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藝,吳佳莉,楊斯皓,肖 丹,詹 云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宜賓醫院/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四川 宜賓 644000)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CPHD)是由于呼吸系統疾病導致右心室結構和/或功能改變的疾病,病程呈緩慢進展,主要表現為進行性加重的心、肺功能不全,急性加重期和緩解期交替出現[1]。CPHD在大于15歲人群的患病率為6.7‰,在各種失代償性心功能衰竭中占10%~30%,冬、春季節和氣候驟然變化時,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而誘發原有癥狀急性加重,是導致住院,使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是臨床關注熱點[1-2]。現代醫學采用多種綜合措施進行治療,以控制癥狀,改善呼吸功能和心功能,防治并發癥,降低病死率,但療效仍然不滿意[2-3]。CPHD屬中醫“肺脹”“喘病”“水腫”等范疇,中醫藥是治療本病的有效措施,中西醫結合治療可顯著提高綜合治療效果[2-4]。辨證論治是中醫治療疾病的基本方法,但對于CPHD急性加重期的證候,臨床并無統一的辨證分型標準,制約了中醫藥對CPHD急性加重期的認知與治療[5]。證候要素(簡稱“證素”)由病位、病性、病因、癥狀等組合而成,是對疾病當前病理本質的反映,臨床關于CPHD急性加重期證素的調查較少見,鮮見有學者研究證候要素對疾病轉歸的預測作用。本研究試圖通過對CPHD急性加重期的證素進行調查,并與病情預后、轉歸進行相關性分析,以期為臨床CPHD急性加重期的辨證論治和中西醫結合臨床診療提供新的思路。
1.1 診斷標準 CPHD診斷標準參照文獻[1]制定,急性加重期表現為代償或失代償期原有癥狀的加重,表現為咳嗽、咯黃色膿痰,發熱,呼吸困難,氣喘明顯加重,肺部可聞及明顯干啰音、濕啰音,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計數明顯升高等。
1.2 納入標準(1)符合CPHD診斷標準,病情處于急性加重期;(2)本次急性加重病程≤3 d;(3)心功能分級為Ⅲ級或Ⅳ級者;(4)住院治療患者,能配合調查,并取得書面知情同意書者。
1.3 排除標準(1)門診患者,心功能分級為Ⅰ級或Ⅱ級者;(2)肺血管疾病、胸廓運動障礙性疾病等導致的CPHD;(3)合并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者;(4)合并精神病、溝通或認知功能障礙者,不能配合病史采集者。
1.4 研究對象 本研究經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YB20180428-01)。調查對象均來源于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住院部,時間為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符合調查條件的169例CPHD急性加重期患者,其中男97例,女72例;年齡40~75(64.81±7.74)歲;本次加重病程1~3(1.57±0.26)d;CPHD病史3~7(3.64±0.59)年;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心功能分級:Ⅲ級63例,Ⅳ級106例;體質量指數(BMI)(25.10±2.76)kg/m2。
1.5 調查方法
1.5.1 證素的提取(1)證素名稱:參考《中醫藥學名詞》[6]和《中醫診斷學》[7]進行規范。(2)證素提取:參照文獻[1]、《慢性心力衰竭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8]及文獻[9],提取氣虛、陽虛、陰虛、痰熱、痰濁、血瘀、水飲、心、腎、脾、肺等11個常見證素。(3)癥狀采集:參照文獻[10]并結合專家意見,制定《CPHD的中醫四診信息采集表》,由經培訓合格的中醫專業主治醫師以上職稱人員進行采集,由2名中醫專業(副)主任醫師職稱人員進行證素判定,判斷標準參照《慢性心力衰竭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8]及文獻[9],若有分歧,再征求專家意見,進行投票決定。(4)證素程度:參照《證素辨證學》[11],以加權閾值法確定證素。1級:輕度病理變化,證素積分≥70分,<100分;2級:中度病理變化,證素積分≥100分,<150分;3級:重度病理變化,證素積分≥150分。
1.5.2 CPHD臨床數據采集 病例納入后,抽取空腹靜脈血,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N末端B型腦鈉肽原(NT-proBNP),以免疫熒光法檢測降鈣素原(PCT)水平;采用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檢查記錄左室射血分數(LVEF)和肺動脈平均壓(MPAP),并記錄住院時間。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證素進行頻數、頻率、構成比統計描述。計量資料以()表示,多組間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證素與CPHD臨床數據之間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關分析,進行雙側檢驗,r>0為正相關,r<0為負相關,相關系數與相關程度:|r|為0~0.2,則不相關/相關性極弱,|r|為0.2~0.4,則為相關性弱,|r|為0.4~0.6,則中等程度相關,|r|為0.6~0.8,則相關性強,|r|為0.8~1.0,則相關性極強。
2.1 CPHD急性加重期的證素分布情況 CPHD急性加重期以實性證素(痰熱、痰濁、血瘀和水飲)為主,占65.87%(442/671),虛性證素(氣虛、陽性和陰虛)占34.13%(229/671)。實性證素中以血瘀多見,出現頻率為97.63%(165/169),虛性證素以氣虛多見,出現頻率為65.68%(111/169)。病位主要在肺,出現頻率為85.21%(144/169),其次在心和腎,出現頻率分別為54.43%(92/169)和39.64%(67/169)。(見表1~2)

