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統瑜
摘要:疫情面前,多地采用線上教學,無法面對面地教學使得課堂互動形式發生了改變。線上教學互動性的不足使得學生在課堂中的存在感被弱化,而“線上教學互動性優化”成了教師提高課堂質量的關鍵之一。作者主要結合線上教學互動的廣泛性、多樣性、非即時性、可記錄性等特點,對其改進優化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嘗試。經實踐,文中所述形式均可有效提升課堂互動效果,有力保障以“素養為本”的化學線上教學。
關鍵詞:線上教學;教學互動
文章編號:1008-0546(2021)06-0032-03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1.06.009
一、化學學科線上教學特點
受到新冠肺炎的影響,全國各地都開展了線上教學,甚至一些海外國家比如日本也加入了開展線上教學的隊伍當中,有超過3億學生被停課。課堂本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但由于線上課堂特殊性,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被不斷弱化,而化學作為一門特殊的學科,光聽不參與是無法將抽象的知識內化為思維習慣的。只有積極參與課堂互動,才能讓實踐方法與科學知識相結合。那么在此嚴峻情勢下,如何提高線上教學有效性就成了重中之重。
傳統教學已經發展很久了,而網絡線上教學的發展高速期也不過近十年,發展時間相差巨大的兩者實際區別也較大。那么,到底什么是線上教學呢?“網絡教學”,就是在利用網絡硬件的前提下,依托成熟的線上授課平臺開展的教學方式。而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實現異地同時同步互動,彌補了線下教學的短板。雖然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但是線上教學仍然應該是以“教與學”為主題而開展的活動。
下面以化學學科為例簡述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的互動性方面的區別。
1.教學互動更具有廣泛性
在傳統教學的過程當中,往往教師的一個提問只能收到少量學生的主動回答,在對答過程中其實更像是兩個人之間的對話。而在線上教學當中,所有學生就可以在手機、電腦等設備的支持下同步進行思考,并且可以在同一時間點發出自己的答案。線上教學的遠程隱蔽性,使得學生在課堂上更“敢于發聲”。那么相對于傳統教學里的“兩個人之間的對話”就可以轉變為“多人之間的交流”。像這樣依托于網絡平臺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互動意識會比原來更高,從而增強課堂上學生的互動積極性。線上互動使所有學生一起結合生活經驗或者此前認知進行回答。比如回顧生活中的氧化反應實例:鋼鐵腐蝕,煤炭燃燒,蘋果被氧化……此類問題增加了互動的人數,增強了課堂互動性,課堂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同時在傳統課堂的教學中,老師們發現,一節課活躍的人會相對的固定,原因是每個學生有自己的課堂習慣,有部分同學會由于各種原因不愿意主動參與課堂活動。
比如,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有這樣一類內向學生的存在:他們上課不會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環節中,雖然他可能也在思考,但是請他來回答問題的時候則會以支支吾吾的語氣回答,甚至沉默許久,以一句“我不會”來搪塞老師。這樣消極懈怠的互動不僅達不到啟發式教學的目的,同時還會導致課堂時間被極大地浪費,課堂效果也得不到保證。這時,批評學生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但不加以指責,此現象則會愈演愈烈,課堂提問便難以受到學生的重視。線上教學則可以有效規避這一棘手的問題。線上教學的互動不需要強迫內向的學生開口參與,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跟蹤,筆者驚喜地發現,在依托于“回答問題不需露臉,只需打字”的條件下,一些內向的學生也可以參與到課堂互動當中來,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體現個人價值。
