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曦,馬 靜,李迪楠
(河南工業大學,河南商丘 450001)
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科技的發展和進步,汽車及非機動電動車逐漸成為每家每戶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而老舊小區由于年代久遠,存在規劃不合理、用地緊張,或是固有停車位無法滿足與日俱增的汽車數量等問題,導致居民出行不便、甚至影響鄰里關系和諧或存在安全隱患。本文將針對老舊小區停車問題做出進一步探討。
2020 年9 月,商丘市下發《關于非機動車專項治理工作方案》,明確指出居住區內電動車停放具有明顯的安全隱患,應當加大整治力度、清除僵尸車。此外,政府還通過上牌照方式限制電動車數量,但效果不佳。因此,停車問題的整治,不僅需要制度的約束,同樣依靠合適的方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商丘市屬于河南省豫東地區,位于豫魯皖蘇四省交界處,有河南省“東大門”之稱。2020 年末,商丘市總人口930.40 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23 萬人。常住人口733.36 萬人,同比增加0.83 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28.77 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4.83%,同比提高1.53 個百分點。隨著城市化不斷深入,汽車保有量也在逐年遞增,城市的交通壓力增大以及停車難等問題日益凸顯。
根據商丘市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 年底商丘市區中小型客車保有量已達101 萬輛,較2019 年增加8.2%;2020 年1—12 月,商丘市區內汽車銷量達74815 輛,同比增加5.46%。由此可見該市汽車保有量逐年顯著提升,而停車位的增速卻遠遠落后于此。尤其是老舊小區中,隨著生活物質水平的提高,一戶人家不僅僅局限于一輛車的情況不在少數。因此,對于老舊小區的停車方案設計應當早日開展并積極推進。
停車位的種類具體分為升降橫移類、垂直循環類幾種,由于老舊小區內停車位用地緊張,本章節僅針對升降橫移類、簡易升降類停車方案進行分析。
3.1.1宅前停車位設計
如今的宅前停車位設計,往往采用“調整綠化空間,探索綠色停車”的設計思路,不論是從視覺效果或是使用價值上來說都更具有創新性。其具體設計方式為停車位與小區內綠化交互設計,每隔3~5 個車位輔以綠化點綴,同時間接方便了居民日常停車問題。
3.1.2 簡易升降式(下挖式)
該類型立體停車庫一般采用地坑式,根據小區內部停車擁堵情況可設計為“負一正一”“負二正一”“負三正一”(如圖1 所示),即地面停放一輛車,地下可分別停放1、2、3 輛車。具體改造方式為把固有的停車位下挖至1.6~4.8m 深(每1.6m 可提供一個額外停車位,出于安全承重考慮,一個停車位改造一般容納不超過4 部車輛)。車位上下升降,不支持橫移,上層車位可直接提取車輛;存取下層車輛時,同一列車位同時上升。

圖1 簡易式升降停車設備剖面圖
從住戶方面考慮,具有運行相對平穩、速度快,且噪聲小,對住區內住戶產生較小的噪聲影響等優勢。此外,車輛的入庫存放以及出庫取車用時較短,大大減小上下班高峰時段住區內交通擁堵這一情況;從空間利用率方面,則具有節省地面空間、充分利用地下空間,從而增加泊車數量;從經濟性方面來看,該設備利用自重下降,節約資源,同時造價相對其他車位改造方式較低;從安全性方面來看,設備采用液壓驅動,同時配有多重安全保護措施,包括防跌落、超重提醒等有效保障,間接為下層車輛提供防盜、防塵功能。
對于使用者而言,緊鄰設備一側裝有IC 讀卡裝置或按鍵手動操作。每張卡片分別對應不同的1、2、3 層,適用于私人車位;按鍵一鍵挪位,則依據按鈕高低排列分別對應相應的車位,適用于公共共享停車位。不論是哪種操作方式,都能夠快速做到“即刷即停”,“即刷即開”,提高效率、節約時間。
同時設備可根據住戶需求,設計為完全封閉式、半封閉式、無包裝等形式。適用范圍為住宅之間的空地、廣場等區域。
