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月菡 魚文英
延邊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吉林延吉 133002
假日旅游逐漸流行,旅游收入在國家經濟中占比越來越大,因而開發旅游資源,發展旅游經濟也成為發展城市的途徑之一。目前,度假旅游的需求不斷增大,吉林市作為旅游資源豐富城市,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開發短期的假日旅游十分合適,且吉林市政府也大力支持旅游產業發展,已有多次開展度假旅游的前例。本文從“旅游+”發展模式出發,為吉林市假日旅游發展出謀劃策,更好地發展吉林假日旅游。
假日旅游廣義上是指人們在年節、紀念日、公休假日以及寒假、暑假期間的旅游活動,在我國假日旅游主要包括春節長假、“五一”和“十一”黃金周、學生寒暑假旅游、周末短期旅游等。
假日旅游可以在短時間內創造旅游地的高額經濟收入,拓展更多產業的協同發展,增進目的地與客源地間文化交流。假日旅游在帶來巨大假日經濟效應的同時,帶動了旅游資源的有效開發,也滿足了人們休閑、度假、探親、購物等旅游需求。假日旅游推動了交通、餐飲和娛樂等相關行業的發展,豐富了人們節假日的生活,對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繁榮地方經濟發揮重要作用。自我國開始實行黃金周假期制度以來,各地掀起假日旅游的熱潮,據統計2020年國慶中秋假期,全國接待的國內游客數達到6.37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為4665.6億元。各大城市逐漸重視假日旅游帶來的經濟效益,依托本地特色資源,開發假日旅游產品,改善原有的接待設施環境,滿足假日旅游者的消費需求[1]。
吉林市一直是我國旅游產業的重要城市,其在發展旅游產業方面有多種優勢。吉林市特殊的地理緯度,使之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自然資源,如霧凇島的霧凇、北大壺鎮的冰雪資源、樺皮廠鎮的溫泉資源等,素有“北國江城”“霧凇之都”等美譽。橫跨松花江中上游兩岸,諸多風景名勝和古老的人文歷史,每逢佳節吸引各地游客前往。
首先,吉林市旅游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大多數游客集中在秋季和冬季的節假日。2020年的國慶中秋期間,吉林市累計接待游客總人數385.29萬人次,同比恢復78.5%;實現旅游總收入22.92億元,同比恢復70.1%;旅游人均花費為594.88元/人,同比恢復89.29%;人均停留時間為2.17天。從客源規模上分析,吉林省內客源穩定,占總接待量的60%左右。省外來訪的游客主要來自于北京市、遼寧省、上海市、黑龍江省、山東省。從出行空間距離來看,遼寧、黑龍江等省份游客表現出就近出游的特點,中長線游客來源地區如北京、廣東、上海和江蘇占比略有下降。冬季來吉林市看霧凇已成為游客的時尚活動之一[2]。吉林霧凇與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長江三峽并稱為中國四大自然奇觀。2021年元旦假日,吉林市在抓好疫情精準防控的同時,全力推進以冰雪旅游為代表的旅游產業實現開門紅。全市共接待游客109.19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6.53億元。
其次,“旅游+”融合模式的多元素開發。吉林市在鄉村地區開展的采摘游、親子游、聚會游等主體產品很受假日游客們的歡迎。進農家院、吃農家飯、摘農家果、賞農家花、享農家風情成為許多城里游客的首選。以富饒農場、鄉野人家、樺甸市名峰生態園等為代表的農業觀光體驗市場認可度較高。2020年,國慶中秋期間吉林市鄉村旅游共計接待游客118.82萬人次,占吉林市總接待量的30%。其中,富饒農場接待游客突破5000人次,鄉野人家、金珠花海景區、樺甸市名峰生態度假村等鄉村旅游經營單位均突破4000人次[3]。
