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聰
摘? 要:微信的產生和使用是信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現如今,微信作為最常用的移動互聯網工具載體已走入了高校的辦公環境,由于大學是國家科學研究的主要陣地,必然會有很多涉及國家秘密的研究項目,而涉密科研項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過程中會面臨微信泄密的風險。因此,該文從分析軍工項目的微信泄密的風險入手,提出對應的微信保密管理措施,提高科研人員保密意識,加強微信泄密技術防范,堅定筑牢科研微信泄密渠道的防線。
關鍵詞:保密管理? ?微信保密? ?科研項目? ?涉密科研人員
中圖分類號:C93?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8(b)-0082-03
WeChat Confidentiality Management i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ENG Cong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Province, 710114 China)
Abstract: The emergence and use of WeChat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ociety. Nowadays, a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obile internet tool carrier, WeChat has entered the office environ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the universities are the main positions of n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there are bound to be many research projects involving state secrets, and WeChat leak risk will be faced in the whole life cycle management of secret related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Therefore, 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risk of WeChat leaks in military projec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WeChat confidentiality management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onfidentiality awaren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ers,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of WeChat leaks, and firmly build the defense line of WeChat leak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channels.
Key Words: Confidentiality management; WeChat confidentiality; Research project; Secret related researchers
隨著信息化建設的迅猛發展、網絡現代化、大數據的不斷深入以及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無線網絡的覆蓋,使用手機辦理公務的案例越來越多,而微信是最常用的手機通信軟件,其在給日常工作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軍工科研項目的保密工作帶來了挑戰[1]。由于微信已經進入高校的辦公環境之中,而目前以微信為代表的互聯網通信工具已成為失泄密案件的“高發地”,科研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也需要警惕微信渠道泄密的風險。那么在高校辦公環境中如何管理好微信,做好科研項目的微信保密管理工作則成為高校保密管理工作的重要關注點[2]。
1? 高校科研微信保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
1.1 微信功能可能帶來的科研泄密風險分析
科研相關人員使用微信私信聊天時往往會放松警惕,造成潛在的泄密風險,此外間諜情報人員也已將情報收集瞄準了微信,因此必須引起科研人員高度的重視和警覺[3]。
1.1.1 微信的使用管理風險
科研相關人員的手機、電腦在管理過程中容易被監聽監控,且設備易接入專用網,而微信是基于互聯網連接的軟件載體,對網絡、Wi-Fi、移動信號、移動熱點、藍牙等功能敏感,使用管理風險也更高。
1.1.2 微信的信息傳遞風險
首先,微信的傳播非常迅速,過程往往不可控制,同時微信本身就自帶微信聊天記錄備份功能,因而通過微信傳輸的信息可能被保存在很多隱藏的文件夾里,很難徹底清除,并不能保證信息安全。其次,微信通信功能的“私密性”會給使用者帶來主觀上的錯覺,從而可能挺而走險通過微信傳輸國家秘密。最后,微信由于未能完全實施實名制,微信中的有些功能容易被有心人利用。
1.1.3 微信的安全隱患風險
當前微信版本的安全隱患是可知可防的,但是隨著技術的積累和快速發展,微信軟件的版本更新速度在逐漸加快,相關基礎和拓展功能也在逐步向著更加精準和強大的方向發展,微信版本更新給人們帶來驚喜的同時,其安全隱患的不可預測性也在增加。
