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0周年。11月4日,在第四屆進博會開幕式上,習近平提到三個“不會變”: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不會變,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不會變,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的決心不會變。這向世界傳遞了怎樣的信號?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開放不會一馬平川,而是機遇與挑戰相伴,在曲折中前行。
“我們能不能做到既利用對外開放機遇而又不被腐蝕或吃掉?”2016年1月,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提出了很多人關心的一個問題。
在習近平看來,只要主動順應世界發展潮流,不但能發展壯大自己,還可以引領世界發展潮流。
自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今年已是第20個年頭。中國“入世”是中國開放進程中的大事件,掀起了中國對外開放的又一次浪潮。中國“入世”也是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大事件。20年間,中國的角色發生了重要轉變,從全面融入經濟全球化轉向積極引領經濟全球化。
中國創設了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今年已是第四屆,這是國際貿易發展史上的一大創舉,也是中國支持自由貿易和引領經濟全球化的實際行動。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國推動更高水平開放的腳步不會停滯!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腳步不會停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腳步不會停滯!”
“我們要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和舉措,共同把全球市場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機制做實、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共同把經濟全球化動力搞得越大越好、阻力搞得越小越好。”
習近平多次在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宣示中國主張,強調擴大開放,倡導合作共贏,呼吁攜手共進。
東方之約,中國之諾。中國用實際行動體現責任與擔當,推動各國共建創新包容的開放型世界經濟,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目標不懈奮進。
習近平的三個“不會變”為世界注入強大信心
近代以來,工業革命給外部世界的生產力帶來巨大變化。然而,腐朽墮落的清王朝統治者沉浸于“天朝上國”的迷夢,閉關鎖國終致落后挨打,中華民族遭受空前劫難。
新中國成立后,面對西方世界的封鎖,我們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改革開放春潮奔涌,現代化建設闊步向前。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經濟處于下行期,“蛋糕”不容易做大,甚至變小了,增長與分配、資本與勞動、效率與公平的矛盾加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感受到壓力和沖擊。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公共衛生面臨嚴重威脅。人類經歷著史上罕見的多重危機。
形勢復雜嚴峻,挑戰前所未有。是否開放、為何開放、怎樣開放,是考驗各國決策者的一道“必答題”。
“現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對外開放,而是如何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發展的內外聯動性”“經濟全球化確實帶來了新問題,但我們不能就此把經濟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消解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讓它更好惠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我們要拆墻而不要筑墻,要開放而不要隔絕,要融合而不要脫鉤”“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在很多場合,習近平都給出了明確答案。
2015年10月,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開放成為重要組成部分。
“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擘畫了對外開放的宏偉藍圖。
“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新冠肺炎疫情陰霾未散,世界經濟復蘇前路坎坷,各國人民更需要同舟共濟、共克時艱。
今年11月4日,習近平以視頻方式出席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并發表題為《讓開放的春風溫暖世界》的主旨演講。習近平提到三個“不會變”: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不會變,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不會變,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的決心不會變。
“中國愿同各國一道,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讓開放的春風溫暖世界!”中國向世界張開懷抱。
截至2020年年底,中國已連續12年成為全球第二大進口市場,也是許多國家和地區的主要出口目的地。2021年1至9月,中國進口近2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2.6%,規模創歷史新高。世界貿易組織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進口國際市場份額同比提升0.7個百分點,貢獻了全球15%的進口增量。
2018至2020年,前三屆進博會累計意向成交額約2016億美元,為推動國際貿易增長和世界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近年來,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同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中國持續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完善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依法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有序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阿根廷國立羅薩里奧大學中國與阿根廷研究小組研究員羅米娜·蘇達克表示,習近平主席的主張和中國的實際行動都表明,中國為加強多邊主義、推動貿易便利化作出貢獻,并為更加開放的世界經濟賦能。