線上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互動意識,可以鼓勵原本不那么踴躍的同學參與到課堂互動當中。那么參與互動的學生群體就從小部分的“固定不變”的學生擴大到大部分的“變更不定”的學生,課堂新鮮度也隨之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然在一次次挑戰中被調動起來。
2.教學互動更具有多樣性
在傳統課堂中的教學展示往往采用板書或者幻燈片的形式。兩者的優缺點顯而易見,傳統的板書原始,書寫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教師的字跡也會影響學生信息接收的效果。在理科教學過程中,用板書展示知識的思考過程不可或缺。使用幻燈片可以快速展示教師所要表達的內容,但是在展示的時候學生容易陷入被動的接受過程,而且對于需要展示演算過程的題目則會表現得非常無力[1]。線上教學就可以完美地結合兩者的優點,既可以快速展示所要表達內容,也可以通過手寫板展示自己的推演過程,這樣使得化學授課過程更利于學生的理解,更符合他們的認知方式。更重要的是,在線上教學進行互動時,學生可以快速地指出自己的疑惑點,動動手指即可完成交互。比如在對學生的實驗方案設計進行講評時,在傳統課堂上往往是要學生提前寫好或者采用投影、書寫在黑板上的形式來進行教學,而在線上教學則可以將某一位學生的方案打開,通過“圈”“劃”的方式直接進行“就地”修改,對其實驗方案進行補充優化;再比如采用線上教學進行有機推斷題的講解時,省去了書寫流程圖的時間,手寫筆的運用又能使得學生視聽結合,在語言理解的基礎上明確解題思路。學生可以在不打斷課堂進行的同時,進行迅速、即時的反饋。簡單快捷的反饋既可以增加課堂互動性,又不會打斷原本的課堂節奏。這一方式加深了學生對疑難點的認識,保證了其對知識理解的透徹性,更讓教師“貼著學生”教學,提高了教學互動的實效性。再比如面對較長的信息題的處理時,線上教學中的“思考痕跡”,可以讓學生學會在復雜問題中剔除非本質線索,抓準題干的關鍵信息,增強對于長文字的處理能力[2]。
3.教學互動具有非即時性
在傳統教學中的互動往往需要師生同時同地同步參與課堂,但是在網絡平臺的支持下,教學互動就可以具有非及時性。比如現在某同學在課堂第一時間里沒有完全聽懂課堂內容,可以在課余時間,回放本節課的記錄,再一次回顧,甚至放慢,暫停已完成的教學回放,細細品味和消化。在又一次的課后回顧中,學生可以再次跟循教師的上課思路,回答教師在視頻中的提問,與視頻中的教師進行互動,跟著自己適宜的課堂節奏,對已學內容“溫故而知新”。化學部分知識較難理解,許多學生礙于情面,不敢在課下追問老師一些困惑,不夠自主的他們往往不以為意,“隨波逐流”,這無疑是在“慢性”放棄學習。這時網絡平臺附加給課程一種可重復性,而可重復性的課堂就可以給理解能力較慢的學生、課上不小心走神的同學提供更多的學習彌補機會,只要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認真勤奮的態度,他就可以不斷回顧這節“過去時”內容,既節約了教學資源,也給學生提供了便捷的復習渠道。
4.教學互動具有可記錄性
一節優秀的課往往是在多次教學實踐和反思的基礎上得來的,但是傳統的教學課堂除非采用相機拍攝或者在專用教室中進行上課才能保留,否則一般無法記錄下來。此時線上課堂的可記錄性體現出了其優越之處:重要的教學互動也可以記錄下來,教師可以對提問次數、問題質量、問題涉及知識點的分布、學生活動所占時間等方面進行分析。從教師發展的角度上來說,教師可以反復回看課程,觀摩自己的教學環節,進行充分的教學反思后,對課堂進行優化。網絡課堂的可記錄性讓教師重視起每一節常規課,在隨時隨地反觀自我的基礎上改進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水平。
二、化學學科教學互動性優化措施
1.結合社會熱點開展專題互動教學實例
科教興國,科教安邦。將線上化學學習轉變為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的課程更能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將教育模式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是當下教育的重心。
以前,很多離譜的“讀書無用論”的觀點占據人們腦海,多是認為書本中所學知識對于學生來說,在實際生活中發揮不了作用。而結合社會熱點的研究性學習則增強了課程內容與生活、時代的關聯,更有利于此類知識的掌握。以下簡要列舉新冠肺炎病情中出現的一些事例闡明該點。
(1)加聚反應與縮聚反應