簡易升降式停車設備其缺點在于,原有的停車空間由于四個邊角被停車設備所占用,停車面積受到一定程度的壓縮,對于新手司機來說在操作方面難度相對較大。其次,設備在安全高度(一般為1.6m)及承重方面有所考慮,有些中大型SUV 并不具有入庫條件。因此,設備安裝前應由物業組織各單元住戶做好車輛信息統計,保障這一群體的停車利益。由于停車設備要下挖至1.6~4.8m,應做到地下管網設施的精準定位,個別小區會存在固有地面停車位無法滿足這一條件的狀況。另外,在中至大雨天氣條件下,該設備應暫停使用以避免地下停放車輛泡水。
簡易升降式地上式同下挖式運行原理相同,其優勢在于無須下挖至地下,免除了影響地下管網等考慮,保持小區內原有的地形地貌。
與地下式相反,該停車設備遇大雨天氣反而能提供給車輛更多的安全性,現已廣泛應用于各大商場的地下停車場來使用。其缺點在于當一層已停放車輛時,需將一層車輛移出后,待二層停車板下落至一層方可駛入。該停車設備適用于一家有多輛汽車,或是鄰里關系比較親近的鄰居使用,以方便及時挪車,不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3.1.3 山墻側立體停車庫
在老舊小區中,兩棟住宅樓山墻之間的空間同樣可用于立體停車庫的改造。住宅樓山墻一側無門無窗,加建立體停車庫不會對住宅樓內部居民產生噪聲、采光等不良影響,因此可在這一空間采用升降橫移類立體停車庫設計。住宅與住宅山墻之間的空間包括小區內部道路和綠化,為減少改造過程中對小區內綠化影響,本節僅針對內部道路上的山墻空間改造做出研究。首先,固有的小區內部道路方便車輛正常出入停車庫;其次,作為小區內部道路,同樣應滿足消防車輛的正常通行,即寬度、高度預留4m 以上的空間。
對于有加裝電梯需求的住宅樓,立體式停車庫又可連接兩棟樓頂層空間的橋梁。平屋頂住宅樓可進行屋頂綠化設計,將加裝電梯的到達范圍延伸至住宅頂樓,屋頂綠化供該棟樓業主共同享有。立體停車庫間接使兩棟住宅樓的頂層空間得以較好的連接,在做好周邊圍欄安全圍護措施的情況下,使得頂層空間具有較好的連續性、開闊性,同時也進一步促進更大范圍內的業主和諧共處,豐富了大家的娛樂方式。
屋頂綠化不同于地面活動空間,該區域內不會有車輛來往,為老年兒童的戶外活動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其次,可由業主自主進行種植園種植水果蔬菜活動,能夠較好的接受太陽直射光的沐浴。
老舊小區坐落于城市市中心地帶,周邊伴有較多市政部門,從便民角度出發,政府各部門理應為附近居民提供按時段免費停車服務。在《2021 年商丘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立體停車場項目建議書已完成,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正在編制。因停車場專項規劃暫未發布、缺少資金來源等原因,原擬定的選址大都不符合規劃,無法批復,無法吸引社會資本,項目推進困難”。而通過市政部門提供夜間免費停車位,使得空間利用率達到最大化,同時避免資金短缺而造成修建停車場項目擱淺這一問題。其具體協調方式可由小區內物業或社區辦與市政部門對接,錄入小區內上班族車輛信息(上班族可做到車輛按時穩定出入,避免停車不規范、超時等問題)。免費時段為晚7 點至早8 點,通過工作日全天調研發現,在該時段區間內,單位停車較少、停車位大量閑置、且無出入口擁堵情況。若在非該時段車輛繼續停留,可向其收取罰款性質的高額費用,以確保居民停車有秩序、有規則。
居住區的聯動改造,其根本思想是聯合限定區域內,對于公共設施不完善、居民活動娛樂休憩場地缺失的2~3 個小區,進行一定的整合和重建。具體包括重新建立起各小區之間的聯系、優化小區之間的道路、尋求公共娛樂休閑場地等措施。在促成一定規模之后,引入物業對其進行管理和服務,提供餐飲、醫療、托管、快遞驛站等一系列便民設施。而針對于停車問題的相關策略研究,同樣可采取加建方式予以解決。
與其對各個小區進行獨立的、細枝末節的改造,不如聯合各小區,進行開放式改造。面對日益嚴峻的停車難問題,在對小區周邊環境考察分析之后,可擇優建立立體式停車樓。
停車樓方案的優勢在于,停車問題可得到有效解決,避免暴雨等極端天氣對車輛的損害;缺點在于造價昂貴,可由納入老舊小區改造資金補貼之中,也可由政府引入社會第三方資本建造,依據月租、年租等方式長期收費回本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