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亮
(江陰市石莊中學,江蘇江陰 214400)
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充實個人思想的重要途徑。初中是課外閱讀活動開展的重要階段。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課外閱讀更應受到重視。課外閱讀教學并不是完全地放手,讓學生自由閱讀,而是引導學生有重點、有選擇地讀,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文字的魅力、體會閱讀之樂。
閱讀能夠讓人感受到千里之外的絕妙風景、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底蘊,能讓人洗滌靈魂、感受歲月、打磨人生。課外閱讀是豐富的、充滿魅力的。學生只有感受到字里行間的美,置身于故事情節中,才能越讀越有趣[1]。閱讀需要學生耐住性子,忍住孤獨,仔細咂摸文章的韻味。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要從細節處著手。正所謂環境造就人,教師要給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外閱讀環境,如設計讀書月,并為每個讀書月設計主題,組織學生完成手抄報、黑板報,讓學生重視閱讀,愿意利用閱讀課和課余時間進行閱讀。另外,教師還可以在班級教室設置一個讀書區域,放置適合初中生閱讀的書籍,如《人民文學》《意林》《讀者》《小說選刊》等,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閱讀。除此之外,為了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教師還可以定期舉辦班級讀書會,如開展“魯迅作品讀書會”,讓學生共同探討魯迅先生的作品。從典型人物形象到作品的語言風格,再到思想情感升華,學生可以從交流探討中互相學習,以加深對課外閱讀作品的理解。教師還可以合理設計課外閱讀知識題目,如文學常識、主要情節、名言名句的含義等,用知識競賽的方式來考查學生、激勵學生,并為表現優異的學生準備小獎品等。
閱讀是一項能夠提高個人情操、豐富知識的活動,需要持之以恒,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2]。因此,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滲透課外閱讀,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堅持閱讀,并學會使用正確的閱讀方法。課外閱讀最為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好閱讀時間,擠出時間去閱讀。當下,初中生有較多的課業壓力,課程時間安排較滿。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要學會抓住一切零碎時間去閱讀,如早晚自習課、課間等。有些學生雖然空有閱讀的心,卻每次都拖延,使閱讀難以開展,更難以堅持。因此,要想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就要讓學生隨時都可以翻書閱讀,并習慣閱讀。閱讀材料不一定是大篇幅的文本,也不一定是書本。教師可以把一些新聞、名人軼事、野史故事、神話傳說等內容打印出來,讓學生們在班上傳閱,讓閱讀材料變得微小、可讀性強[3]。教師還要經常更新閱讀材料,以幫助學生持續積累語文知識和寫作素材,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課外閱讀教學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做讀書筆記,記錄自己閱讀的感悟,摘抄好詞、好句,批注文章內容。例如,《青年文摘》中就有很多優美的散文、故事,值得學生摘抄、記錄。除了制作讀書筆記外,教師還要定期召開讀書會,以人物評說、故事解說為主題,引導學生互相交流討論,分享自己的閱讀所得。
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延伸。教師要把課內閱讀當作基地,把課外閱讀當成練兵場,讓學生把課內閱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從而提高整體閱讀效果[4]。課外閱讀沒有具體的范圍,也沒有界限。之所以要進行課外閱讀教學,是因為要開闊學生視野,增加學生的閱讀經驗。學生要廣泛地閱讀,無論科技類說明文還是寫景散文或文學名著,都可以有所涉獵。學生不僅要廣泛閱讀,還要讀得細致、讀得深入,從閱讀中感悟生活。例如,在教學魯迅先生的《故鄉》一文時,教師就可以引入魯迅先生的小說、雜文,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聯系起來,讓學生把精彩的人物肖像描寫、環境描寫、語言描寫等記錄下來,也可以引導學生用分析課文的方法來閱讀課外文章,在筆記本上列出整篇文章的提綱,梳理文章中各個人物的關系,制作關系圖。學生閱讀不能僅停留在表面,還應了解閱讀內容背后的時代背景,分析作者的寫作用意,從作者的人生處境出發,對閱讀內容進行深度挖掘。隨著課外閱讀文本數量的不斷增加,學生的閱讀技巧和閱讀方法自然也能夠得到提升。學生學會了閱讀方法,就更加明確地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想象出作者所描繪的場景,感悟作者所表達的人生哲理。因此,學生要不斷提高閱讀技巧,又不用過于糾結閱讀技巧,只要多讀多練,自然能夠體會文章真正的內涵。
課外閱讀講究閱讀內容的價值。如果學生盲目地閱讀,不懂得挑選,也不知道閱讀的目標和重點,這樣的課外閱讀就是失敗的,甚至不如不閱讀。初中語文教師應為學生挑選適合的課外讀物,并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閱讀需要,挑選適合學生的閱讀材料,幫助學生思想發展,并提高閱讀興趣[5]。首先,課本是語文閱讀教學的大本營。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與課文內容相關的閱讀材料。例如,在教學《故鄉》一文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朝花夕拾》或《一生太平凡》等。這樣,課外閱讀就成了學生真正的練兵場,而學生也能夠從課外閱讀中豐富知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再如,在教學《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項鏈》等讀物。通過閱讀與課文相關的課外讀物,學生能夠實現閱讀知識和技能的遷移,從而更加有興趣地閱讀。
名著是文學領域璀璨的明珠,也是學生課外閱讀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中外名著,以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為以后的語文教學打好基礎[6]。例如,《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穆斯林的葬禮》等優秀作品都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文學的興趣,以及學生的閱讀品位。閱讀是學生吸收知識的有效途徑。學生閱讀了大量的優秀文學作品,就可以從中學習到各種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人物刻畫方式,并將其自覺運用到寫作中,提高寫作水平。
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報刊。報刊具有較強的時效性,能夠充分反映當前的社會風貌,讓學生足不出戶就能閱讀到很多實事,了解當前的社會風貌,形成時代精神,并學會用這些時代精神來武裝自己。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為學生推薦一些科普類閱讀材料,以激發學生對科學、宇宙、人類發展的興趣,促使學生探索科學。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擁有同樣重要的地位。教師要想提高課外閱讀教學質量,就要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開展多樣的閱讀活動,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美,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積極性。教師還要為學生推薦適合的優秀的課外閱讀材料,培養學生寫讀書筆記的好習慣,讓學生學會列提綱、梳理文章內容,并開展自評、小組評價等活動,從而有效提高課外閱讀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