表1 CPHD 急性加重期病性證素分布情況

表2 CPHD 急性加重期病位證素分布情況
2.2 證素組合情況 證素組合以三證素組合為主,占72.78%(123/169),且以實性、虛實夾雜為主,兩者占95.85%(162/169);證素程度以2級和3級為主,分別占49.71%(84/169)和40.23%(68/169);痰熱壅肺、痰濕阻肺和寒飲停肺是最主要證型,分別占31.95%(54/169)、23.66%(40/169)和17.75%(30/169)。(見表3~6)

表3 證素組合情況

表4 組合證素的病性構成情況

表5 證素程度構成情況

表6 證素組合類型構成情況
2.3 不同證型患者NT-proBNP、PCT、LVEF、MPAP及住院時間比較 痰蒙神竅和陽虛水泛患者LVEF最低,NT-proBNP、MPAP水平最高(P<0.05),住院時間最長(P<0.05);痰熱壅肺患者PCT最高(P<0.05)。(見表7)
表7 不同證型患者NT-proBNP、PCT、LVEF、MPAP及住院時間比較()

表7 不同證型患者NT-proBNP、PCT、LVEF、MPAP及住院時間比較()
注:1 mmHg=0.133 kpa
2.4 不同證素程度患者NT-proBNP、PCT、LVEF、MPAP及住院時間比較 NT-proBNP、PCT、MPAP和住院時間均隨著證素程度加重而增加(P<0.05),LVEF隨著證素程度加重而降低(P<0.05)。(見表8)
表8 不同證素程度患者NT-proBNP、PCT、LVEF、MPAP及住院時間比較()

表8 不同證素程度患者NT-proBNP、PCT、LVEF、MPAP及住院時間比較()
2.5 證素與NT-proBNP、PCT、LVEF、MPAP及住院時間的相關性分析 氣虛、陽虛與NT-proBNP、LVEF相關性強;痰熱與PCT、MPAP和住院時間相關性強;痰濁、血瘀與MPAP相關性強;肺與NT-proBNP、PCT、LVEF、MPAP相關性強;心與NT-proBNP、LVEF、MPAP相關性強;腎與NT-proBNP、MPAP相關性強,其他證素與NT-proBNP等呈中等程度相關或相關性弱。(見表9)

表9 證素與NT-proBNP、PCT、LVEF、MPAP及住院時間的相關性分析
2.6 證素程度與NT-proBNP、PCT、LVEF、MPAP及住院時間的相關性分析 證素程度1級與NT-proBNP等指標相關性弱;證素程度2級與NT-proBNP、LVEF、MPAP及住院時間呈中等程度相關,與PCT相關性強;證素程度3級與NT-proBNP、PCT、LVEF、MPAP及住院時間相關性強。(見表10)