1.2 微信泄密的一般情況
高校每年承擔大量國家賦予的重要科研任務,無論是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領域,都依賴于高校科研教師辛勤付出。他們為了科研課題冥思苦想,通宵達旦地進行科學實驗,為了科研成果傾注心力的同時,有時會為了追趕項目進度,或因工作粗心,或因忙亂違規,導致過失泄密[4]。
1.2.1 使用微信“上傳下達”工作中造成的科研泄密
目前,新聞報導過的微信泄密案例,主要有幾種情況:一是緊急傳達導致泄密;二是匯報工作導致泄密;三是指派工作導致泄密;四是誤點誤傳導致泄密;五是多種泄密行為并存。這幾種典型案例發生的具體情形在于:第一,公務時間要求緊急,需要即刻傳達,無法當面交代辦理和匯報;第二,辦事人員有緊急涉密事務需要向上級領導請示工作,但相關領導在外地出差,辦事員擅自使用微信將含有涉密事項的資料發送給領導審閱,此種做法嚴重違規;第三,領導交辦工作時,保密意識薄弱,無視國家保密條例,將涉密文件發送給下級人員指派工作;第四,科研相關人員使用微信時錯誤地將涉密信息誤點誤傳給非涉密人員,非涉密人員由于不知情,又將信息進一步轉發。微信是目前信息化時代最常見的泄密媒介[5]。
1.2.2 微信存儲與備份功能造成的科研泄密的風險
高校承擔的國防重大科研項目往往涉及面廣、項目周期長、需要分解成多個子課題分別研究,因此科研人員有可能因為科研項目點多、涉及面廣、時間久而在工作中延用習慣性做法,簡化程序,使用微信交流傳輸一些自以為不涉密的內容點。這就存在很大的泄密風險,科研人員一定要注意,軍工項目信息堅決不能使用微信傳遞,微信的聊天功能并不保證“隱私”,不能防范泄密風險。
1.2.3 科研人員發布朋友圈造成科研泄密的風險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微信的廣泛使用,現如今,在工作和生活之余利用碎片化時間刷朋友圈已成為人們的一種習慣。很多科研人員也喜歡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研究領域的文章,或發表一些見解,但是需要注意自己在無意中可能泄露一些涉密信息。
1.3 微信泄密的原因
主觀原因有:第一,保密意識淡薄,涉密人員認知偏差;第二,心存僥幸,存在自我安慰和勸解,告訴自己不會被發現;第三,科研人員貪圖微信的便利,不能嚴格按照保密要求的程序來處理涉密科研項目載體的傳輸;第四,宣傳教育工作不夠深入,科研人員思想麻痹大意;第五,保密學習缺失,保密知識貧乏;第六,執行制度松懈,審查把關不嚴。客觀原因:第一,技術措施不到位;第二,沒有完全按照保密工作的管理要求執行,存在嚴重的工作漏洞,造成了泄密隱患;第三,手機存儲涉密信息時,部分手機軟件會在后臺掃描手機信息,造成被動的失密泄密。
2? 高校科研微信保密管理的具體措施
2.1 微信的使用管理防范措施
(1)開展專項保密教育,對涉密科研人員進行保密宣傳培訓和教育提醒,按季度給科研涉密人員進行保密培訓,并組織起參加保密警示教育。
(2)建立互聯網通信工具日常管理制度和使用規范,將涉密載體的整個閉環管理過程與微信智能客戶端的管理相結合。
(3)加強保密檢查和查處,對科研人員開展周期性保密自查自評工作,將微信電腦端使用情況和工作群管理情況納入重點檢查內容。
(4)科研相關人員可以在可控范圍內組建微信工作圈群,但是群內所傳達的信息必須為周知性信息,嚴格杜絕傳播國家秘密。
(5)完善保密制度建設,落實保密責任,嚴格執行保密法紀律,把保密意識內化為心,外化于行,認真貫徹落實保密的各項規定,杜絕泄密事件發生,深化保密文化建設。
2.2 微信的信息傳遞管理防范措施
(1)使用微信辦公時,需要注意杜絕微信群交辦涉密工作,微信群及時清理堵塞漏洞,云端備份文件時需要謹慎。切勿“點對點”傳遞涉密文件,切勿在“朋友圈”發布涉密文件,切勿使用“文件傳輸助手”傳導涉密文件,時刻牢記涉密文件勿翻拍。
(2)科研人員在一定范圍內建立的微信群,入群人員必須實名登記,專職保密人員駐群監管,群中只能用于發送周知性的信息,禁止傳遞涉密項目信息,并且按季度解散重新建群。
2.3 微信的安全隱患防范措施
(1)提高自我防范意識,注意打開微信隱私功能。在使用微信時,科研相關人員應注意日常防范,在隱私設置中請關閉“通知顯示信息詳情”“允許陌生人查看10張照片”“附近的人”“添加我的方式”等功能,開啟“加我為朋友時需要驗證”功能,以保證微信在日常使用過程中的安全。
(2)謹慎添加好友,發布朋友圈有度。信息發送要嚴防死守,分享轉發要謹慎鑒別,群體聊天要把握分寸。
(3)加強技術防范,采取防護手段。設置手機禁用標識、配備手機存放柜、安裝手機檢測情況電磁信號屏蔽設備;微信使用過程中不連接公共區域的網絡,不在手機中存儲涉密科研項目的信息。
(4)強化保密教育,提升保密意識。主動提高保密意識,在使用微信過程中時刻提醒自己,不應該把涉密信息泄露,自覺從思想上筑牢保密防線[6]。
3? 結語
綜上所述,科研項目管理過程中的微信泄密風險確實存在,其風險的主要原因在于科研相關人員的保密意識淡薄,過于信賴微信通信功能的“私密性”,豈不知境內外的間諜組織時刻緊盯科研人員的網絡行為,保密形勢十分嚴峻。但是通過分析科研微信泄密的風險,科研人員是主觀因素,微信技術漏洞是客觀因素,因此高校保密部門和信息化建設部門一定要做好保密宣傳教育工作和技術防范工作,使科研相關人員能夠提高保密意識,增加保密知識的儲備。
參考文獻
[1] 李輪,燕士力.困境與突破:推進高校國防科研保密工作有序進行[J].高教學刊,2020(31):46-48,53.
[2] 劉麗麗,張文禮.加強高校涉密科研項目入口保密管理的思考[J].保密科學技術,2020(4):64-65.
[3] 尹懷瓊,董風華.大數據時代高校科研泄密新形勢及其防范措施[J].資源信息與工程,2020,35(3):5.
[4] 陳倬.圍繞科研項目建立定密管理框架的探討[J].航天工業管理,2020(11):46-48.
[5] 鄒洋.高校國防科研保密管理長效機制構建研究——評《高等學校科研保密管理體系建設》[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6):243.
[6] 王冬冬.基于新時期高校保密工作的思考與創新——評《高校保密工作的理論與實踐》[J].林產工業,2021,58(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