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學蓮
水富市委黨校總務室,云南昭通 657800
目前,國內城鄉一體化建設逐漸深化,各地區紛紛響應。為持續推動城鄉融合建設,各地需關注本地當前的發展情況,梳理并治理融合問題,推進鄉村的建設。如今,原本的城鄉旅游產業融合形式已經難以跟上發展的腳步,需要從多方面入手,為我國社會建設發展奠定根基。
產業結構不優特別是以服務業、旅游業等為代表的第三產業仍是產業發展存在的突出“短板”。尤其是農村的服務業發展出現參差不齊的狀況,對于鄉鎮服務業發展有一定影響。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鄉村振興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就要實現“四個優先”,其中包括公共財政投入上優先。而當前,全市共同參與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中市政府財力有限,農村投入相對不足,在推進城鄉一體化工作中,壓力增大,對農民的利益保障難以短時期內全部實現。
盡管建設了較完備的城鎮總體規劃體系,但場鎮規劃特別鄉村整體規劃仍滯后,規劃建設標準低,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不高。同時,規劃管理體系還不健全,規劃執行缺乏剛性,區域規劃管理力量薄弱,村鎮規劃實施監管不力,未辦審批手續擅自私建、擅自改變建筑用途、亂搭亂建等違規建設現象較突出。
主要是公共財政體制、城鄉戶籍制度、土地流轉、失地農民保障等機制不完善,特別是與戶籍制度相配套的教育、醫療、就業、社會保障等方面改革還沒有完全到位,阻礙了土地流轉[1]。
基層村、組干部還不同程度地有一定依賴思想,業務學習不主動,對群眾組織有一定畏難情緒,工作推進落實較慢。鎮(街道)工作督促推進落實不夠。村(組)工作隊伍不足,各鎮(街道)督促工作推進力度不夠,離上級工作完成時間節點要求有較大差距,影響全市工作完成。
貫徹省市關于城鄉融合發展的政策,促進水富市城鄉融合、城鄉一體化發展,堅定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強化和協調發展鄉村經濟發展,提振鄉村城鎮化建設,實現龍頭帶領,建設強鄉、強鎮、強村,并以龍頭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格局,提高城鎮化指標。
水富是金沙江匯入長江的地點,也是長江航運的源頭,做好“水”的文章,輻射川渝,深化水富云南第一大港的地位,做好小城大經濟的文章。
做好水的文章,發展好水的經濟,是水富市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為領導層要有高站位的發展策略引領本地經濟發展。打造省級示范園區去,力爭將省級示范園區打造成地區經濟的先頭部隊。對城區污水處理系統要提高建設速度,加快物流園建設,增加固體工業廢物處理能力。
1 多渠道引進旅游建設資金
(1)財政投入政策
發展水富經濟,一定要強化基礎設施建設,而這些都需要資金的支持,資金來源主要是財政投入和社會投入兩種力量。財政投入屬于國家投入,因為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財政方面要通過貼息、擔保和補助等形式進行自己的補助。將好鋼用在刀刃上,利用資金效益最大化的發展布局,引領鄉村旅游經濟發展的速度。專款專用標注好財政資金的使用目標,不得擅自挪用。重點建設星級農家樂、生態園、采摘園等休閑農業發展模式。
(2)融資引資政策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理念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人們更加重視精神生活,喜歡那些能夠放松心靈和情緒的活動,于是催生了旅游經濟的發展。地處云南的水富市,旅游資源豐富,缺少的是景點的完善和設施的增加。但是這是硬性的內容,是需要資金支撐的,沒有財力支撐的旅游業建設就是空談。單純依靠國家投入資金也顯得困難重重,所以發揮社會力量,引進民間資金投入到鄉村旅游事業上。社會融資就是一條行之有效的措施。
1 加大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道路暢通,經濟繁榮,修好路,就是暢通了發展的血脈。將城市交通的觸角延長,遍及鄉村,讓鄉村的人和物走出來,讓外埠的人和物能進來。截至2019年底,全市公路里程達1060.57公里,其中國、省、縣道路218.37公里,鄉、村組道路842.2公里,公路網密度240.92公里/百平方公里。
但這還不能很好地服務鄉村旅游,交通制約了鄉村經濟發展的進度。進一步完善鄉村交通事業,要想富先修路早已是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理念,因此,完善鄉村道路交通是提升鄉村旅游經濟發展的先鋒。在村村通公路的基礎上,把各個鄉村游景點串聯起來,形成旅游網絡,實現旅游大規模發展的愿景。道路打通了,旅游發展的命脈就打通了,然后在為鄉村游添置交通工具,旅游大巴開通旅游專業運營服務,既方便游客,也為當地人提供了掙錢致富的渠道[2]。
2 改善旅游住宿條件