表10 證素程度與NT-proBNP、PCT、LVEF、MPAP及住院時間的相關性分析
CPHD的病因多為支氣管、肺疾病和肺血管疾病,最主要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彌漫性肺間質纖維化[2-3],在漫長的病程中,常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誘發,病情急性加重,使患者入院治療,甚至出現嚴重的心、肺功能衰竭,導致死亡,病死率為10%~15%[12]。急性加重期需要積極去除感染,控制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防止病情的惡化,縮短病程,改善預后[2]。
NT-proBNP因心室壁張力增加或壓力增加刺激心室細胞分泌而升高,反映了心室壓力與容量負荷的變化,是臨床判斷心力衰竭治療效果和預后的重要指標[3,13]。心力衰竭住院期間若NT-proBNP水平顯著升高或居高不下,預示再住院或死亡風險增加[13]。LVEF反映了心肌的收縮能力,LVEF水平是判斷心力衰竭預后和存活的重要指標[13]。PCT在細胞感染后成倍增高,能反映感染的嚴重程度,作為一種新型炎性標志物,監測PCT可反映抗感染的效果及病情轉歸[14]。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動脈高壓(PAH)是CPHD的最主要病理基礎,是患者肺功能惡化及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CPHD治療的重點在于降低MPAP[3]。因此監測NT-proBNP、LVEF、PCT、MPAP等指標對于評估病情程度、治療效果和病情轉歸有重要意義。
中醫學認為CPHD病機特點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病情發作時的病機以痰阻(痰熱、痰濁)或痰瘀互阻為關鍵,痰(瘀)邪壅阻肺系,或蒙擾心腦,熱擾心神,可致竅閉風動的危候,其病位主要在心、肺、腎、脾,臨床分為實證類、虛證類和兼證類三證類九證候,急性加重期以實證為主常兼見虛證;血瘀既是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主要病機,也是常見兼證,臨床診斷時應予以注意[1,9]。
證素是對疾病當前階段的病性和病位的高度概括,是辨證的核心,研究CPHD急性加重期的證素及其組合規律,有助于提高中醫的臨床診治水平,并通過與CPHD病情程度的相關標志因子進行分析,從而揭示證候要素的本質,為中西醫結合的臨床診療提供科學的輔助依據。
本組調查結果顯示CPHD急性加重期以實性證素為主,占65.87%(442/671),虛性證素占34.13%(229/671),實性證素中以血瘀為主,出現頻率為97.63%(165/169),虛性證素以氣虛為主,出現頻率為65.68%(111/169);病位主要在肺,出現頻率為85.21%(144/169),其次在心和腎,出現頻率分別為54.43%(92/169)和39.64%(67/169)。證素組合以三證素組合為主,占72.78%(123/169),且以實性、虛實夾雜為主,兩者占95.85%(162/169);證素程度以2級和3級為主,分別占49.71%(84/169)和40.23%(68/169);從證素組合類型看,痰熱壅肺、痰濕阻肺和寒飲停肺是最主要證型,分別占31.95%(54/169)、23.66%(40/169)和17.75%(30/169)。以上結果與現行中醫診療指南對CPHD急性加重期的病機認識基本一致[1,9]。
本研究顯示氣虛、陽虛與NT-proBNP、LVEF相關性強,痰熱與PCT、MPAP和住院時間相關性強,痰濁、血瘀與MPAP相關性強;肺與NT-proBNP、PCT、LVEF、MPAP相關性強;心與NT-proBNP、LVEF、MPAP相關性強;腎與NT-proBNP、MPAP相關性強。提示了氣虛、陽虛可能與CPHD急性加重期心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關系密切,可能為邪盛正衰,鼓動心血無力所致。痰熱與PCT、MPAP呈強相關;痰濁、血瘀與MPAP呈強相關。痰濁、熱毒互結或痰瘀互阻,壅阻肺道,使氣機郁閉,使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動脈升高。痰蒙神竅和陽虛水泛患者LVEF最低,NT-proBNP、MPAP水平最高,PCT也較高,住院時間最長;痰熱壅肺患者PCT最高,NT-proBNP也較高,表明痰蒙神竅、陽虛水泛、痰熱壅肺患者存在較嚴重的心功能下降、肺動高脈壓、感染重、住院時間長、預后差的風險,因此臨床應高度重視。
NT-proBNP、PCT、MPAP和住院時間均隨著證素程度加重而增加,LVEF隨著證素程度加重而下降。證素程度2級與PCT相關性強,證素程度3級與NT-proBNP、PCT、LVEF、MPAP及住院時間相關性強,可見證素程度與心功能損傷程度、感染程度、肺動脈壓等關系密切,臨床診療中除了對證素定性,還要定量分析,從而有利于對疾病嚴重程度和轉歸進行判斷。
綜上,CPHD急性加重期以實性證素為主,以血瘀、痰熱、痰濁多見;病位主要在肺、心、腎;證素組合以實性、虛實夾雜最多見;證素程度以2級和3級為主,基本與其病機相符;證素及其程度與CPHD預后、轉歸密切相關,臨床辨證診療中要注意對證素的定性與定量判斷,這對于中西醫結合診療急性加重期CPHD患者有重要指導意義。但本研究為西南地區單中心調查研究,樣本有一定局限性,且未對證素與NT-proBNP等因子進行動態觀察與分析,結論可能存在偏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