蘇達克還表示,進博會是中國支持貿易自由化、經濟全球化和市場開放的生動例證,有助于增進貿易交流與合作,推動世界經濟增長。
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大學教授哈伊里·圖爾克強調,習近平主席呼吁共建開放合作的世界經濟非常重要。很多國家經濟受到新冠疫情嚴重沖擊,中國再次舉辦進博會有助于這些國家增強對未來的信心。
中國加入WTO 20周年,已全面履行“入世”承諾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一列列滿載集裝箱的中歐班列奔馳在亞歐大陸上。最新數據顯示,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超4萬列,打通73條運行線路,通達歐洲23個國家的170多個城市,運輸貨品達5萬多種……
中歐班列興起,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成果,是新時代中國對外開放的紐帶之一。8年來,100多個國家同中方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中國的“朋友圈”越來越廣。各方積極推進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啟動大批務實合作、造福民眾的項目,構建起全方位、復合型的互聯互通伙伴關系。
“‘一帶一路是大家攜手前進的陽光大道,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所有感興趣的國家都可以加入進來,共同參與、共同合作、共同受益。”習近平向世界發出邀請。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
在全國設立21個自貿試驗區,復制推廣大量對外開放經驗;設立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進博會;在海南設立舉辦消博會;推動在北京舉辦的服貿會快速發展壯大;降低外資準入門檻,“負面清單”越來越短;保護知識產權,推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和《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落地見效;正式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積極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中國擴大開放的腳步從未停歇。
今年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0周年。10月28日,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中國已完全履行加入WTO時作出的承諾。WTO幾任總干事及大部分WTO成員都對此給予充分肯定和普遍認可。
在積極對接WTO規則方面,王受文舉例說,中國加入WTO后,需要修改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使之符合WTO規則。為此,中央政府清理的法規和部門規章有2000多件,地方政府清理的地方性政策法規有19萬多件,激發了市場和社會活力。
在開放市場方面,王受文介紹,中國“入世”時貨物進口關稅為15.3%,承諾加入WTO后降到9.8%,而目前中國進口關稅總水平只有7.4%,低于所有發展中成員,接近發達成員水平。在服務領域,中國承諾在2007年開放9大類100個分部門,但實際開放接近120個分部門,“超過所作承諾”。
此外,在遵守規則方面,為加大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中國在很多地方設立知識產權法院或法庭。中國還及時向WTO通報國內法規調整和實施情況等。
王受文還強調,針對WTO爭端解決機制此前作出的對具體案件的裁決,中國均已嚴格執行,未出現一起因不接受裁決而被起訴方申請報復的情況。
針對一些成員認為中國沒有很好地履行“入世”承諾的說法,王受文回應說,部分成員提出的關注或期待可能已超出WTO規定,比如要求中國履行一些高標準自貿協定中的規定,但實際上這與WTO要求相比,二者相差很大。“以超出的規定來說中國沒有履行WTO義務,這是不合適的”。
20年來,中國不斷擴大開放,激活了中國發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經濟的一池春水。更多境外市場主體選擇用實際行動“加碼中國”。2020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1443.7億美元,這個數字是1990年的約14倍。
中國擁有14億多人口和4億以上中等收入群體,每年進口商品和服務約2.5萬億美元,市場規模超大。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貝萊德公司、高盛公司、富達國際公司等國際知名金融機構最近都建議客戶繼續“買入中國”,增加投資。
中國要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擴大開放不等于放棄獨立自主,中國要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堅持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相統一,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面對新形勢,十九屆四中全會指明了方向。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了全面部署。
習近平指出,我們只有立足自身,把國內大循環暢通起來,努力練就百毒不侵、金剛不壞之身,才能任由國際風云變幻。
如今,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00萬億元。2020年全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達46462.6億美元。同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1537.1億美元,流量規模首次位居全球第一。
不久前,聯合國項目事務署發布了農業機械長期采購資質招標項目,中聯重科獲得“長期供應商”資格,邁開“走出去”的關鍵一步,打破了國外品牌在該領域的長期壟斷。
在世界經濟舞臺上,中國的占比越來越大,影響力“杠杠的”。現在,大到高鐵列車、能源裝備,小到智能手機、家用電器,中國制造、中國建造、中國創造,不僅服務國內市場,更受到全球市場歡迎。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貨物貿易進出口達28.33萬億元人民幣,進出口國際市場份額均有提升。其中,手機、家用電器、汽車、船舶等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增勢強勁。
2020年10月,在考察廣東潮州三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時,習近平說:“歷史總是螺旋式地上升。過去我們的開放是‘跟跑,現在我們的開放是要‘領跑,這是更高水平的開放。”
(新華網、人民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