第一,旅游基礎設施不完備。與發達旅游城市相比,吉林市的旅游基礎設施相對落后。例如,吉林市沒有機場和地鐵,給外地假日游客帶來交通不便。隨著自駕游的增多,通往景區的交通要道經常擁堵,即便游客到了景區,停車場管理滯后現象嚴重。吉林市的游客接待設施明顯不足,每到節假日,星級酒店客房入住率爆滿,而且酒店主要分布在昌邑區和船營區,與來訪景點距離較遠,對旅客活動帶來不便。假日游客的特點是想和親人一起享受節假日閑暇時光,往往會選擇高檔住宿環境,但吉林市經濟型酒店較多,接待設施簡陋,服務質量不高,很難滿足假日游客的住宿需求[4]。
第二,旅游產品特色不鮮明。吉林市假日旅游產品開發,沒有考慮東北老工業基地這個城市特色,只是把單個旅游產品組合起來提供給游客。2017年,為滿足本地及外地游客出游需求,有效緩解交通壓力,吉林市以觀賞紅葉、戶外登山和金秋果蔬采摘兩大內容為主題,推出17條假日旅游線路游覽景點,但是觀賞鄉村風景,吃農家飯,看文藝演出的旅游產品線容易被模仿,缺乏競爭力。近年來,外地游客來訪數不斷增加,這說明吉林市有著較強的旅游吸引力,因此發揮資源優勢,機會抓住游客的好奇心,開發特色化產品來滿足游客需求才是長久之計。冰燈文化起源于吉林市,清朝年間開始盛行制作冰燈,但是很多人以為哈爾濱是冰燈搖籃,并不知道最初的冰燈是從吉林市開始傳播的,更不了解吉林市冰雕手藝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5]。
第三,旅游品牌知名度不高。吉林市作為地級市,是新型工業基地,也是旅游資源豐富的旅游城市。但是在國內,很多人不知道到吉林市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北方山水園林魅力。冬季霧凇節是吉林市發展冰雪產業的主打因素,近年來結合滑雪、溫泉等項目借助各類平臺進行品牌宣傳,效果凸顯,旅游收入增加。
第一,加大假日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吉林市原有的旅游設施在數量和質量上遠遠不能滿足假日旅游者的需求,需擴大吉林市旅游交通建設,提高來訪游客的可進入性。如,增加鐵路、公路段旅游專線,與國際酒店品牌合作,擴建五星級和四星級酒店,保證游客對住宿環境的高標準要求。增設大型滑雪場的停車場設施,滿足自駕游客的停車需求。在各個景區開啟智慧旅游新模式,游客購票到進入景區采用數字化設備,進行智慧化管理。
第二,開發特色的旅游產品。吉林市開展假日旅游,應以假日旅游者需求為導向,傳統觀光型旅游向假日休閑游轉變。假日旅游產品要豐富多樣,但要與其他地方有差別化,從接待住宿環境的裝修布置上開始,盡量營造節日氣氛,讓游客享受假期的悠閑。在鄉村,提供節日相關的體驗產品,如讓游客親手寫對聯,做小冰燈,結合講解可以讓游客進一步了解吉林市的傳統文化。溫泉旅游產品的開發避免相似性,中藥溫泉中使用長白山開采的獨一無二的藥材,向游客提供吉林市才能吃到的美味佳肴[6]。“旅游+”融合模式下打造綜合性旅游產品。春季提供“踏青品魚”產品線,通過親手捕魚的方式享用開江魚宴;秋季提供“觀楓賞樺”產品線,開展白樺樹,楓葉為主題的文藝節慶活動。
第三,打造假日旅游形象。由于假日旅游知名度不高,應借助網絡傳播的力量,拓寬網絡宣傳渠道。鼓勵吉林市的各滑雪場、度假村、酒店建立自己的網頁,并支持開發專屬APP、微信公眾號平臺,及時向客源市場發布旅游產品信息,讓游客通過直接訪問互聯網平臺,獲取可信的旅游信息。
經過深入實地調查,科學地分析問題后,得出“發展吉林市假日旅游要做到完善旅游基礎設施、開發特色旅游產品、打造假日旅游形象”的對策。這將有效解決目前吉林假日旅游存在的問題,并且對我國城市假日旅游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