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 祝宏宇

智慧服務區不是對傳統服務區服務模式的數字化重現,而是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推動服務區數字化轉型和業務模式重塑,最終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立體化、網絡化、交互式服務體系。
我國高速公路的蓬勃發展,給公眾帶來了交通便利,與此同時也推動自駕游持續升溫,成為最受公眾歡迎的出行方式之一。
服務區作為高速公路的附屬設施,不僅是公眾高速出行的補給站,也是高速公路行業塑造社會形象的重要窗口。近年來,隨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先進信息技術深度賦能高速公路運營管理與服務,并釋放出巨大的創新驅動力量,智慧服務區建設應運而生。利用技術手段實現入區人、車數據精準分析,各板塊業務精細管理,為司乘提供更個性化、更貼心的服務,有效支撐“服務區+”創新服務模式落地應用,成為當前服務區運營管理單位的重點任務。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路網結構的不斷完善、消費需求的持續升級,國家對服務區的發展要求越來越高,建設智慧服務區已成為大勢所趨。
目前,我國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已超16萬公里,覆蓋約99%的城鎮人口20萬以上城市及行政中心。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以提供停車、如廁、餐飲、加油、汽修等基礎服務功能為主的傳統型服務區,已無法滿足公眾的出行服務需求,江蘇陽澄湖服務區、廣西那馬服務區等一大批主題服務區成為各地網紅打卡點的現象說明,未來打造食、宿、行、游、購、娛一站式服務的主題服務區將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如果能在此基礎上,借助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對服務區實施數字化升級改造,為司乘提供更多元、更便捷的智能化服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公眾對服務區“質次價高”“臟亂差”的刻板印象。
2020年4月,交通運輸部印發了《2020年全國公路服務區工作要點》,明確要求“聚焦打造一流技術,推進智慧和綠色服務區建設”;為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總體要求,8月6日,交通運輸部又印發了《關于推進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了3大領域14項任務,其中包含“建設智慧服務區,促進融智能停車、能源補給、救援維護于一體的現代綜合服務設施建設”;按照《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5年)》部署,“十四五”時期,還將努力打造江西全省94對智慧服務區等一批有影響力的交通運輸新基建樣板。

圖1 新型智慧服務區建設內容
智慧服務區建設的總體思路是以司乘體驗為中心,著眼出行服務、內控管理、商業運營等方面的痛點問題,圍繞安全、便捷、舒適、效益、綠色等目標要求,以“強基礎、匯數據、重應用、成網絡”為主線,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平臺化、生態化,提升服務區的服務水平及公眾的出行體驗。
根據高速公路服務區的規模、定位,合理部署服務區卡口車流量監測、全景無死角視頻監控、熱成像檢測、人臉識別等感知終端,實現基于人工智能的動態感知。其中,服務區卡口車流量監測設備可自動采集進出服務區車流信息,分析車流信息與服務區安全、服務、經營等業務的內在聯系,并實現數據深度應用;基于人工智能的視頻分析技術,能夠實現服務區擁堵、違停、安防等異常事件智能檢測識別;基于物聯網傳感器技術,能夠實現服務區主要機電設備運行狀態、能耗指標的監控和異常預警;基于人臉識別技術,能夠實現管理人員到位考勤、電子巡更等,提升物業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以數據為抓手,開展車流、客流、消費流、商戶、設施數據等核心要素數字化業務,實現重點數據流的匯聚、處理、分析、共享及展示,同時通過細分數據、多維度分析對比,有力支撐服務區管理決策、運行監測、應急處置、商業管理等應用場景的各類重要指標的動態監測與綜合展示。

圖2 智慧服務區的核心業務域
加強對服務區大數據的分析與挖掘,提升服務區商業管理、信息服務、物業管理、綜合分析和應急處置等板塊的信息化應用水平。
商業管理應用實現服務區商業一體化管理,打通收銀、采購、結算、客流統計、服務評價等管理環節,全面掌握服務區各業態商鋪的銷售數據,加強用戶畫像分析,將單純依賴租金收入的被動商業模式轉變為精準營銷、主動營銷,增加服務區經營收益,提升資源利用率和運營效益。
信息服務應用整合服務區動靜態數據,充分發揮可接入更加精準的路網運行數據的優勢,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手段,搭建信息服務生態,為公眾提供餐飲、停車、加油、充電、購物、住宿、如廁、汽修、救援、周邊旅游、路況等動態信息,支持在線咨詢、預定、支付、評價、投訴、定位、引導等可視化、交互式體驗,及時發布突發事件、道路及服務區關閉信息、異常氣象路況和繞行方案等。
綜合分析應用實現銷售、經營、客流、車流、招商、內控、財務等數據的圖形化呈現,助力服務區智能化運行、經營。
應急處置應用實現危險品車輛及黑名單車輛監控,對人員聚集、交通事故、火災、盜油等外場異常事件進行自動識別和預警。
智慧服務區建設不僅是單體服務區的智慧化,而是通過統一應用、統一數據、統一基礎等頂層設計,逐步實現全路段、全網絡服務區的數字化轉型,形成省級智慧服務區體系,推動服務區管理和服務業務標準化、規范化。
智慧服務區建設是一項長期工作和系統工程,在實施過程中應把握好以下幾方面的原則。
應強化頂層設計,由省級主管部門或省級服務區運營管理單位制定智慧服務區發展總體規劃,確定智慧服務區建設總體架構、近期任務和進度安排,避免“一哄而上”和重復建設。
遵循試點先行、提煉標準、整體推動的實施路徑,全面梳理高速公路服務區運行、經營、管理等業務的需求及痛點,積極探索創新業務模式,研究論證更加經濟合理的技術方案及實施方案。
關注國家和地方政府給予新基建專項的財政、金融、產業、人才引進等配套政策,研究政策導向,爭取政府扶持。同時,對接行業學會(協會)、國家級科研團隊和大型企業等,以智慧服務區建設為載體,共同設立研究機構、研發基地和產業融合平臺,實現“引智、引資”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