出門旅游的人都是想放松身心,享受一下自然饋贈,因此,對吃、住、行的要求就相對要高一些,畢竟出來游玩不是遭罪來了,因此,做好旅游業發展,一定要保證吃、住、行方面的條件設施完善和達標。不要豪華但要舒適。既有少數高檔套房供給,也要有一般標間的足配。在發展鄉村游方面,要體現特色,注重打造“一村一品”,突出特色,每一個鄉村游都有自己的特色,保證食品、衛生符合國家制定的標準。重點發展民俗客棧、農家樂休閑游樂園、田園度假村、戲水樂園等。運動休閑、觀光休閑、民俗休閑等特色項目的建設要有一批代表性的企業[3]。
3 加強對鄉村旅游行業的監管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監管便沒有健康的發展,強化對鄉村旅游業的監管,提升鄉村旅游也的服務質量,創水富市鄉村旅游業的品牌,這是發展水富市鄉村旅游經濟的大方向。政府職能部門要本著激發、扶植、促進鄉村旅游業發展的初衷,引導和指導并進的方式將鄉村旅游業發展引上蓬勃發展的道路上。監管的同時要提升服務質量,服務跟上了,投訴少了,游人滿意了,自然會實現興旺發展。酒店、賓館、民俗的管理,是要符合國家的標準,不能出現服務質量問題;其次,要創建品牌特色。用行業標準管理鄉村旅游,用大發展的理念管理鄉村旅游的發展。尤其是安全問題的保障,不僅是財產的安全,還有游客的人生安全,保證景區的設施合格達標,不出現質量問題,保證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是旅游從業的大事,安全第一,安全無小事。游客的飲食安全同樣是一項重要的監管內容,保證旅游企業的管理到位,做人民放心的企業,做良心企業,要完善設施今天功能,讓旅客吃得開心、玩的盡興、購的放心,鄉村旅游的接待主體是農家樂。休閑度假村和特色山莊要多方運作,廣集資金為游客提供功能齊全的硬件設施。
首先,人力永遠是第一要素,旅游經濟的發展同樣離不開人力資源,沒有一批高素質的旅游從業人員,就不可能有快速發展的旅游經濟。因此,培養和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旅游從業人員,對于發展水富市的旅游經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4]。從管理人才到服務人才,都應該經過專門的培訓后才能上崗,招賢納士,吸納人才來這里工作,休閑農業文化、生態農業文化、動植物學知識、服務意識和能力、環境保護等方面都應該具有一定的素養,才能勝任旅游業發展的需求。所以一定要提高人員的素養、提高人員的服務水平。
其次,要完善基礎設施功能,讓旅客吃得放心,住得舒心,玩得開心,購得安心。鄉村旅游的接待主體、農家樂、休閑度假村和特色山莊要多方運作,為游客提供功能齊全的硬件設施以及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鉚足勁兒建設項目,建設美麗鄉村。按照全縣不同地理位置、資源分布和產業布局,將全縣3個鎮1個街道所轄的20個行政村,按照宜農則農、宜游則游、宜居則居、宜退則退的發展功能進行總體規劃和布局,挖掘地方特色、傳統民俗、古跡風情,精準選定突破口和著力點,科學確定每個鎮(街道)、村在鄉村振興規劃中的發展定位。圍繞“一村一品”布局,打造特色村屯,形成以縣城為龍頭、中心村為依托,特色鮮明、聯動發展的新型城鎮化格局。
抓好污染防治,堅持規劃引領,加快城鄉建設。按照“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因錢辦事”原則,打造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范片,實現了“五美”:即規劃布局美、山水田園美、村莊建設美、生活富裕美和鄉風文明美,有效地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村民生活質量。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政策體系、目標措施。
對精品休閑農園(農莊)、農家樂等管理人員重點開展政策法規、宏觀管理、發展理念、農業創意、信貸融資、生產安全、綜合服務等知識培訓。對于導游和景點服務人員等,開展專業技能的培訓,提升管理服務的水平。通過開辦培訓班、研討會等,創新服務方式和服務理念,不斷提高經營管理者的服務水平。建立相應的信息庫,實現人力資源的信息化管理。同時定期舉辦不同級別的人才供求交流會、洽談會,為人才流動創造條件[5]。
最后,要植入文化,不忘保護文化是根基,也是鄉村旅游的靈魂。可以將地方獨特的說唱藝術、表演藝術、工藝品、美術品等本土文化元素充分發掘。巧妙地植入到旅游發展之中,進一步提升其思想內涵,使游客置身其中,得到身心愉悅和心情放松。還要堅持開放中保護,保護中開發,重點保護好當地人文景觀,歷史遺存古樹以及腳下的一草一木、一枝一葉,真正做到帶走的是照片,留下的是足印[6]。
綜上所述,水富市的鄉村旅游資源較多,但缺乏全面地管理應用,造成當地旅游業發展效果不佳。基于對旅游業發展不足的分析,建議水富市,應通過適當加大財政投入,以緩解建設緊張的問題,并通過推進交通建設,拉近城鄉距離,為吸引游客到來提供渠道。加之突出當地的傳統文化及田園特色,逐漸形成品牌效應,擴大宣傳廣度,為該地區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