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福君 張旭鵬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人類思維方式是實踐活動的對象、目標一致的思維內容與形式、結構、功能的統一體。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受到一系列基本理念所規定和制約的、是思維活動形式、方法和程序的總和。人類思維方式直接影響人們的行為與意識。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傳統文化中體現著東方人獨有的思維模式,養生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傳統養生理念中也體現出中華民族認識事物的角度。許多學者對傳統養生理念的研究發現,中國傳統養生思想中具有濃厚的“具象思維”理念。
在人類思維形式發展史上,具象思維是最先形成的,隨后形成了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這三種思維形式都是人們經常選擇的思考問題的角度。具象思維主要是指以具體物象為媒介所進行的思維活動。人們在應用具象思維模式思考問題的時候,是把自己思維與具體的事物直接聯系起來,在思考的過程中不需要進行任何形式的抽象,具象思維思考的模式離不開對具體事物的感知,是一種最直接的感性思維。
一個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會對它的行為模式和思維習慣產生重要影響。在“具象思維”所帶來的方法論就是“比類取象”。比類取象的意思是以類比的方法將性質的事物歸納在一起。該認識活動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比類和取象,這兩部分相輔相成,在中國傳統養生思想中,兩種取象方式有所應用,但是兩種取象方式以客觀觀察取象為基礎和先導。
養生文化建立在古代哲學基礎之上,在具象思維的影響下,古人用具體的取象方式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概括,發明了陰陽、五行等重要的哲學范疇。比如道家所推崇的“道”看起來好像是脫離了事物的具象性,但其實它的前身是“線”,因此受具象性古代哲學的影響,傳統養生文化勢必會出現哲學話傾向。
對于養生而言,最重要的問題就是人對自身的認識,如果對人的主體沒有正確的認識也就談不上養生。在人對自身身體的認識問題上,中國古人就才用了大量的具象思維。比如古人認為人體和天地是相對應的,只要人效仿天地運動的時機與形式,就可以長命百歲。人體和天地的結構是相同的,人體是縮小的天地,天地是放大的人體。中國傳統醫學也將人的身體比喻為一個小宇宙,并且把人的身體與自然界的大宇宙緊密聯系起來,不光是要調整小宇宙的運行,同時也要兼顧大宇宙的運轉。比如把金、木、水、火、土比作為人的肺、肝、腎、心、脾,并且它們之間相生相克如此循環往復。古人還用陰陽來表達人體的平衡關系,把虛、風、實、燥、寒、濕看成危害人體健康的六害。在具象思維的影響下,人們對于人體的初步認識是傳統養生方法產生的源泉。
在對人體了解的基礎上,養生方法也體現出了具象思維的觀念,比如古人根據春、夏、秋、冬四季變化特點分析出人體一年四季規律總結出一套獨具特色的養生方法。比如春天到了,萬物復蘇,人們一定要讓自己的情志生機勃勃;夏天天地之間的氣相互交合,人們就應該保持心情愉快,不要經常生氣;秋天到了,天氣轉涼,世界萬物成熟結果,人們應該精神方面,應該意志安寧;冬天天地之間都是陰寒的景象,人在精神方便要含蓄內斂。還有古人還會根據人生長的階段進行取象,比如一個人處于胎兒階段的時候,傳統的養生思想也體現了古人豐富的想象力,比如“胎息”就是根據胎兒階段的特殊性推理出來的養生方法。古人產生這種獨具特色的養生方法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在具體的物象上看到了他們此時此刻最想達到的一種理想狀態,他們非常希望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模仿來達到他們自身所期望的結果。
在中國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影響下所形成的傳統養生觀念,養生以無形氣理模型來推理養生方法,以天地之間運行的規律來類比人體內在的運營規律,但是這是一種不正確的推理模式,該推理模式的惡意發展很容易造成任意比附現象。比如把天地之間的四時和人體的四肢類比起來,這種任意比附人們沒有辦法深入理解自己的身體、還對人們研究正確的養生方法造成不利影響。
在具象思維的影響下,部分中國傳統養生思想陷入了唯心主義。具象思維使得人們對天地之間的自然現象存在認識的片面性,因此唯心主義和神秘主義植根于我國傳統文化之中,傳統養生思想中的具象思維和古人唯心的世界觀相結合,就會產生出不符合事實的結果。比如古人認為天上有神仙,因此人的身體各處也都住著神仙。道教的養生的目的是為了獲得長生不老以及他們所宣揚服食丹藥也是為了要達到羽化登仙的目的,這些唯心主義思想一度將中國傳統養生思想帶去歧途。
傳統養生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養生文化充分體現了具象思想的方式,從而形成了中國特色的養生文化。當然傳統養生思想和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我們應該正確對待中國傳統養生文化,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