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平
(廣東省茂名高州市第七中學 廣東 高州 525200)
互聯網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隨著網絡普及,目前信息技術已經逐漸應用到了教育教學領域。實驗教學是初中生物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在驗證學習水平和了解知識情況以及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方面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因為受到了多方面的限制,實驗教學落實效果并不理想。如果能將信息技術加入到實驗教學中,往往可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信息技術優化下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策略進行分析探究。
1.1 投入力度不足,缺乏基礎設備。從學校的實驗設備投入力度來看,很多學校對生物實驗教學還是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相關實驗基礎設備,比如顯微鏡等儀器明顯不足,教學的環境沒有得到很好的完善,缺乏現代化信息技術設備。或者設備數量有限,不能滿足學生實驗的需求,這些都給落實實驗教學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從而影響到了整個課堂教學的效果。
1.2 教學模式形式化,教學內容單一。從目前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來看,課堂教學結構體系不是特別的完善,很多教師無法完成完整的教學,尤其是在課前導入這個環節,沒有準確的認識,基本就是采取填鴨式教學模式,課堂中單方面講解知識,缺少和學生的互動交流,學生對教師講解的知識只能被動接受,缺乏主動了解的積極性。這樣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就會下降,學習上變得更加的懶惰,從而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另外一些教師無法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的內容,會導致課堂內容講不完,這也說明了教師沒有準確的落實課堂教學計劃,教學比較隨意,浪費了時間,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實驗教學的落實。[1]
2.1 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率。信息技術和生物實驗教學的結合,能夠讓教學模式變得多樣化,豐富生物教學資源,實現學生全面的發展,同時可以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的學習效率還有社會實踐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比如在學習初中生物七年級《動物體的結構層次》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完成教學,教師首先設定好這節課學習的目標,從知識角度讓學生正確識別人體的四種基本組織等,從能力角度要求學生借助實驗掌握人體結構層次。教師在學生實驗之前可以借助多媒體呈現出相關的內容,通過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抽象的知識進行形象化的轉換,借助這樣的方式使得學生能夠進一步建立起對生物實驗的興趣,提升教學效率。
2.2 優化實驗方案,提升學生實驗水平。實驗方案決定了學生實驗課中學習的效率。信息技術可以為實驗課提供豐富的資源,教師也可以改變原有的教學方案,從而提高生物教學的水平。所以在信息技術背景下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要注意對實驗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提升實驗水平。[2]比如在落實《觀察人體的基本組織》這部分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就實驗的步驟做出進一步的改善。那么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實驗過程評分的時候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完成,做好各項數據的收集,這樣能借助數據清楚地掌握學生的情況,然后對學生做出精準的評價,借助評價引導學生更加自主的學習,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借助信息技術規范了本節課的實驗步驟,也優化了實驗的方案,從而提升了學生的生物實驗水平。
2.3 拓展實驗寬度,豐富實驗課程。在落實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對實驗進行一定的拓展。比如可以借助微課先去突出實驗中的重難點知識,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通過微課用視頻記錄下教師在課內外教學中圍繞某個知識點具體的教學過程。這樣可以給到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一個知識點。在這個基礎上學生可以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和了解,拓展學生的視野和學習的范圍。然后引導學生自主完成相關的實驗,使得教學有效性得到有效的提升。[3]
總而言之,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是目前生物教學的必然趨勢,初中生物教師應立足于當前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現狀,在實際的實驗教學過程中,學校一定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對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要充分認識到實驗對學生的意義,利用信息技術不斷創新教學形式,創新實驗設計方案,并利用相關微課視頻拓寬實驗寬度,豐富實驗課程資源和形式,從而促進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效率提升,提高學生生物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