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宇威 郭麗萍
齊齊哈爾大學,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0
黑龍江扎龍國際自然保護區屬于4A級旅游景區,位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總面積21萬公頃,是我國最大的丹頂鶴繁殖基地,展現鶴文化的重要平臺之一。因此,對黑龍江扎龍自然保護區的濕地生態系統旅游發展進行進一步研究,拉動區域經濟增長以及自然資源的保護等有積極影響。
扎龍自然保護區內有豐富的植物資源,生存著許多珍稀的動物資源,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特點。保護區內的植物資源種類高達460種以上,多以草本植物為主。而動物資源可分為魚類、兩棲類、爬行類、昆蟲類以及鳥類,其中鳥類資源的種類超過250種以上,如丹頂鶴、白頭鶴以及白琵鷺等都是重點保護對象。為了給區域內的植物資源與動物資源提供更全面的保護,扎龍自然保護區內設有專門的管理機構,以此來提高生態資源管護力度,并為鶴類資源的繁育注入可靠力量。游客來到自然保護區,在體驗旅游景觀神秘之處的同時來帶動區域內旅游業的經濟發展,所以自然保護區要以維護生態平衡為前提來合理利用生態資源[2]。
除了生態資源,扎龍自然保護區穩固的基礎條件也為區域內旅游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在交通條件方面,游客可以選擇多種線路達到目的地。如周邊游客就可以選擇綏滿高速以自駕游的方式達到保護區,有利于享受沿途風景。扎龍自然保護區內除了有湖泊資源和苗圃資源,還包含鶴類繁殖場和展覽廳,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服務項目,讓游客感受到保護區的魅力所在。如在扎龍湖觀鳥旅游區中,游客可以在領略濕地風光期間,通過觀看電影資料來進一步了解鶴文化與其他棲息物種的生活,對鳥類知識的科普以及生態保護意識的提升等都有著重要意義[3]。
環境污染問題已經給旅游業的穩步發展帶來了無形的壓力與負擔。有些旅游景區在實際運營中會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項目推廣或市場競爭中,而在生態保護與污染治理上有所忽視,這種情況容易給自然環境造成不利影響,嚴重時還會擴大影響范圍。雖然部分自然保護區能針對環境污染防控進行管理體制與準則上的構建,但是在真正落實到常規發展中時,卻會受人為因素影響而增加管理難度。如個別游客沒有較高的環境保護意識,或沒有按照景區所設置的規章制度來約束自身行為,導致隨地丟棄垃圾或破壞景區資源現象的出現,這些都會阻礙生態保護工作的順利推進。若景區沒有協調好與游客之間的利益關系,還可能誘發景區的負面影響,給旅游景觀的生態保護造成一定干擾[4]。
自然保護區的穩定性與所在地理位置有著密切聯系。如果旅游景觀受地質環境影響而發生改變,那么前期針對保護區所制定的生態保護方案便難以得到有效利用,有關部門要及時調整景觀管理計劃。有些自然保護區內的河流會因氣候環境變化而出現水流量下降或斷流現象,不僅影響區域內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效果,還在某種程度上威脅了旅游業的長遠發展。一些在自然保護區內開展的工程項目,若前期沒有做好充分的環境調研與考察工作,或是對保護區進行定向型維護,那么工程運行中所產生的外力因素便可能給生態環境帶來影響。如改變了水環境格局或增加水污染幾率等,都不利于日后自然保護區旅游景觀的生態保護,所以有關部門要將因地制宜理念引用到保護方案中。
單一、固化的宣傳方式已經很難在新時期下旅游景觀的生態保護工作中發揮出最佳效果,需要保護區將創新觀念與宣傳方案進行有機結合,以此來提高游客以及社會人士的關注度與重視度。在新媒體方面,保護區可以利用網絡平臺來豐富網絡宣傳形式,讓更多人可以通過手機和電腦等終端來了解旅游景區的生態保護重點與方向。這樣慕名前來的游客身處自然保護區時,便能更有效的配合生態保護工作,間接發揮新媒體宣傳手段的利用價值。在新技術方面,保護區可以將GPS和RS和VR等技術應用到景觀區域的環境監測和生態保護宣傳中和景觀建設互動上。
自然保護區旅游景觀的良好呈現需要依靠健全的環境設施,所以對景觀設施的生態價值進行創新化設計,有利于提升保護區的正面形象,需要設計團隊慎重選擇與使用新材料。首先在原有設施的考察上,設計者除了要對設施原材料與新材料之間的契合度進行細致考量,還要對原設施的穩定性能有所判斷,以免使用新材料時對原設施結構造成破壞;其次,設計團隊要對新材料的環保價值進行市場評估與分析,保證材料符合旅游景觀生態保護要求后再將其投入到設施升級中。
要想有效提高自然保護區旅游景觀的生態性保護效果,管理層就要對相關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重視,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中入手。第一,要對當前保護區內各項資源的數量、分布以及使用情況進行全面掌握。如可以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統來整合資源信息,以免出現資源過度消耗情況而給保護區的發展埋下風險隱患;第二,有關部門要對自然保護區內各階段資源的應用形式和應用方向等進行實時監管,并根據旅游景觀生態保護機制來完善監管流程與內容,避免外部環境因素或內部人為因素而對資源管理造成不必要的干擾,降低生態保護力度。
對優質旅游經營團隊的組建與培養給予關注,不僅能提高人力資源的利用率,為旅游景觀生態性保護的有序落實提供動力支持,還對隊伍整體組織結構的強化有重要意義,需要自然保護區制定妥善的隊伍組建方案。首先在聘用隊內成員時,部門領導除了要對人員的專業基礎與綜合素質進行細致考量,還要對其責任意識和職業道德等有所了解,來為后期的隊伍建設提供人才保障;其次,自然保護區要對人員的日常工作進行階段性考核與評價,并及時調整優秀隊員的工作崗位,使其職能價值能在生態性保護中發揮出良好作用。
在扎龍自然保護區生物資源的保護與宣傳方案中投入新技術、新媒體,有利于加強生態保護力度,對珍貴物種生長環境的維護也有很大幫助。如保護區可以將動態監測系統應用到鶴類的保護工作中,這樣鶴類的移動軌跡、區域分布以及種群之間的互動信息便可以實時傳輸到監測系統中,給鶴類的保護與管理提供了便利條件。而在宣傳手段上,保護區則可以通過拍攝鶴類宣傳片的方式來加強人們的生態保護意識,并規范游客旅游行為,為自然保護區貢獻一份力量[5]。
如今,許多自然保護區都能對生態保護體制與模式的有效落實提高重視。一方面是為了給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構建更穩定的環境;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更好地滿足新形勢下旅游業的發展,減少人為因素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對于生態保護策略實施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有關部門要對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全方位分析,結合區域環境特點與未來發展規劃等,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處理方案,為自然保護區整體的安全性與穩定性打開雙重防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