感嘆孩子們的智慧。
2.3 新的問題。我看到了他的壘高結果以后,突發奇想,問他如果將積木豎起來會不會更加高呢?
聽到了我的建議,幾個小朋友紛紛開始了她們的嘗試。因為我們都知道將積木豎起來放置,應該是可以壘得很高,而且是兩塊積木并在一起壘高,相對來所會文一對。
分析:我們成人都知道,橫著放和豎著放這兩種方法,他們的接觸的面積不一樣,豎起來壘高的難度系數更大。就是看孩子們會在不一樣不一樣的問題下,有怎么樣的智慧火花出現。
2.4 新探索。皓皓連續幾次都是在沒搭幾層的時候倒下來了,最高的一次記錄時五層,但是他還在堅持嘗試著,小胖也在旁邊一次又一次地探索著,失敗著,但是他們并沒有放棄。
看到孩子一直在用同一種方法壘高,我想幫助他們一下,讓孩子嘗試一下不一樣的方法壘高,于是我在幫小胖遞積木的時候,故意將積木換一個方向再給他,反應不是很快的他并沒有發現其中有什么變化,繼續往上放了以后,他終于搭到了第六層沒有倒。我指著他搭的積木問幾個小朋友,你們發現這次搭的哪里不一樣了?在一旁一直觀察著我們的彤彤,她很聰明一下子就發現了其中的秘密,并說了出來:“小胖換了一個方向在往上壘高的。”于是她用小胖的方法一直往上壘高,很快就搭到了第七層不倒,而且還可以繼續往上壘高。一旁的皓皓看到了,也嘗試了這樣的方法,很快也搭得很高了,而且還超過了之前的用三塊積木平鋪再壘高的這種方法。
反思:孩子們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困難和問題,作為成人的我們可能能很快反應過來換一個方法,可是孩子們卻不一定想到,這個時候,我們不需要急著去告訴他們,而是通過一個契機讓孩子自己去發現,這樣的發現他們更加容易去接收,不需要我們去填鴨教授。
2.5 分享新經驗。于是我們將皓皓的方法推廣出去,在集體講評的時候,告訴了小朋友們,我們使用的是這樣的方法,并在集體面前又搭了一次,還請我們班級里個子最高的小朋友大壯跟我們搭的積木做比較,發現竟然是我們搭的積木比較高。
分析:皓皓嘗試不同的壘高方法,當一直用同一種方法往上壘高總是倒掉的話,可以嘗試換一個方法試一試。任何活動,孩子們探索出了新的經驗,那么老師一樣要及時把握住經驗,和孩子們一起總結和反思,讓孩子們去體驗嘗試,并再總結和反思,是一個探索——反思——再探索——再反思的過程,在探索的時候,總是會有不一樣的新發現,再反思的時候也有一樣的感受。
我們的建構游戲并沒有結束,還在繼續,我相信孩子們對于不同的材料,對于杯子壘高的方法等等,還會有新的發現,新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