在疫情期間,為了要減少被傳播幾率,衛健委提出出行需佩戴口罩,而口罩重要原料熔噴布原材料則是聚丙烯。與此同時網絡上傳有大量謠言,教師則可以讓學生運用化學知識進行辟謠。如某一謠言傳出“中間一層點不著的口罩才是真口罩”。那么就可以就此作為切入點,對高分子化合物進行專題課程,學習高分子化合物的定義,加聚反應與縮聚反應的反應實質。在開展專題課中,學生會了解到高分子化合物本身就具有可燃性,單從是否能燃燒判斷是否為真口罩明顯是錯誤的說法。
(2)膠體的性質
通過各類報道,學生可知新型肺炎病毒會通過氣溶膠傳播。教師就此可以進行膠體專題課程,就“何為氣溶膠”“那是否有液溶膠固溶膠”“它們具有什么性質”“為什么有的口罩不可以在傳播途徑上阻止病毒傳播”等問題展開教學。
(3)消毒劑的選擇
消毒劑的種類很多,在此專題課時可以將其與學考內容相結合。比如次氯酸鈉消毒液可以與氯的綜合知識相結合;消毒劑選擇醫用酒精則可以與乙醇相關知識結合;消毒劑選擇過氧乙酸則可以考驗學生對于新知識的接受能力。
2.依托互聯網進行自主交互性學習
在線上教學期間,教師不僅可以通過結合時事的方法對知識點進行落實,也可以通過開放性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相比于平時在教室里的課后作業,網課期間的作業是可以通過互聯網完成。那么就會有很多學生利用“小猿搜題”“作業幫”等軟件完成作業,而綜合實踐作業則是在那些軟件上找不到答案的。比如布置作業“設計茶葉中茶多酚的提取實驗方案”,同時鼓勵學生通過查詢網絡的方式獲得線索,鼓勵他們設計多種方案,并且去了解其中的原理。這樣的開放式學習,會使學生學習到很多高中課堂以外的化學知識,增加了對化學學科的興趣。同時也讓他們在面對陌生情境時不會慌亂無措,幫助他們在處理高考實驗題的信息時能夠更加有把握。
3.“樣板作品”的點評互動
在本次線上教學期間,筆者嘗試布置了多次文字表述類的題目。因為文字表述是理科學生的亟待提高的弱項之一,而在學校的日常教學中,又無法充分進行表達技巧方面的訓練,而在線上教學期間,則可以利用“樣板作品”點評互動,來引導學生關注邏輯的梳理和語言的表達。如在布置“離子檢驗”的文字表述題后,以圖片形式展示某位同學的作業,由其他同學進行點評。學生會從“書寫是否美觀”“步驟是否正確”“結構是否完整”等多個角度來進行點評。這種互動方式效果諸多,一來可以讓學生在點評他人的時候獲得啟發,拓寬思路,得以成長;二來鍛煉了學生對于文字表述題的檢查能力,更加嚴謹地對待此類題目;三來可以讓學生意識到書寫的重要性,培養良好、必要的學習習慣。
4.優秀作業的榜樣式互動
線上教學中,除了對作業進行點評互動以外,教師還可以對優秀作業進行展示來互動。在每次批改作業時,教師可以當場勾選一定數目的優秀作業進行公示,這同樣是線上教學的優勢之一。在學校里展示作業的機會較少,舉辦“優秀作業展”又費時費力,而線上教學期間則可以依托于“釘釘”等軟件中的快捷功能對優秀作業進行展示。每日一展,優秀作業的互動可以讓被展示作業的同學獲得更多的自信,同時也可以讓其他學生明確教師對于作業的要求,無形中激勵大家競相模仿和超越優秀作業。如此一來,在學生的作業中也能建立起競爭求勝的學習氛圍。
綜上所述,線上教學雖然發展時間不長,但在諸多方面都有著傳統教學模式所不具備的優點。教師要充分利用線上教學互動的廣泛性、多樣性、非即時性、可記錄性,將課堂互動效果提升至最佳狀態。在原來的基礎上,老師們還可以結合社會熱點開展專題互動教學、依托互聯網進行自主交互性學習、對“樣板作品”進行點評互動、對優秀作業進行榜樣式互動。線上教學中采用多種互動方式相結合,使得線上教學在保持其原有優點的同時,互動性也能得到保障。
當前高考化學命題正在從“能力立意”向“素養立意”進行轉型[3],那么教師對學生的培養重點也是要進行轉變的。無論線上教學還是線下課堂,互動都顯得尤為重要。在互動中,師生彼此可以相互展現自己的認知過程、證據推理過程、探索實踐過程,師生活動從教師單方面教學轉向師生雙方實施課程,課程目標從“課本知識的掌握”轉向“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讓化學從純理論教授走向對思維的鍛煉,走向對世界的探索!
參考文獻
[1]劉娟,姜華.彰顯學科價值·突出思維過程[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9(2):72-75
[2]保志明.在化學課堂上如何教科學方法[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20(1):1-3
[3]吳海建.融合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教科書編制[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