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容梅
1.卵巢囊腫是指卵巢上產生的全部囊性腫物,包括病理性囊腫與生理性囊腫。
子宮的兩旁各有一個卵巢。處于生育期的女性,卵巢體積約為4厘米×3厘米×1厘米,重量大致5~6克,外表是灰白色。絕經之后的女性,卵巢一步步萎縮變硬,婦科檢查時很難觸及。卵巢是女性極為關鍵的性器官,可以產生、排出卵子,同時分泌出甾體激素。卵巢囊腫比較多見的是生理性囊腫,比如卵(濾) 泡囊腫、黃體囊腫,都和月經周期存在緊密聯系,黃體囊腫出現在月經之前,而濾泡囊腫則出現在排卵之前。
病理性囊腫包括巧克力囊腫、囊腺瘤、畸胎瘤、囊腺癌、包裹性積液、卵巢積膿等。多是增生異常的囊性腫瘤。近年來,這種類型的囊腫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或許與人們重視體檢、檢出率增加有關。
2.若體檢發現卵巢囊腫,首先要明確其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卵巢囊腫,兩者處理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卵巢生理性囊腫比較常見的是卵泡囊腫。通常比典型的排卵之前的卵泡要大,直徑約3~8厘米甚或更大。卵泡囊腫其實是一種未發育完全的卵泡,卵泡在成熟后出現閉鎖或不排卵,卵泡腔里的液體發生潴留,進而產生卵泡囊腫,表現為水泡樣,其壁滑而薄。
大部分卵泡囊腫無須治療,即于2個月以內消失。若下一次月經之后復查B超發現囊腫突然不見了,則此卵巢囊腫為生理性囊腫,無須手術治療;若囊腫超過2個月不消失,尤其是經過又一次月經之后依然存在,則需要進一步檢查確診。
卵泡囊腫通常沒有癥狀表現,極少出血、扭轉。所以,若B超顯示是單純的囊腫,不宜立即進行手術治療。可先短期隨訪,經過3個月的觀察,于月經周期的第5~6日,也就是在卵泡早期復查。由于月經周期第6天之后就進入卵泡晚期,受激素影響,會導致卵泡部分發育,易將其誤認為其他卵巢囊性包塊。
3.黃體囊腫包括胞膜黃體囊腫與顆粒黃體囊腫兩種類型。
胞膜黃體囊腫也就是黃素囊腫,通常存在于卵巢雙側,囊內是清亮橙色液體,通常出現在葡萄胎、多囊卵巢疾病、絨癌以及使用促排卵藥以后,無須手術治療。治愈原發病或者停止使用促排卵藥之后,就會自行消失。這一過程往往持續幾個月之久。
顆粒黃體囊腫是生理性囊腫。在排卵之后,卵泡膜層破裂出血,如果出血量大,血液潴留于黃體腔抑或卵泡里,就產生了血腫;血液再次被吸收之后就生成了黃體囊腫。如果囊腫一直不消失,會導致月經延遲抑或個別部位有痛感,在臨床中的癥狀和宮外孕類似。
黃體囊腫會導致患側卵巢破裂出血或者扭轉。往往出現在妊娠期及月經期,出血時間與出血量不同,B超表現也呈多樣化,有時類似巧克力囊腫。在將血液吸收之后生成白體,超聲顯示是實性稍高回聲。個別時間黃體血腫出現局部液化,局部纖維化,回聲結構復雜,易被錯誤地確診成畸胎瘤。
由于醫學技術的持續進步,生理性卵巢腫瘤的檢出率在逐年提高,所以通過B超檢查,若囊腫直徑超過5厘米,壁薄而光滑、單房,應于治療之前進行3個月經周期的隨訪,以排除生理性囊腫的可能,避免誤診。若經過3個月經周期的隨訪后,囊腫沒有消失,則在通過腫瘤標志物等化驗、檢查后,與醫生商量是否需要手術。處于觀察階段的患者,若有下腹劇痛等癥狀,應第一時間就診,以排除發生卵巢囊腫并發癥的可能,比如卵巢囊腫蒂扭轉、卵巢囊腫破裂等。醫生在接診時,往往要先確定患者是生理性囊腫,還是病理性囊腫;若判斷為生理性囊腫,通常要求患者于2~3個月后彩超復查,復查如果沒有發現囊腫,就無須治療了。若囊腫直徑超過6厘米,且存在3個月時間,通常是病理性卵巢囊腫,這時醫生往往建議手術治療。如果患者存在卵巢癌家族病史,且所患囊腫是直徑為4~5厘米的囊實性囊腫,那么就極有可能是卵巢癌,醫生亦會建議手術治療。若患者突發卵巢囊腫破裂、蒂扭轉之類的緊急情況,亦應第一時間通過手術進行治療。
總之,醫生會結合卵巢囊腫的類別、手術風險、疾病風險等諸多因素,全面確定患者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