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廣鷹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環市路小學 廣東 廣州 510000)
對于現在的教育來說,除了要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還要注重學生的道德培養。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它十分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作為教師應該探尋有效的教學方法,基于立德樹人的素養下幫助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教師要進行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改革,讓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提升道德素養,加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讓學生明白道德的重要性,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念。
語文教學一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掌握語言與文字,能夠理解語言文字的所代表的含義與魅力。字、詞、句的學習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而閱讀教學主要是在基本的字、詞、句的學習基礎上進行,重點培養的是學生的理解能力與自我學習能力。閱讀對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以及邏輯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在立德樹人的基礎下進行語文閱讀教學,一方面可以加強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與理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綜上可知,在立德樹人的基礎下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形成階段,閱讀的開發促進作用十分重要,只有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才能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更為有效的開發,視野得到更好地拓展。
2.1 教師對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尚顯不足。雖然很多教師對于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有比較清晰客觀的認識,但在教學實踐中,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很少有教師能夠針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制定較為完善的教學計劃,僅限于在課堂上誦讀,課后布置一些課外閱讀,基本是按照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在執行,基本是學生能夠流暢地誦讀或是背誦,能夠完成教師布置的閱讀作業就過關,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評價也缺乏科學性與系統性。多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沒有將學生的閱讀教學與立德樹人相掛鉤,僅僅是作為一項教學任務完成,導致學生品讀能力的提升不明顯。
2.2 閱讀教學內容不夠豐富。在目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學內容基本是按照教學大綱在進行,實際的教學拓展不足,對于學生閱讀興趣培養重視不夠,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2.3 閱讀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方法對于教學效果的輸出是十分重要的。情景教學、小組教學等方法在閱讀教學上應用較少,單一的教學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3.1 注重師生互動,有效滲透立德樹人。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學生交流溝通能力的培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夠幫助學生解決上課走神的問題,互動中進一步對學生的道德教育。我們要時刻記住在立德樹人的核心素養之上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教師通過互動就能更好地發現學生的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互動的過程中體會文中表達的感情,這樣教師就能更好地與學生談心交流,幫助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樹立一個良好的道德觀念。[1]
例如,在教育部審定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中,我十分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我讓學生帶著感情自由讀課文,在閱讀時同時與學生積極地進行質疑、交流,感受學生對周總理偉大抱負的看法。通過師生互動,我會向學生講解周總理對祖國、對民族的偉大情感,學生感受到了以后,我又引導學生養成愛國的良好品質,這樣既提高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還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3.2 開展課外閱讀,有效滲透立德樹人。隨著教育的改革,現今教育已經不僅僅停留在課堂上了,作為語文教師要想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就要適當地進行拓展??梢越Y合課文找一些塑造人物優良品質的;描寫祖國大好河山,表現大自然美的;展示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的;表現語言音樂美,詩句音律美的古今詩詞等課外文章指導學生閱讀。通過開展課外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素養。開展課外閱讀可以設立專門的閱讀課或者教師指定一本名著和學生一起閱讀交流,適當融入道德教育,從而逐漸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道德水平,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從而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2]
我們五年級結合學?!巴南螯h,書潤童心”主題品讀《紅巖》,每天堅持閱讀,讀后通過視頻、音頻、讀后感等形式反饋。學生在閱讀中認識到眾多革命英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江姐對當忠貞,受盡酷刑,對待敵人斗爭頑強不屈,在危機關頭從容鎮定,對革命同志血肉情深;許云峰英勇斗敵,舍己為人;渣滓洞難友團結奮斗,敵人喪膽……學生從他們身上的革命品質都能夠獲得啟迪,以英雄作為榜樣,對人生價值有了嶄新的理解。
3.3 加強朗讀指導,有效滲透立德樹人。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通過朗誦聲情并茂、語句優美的文章和韻律優美的詩歌,有利于他們體驗祖國文學的音韻美,從而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養美好的心靈和高尚的情操。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指導學生朗讀重點句、重點段,多次反復的朗讀,在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有所感悟后讓感情得到升華。而思想感情的升華,既促進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又實現了語文能力與思想感情的共同提高。在感受語言文字美的同時,立德樹人教育猶如春風沐浴大地,悄無聲息,如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既教書又立德育人。
例如,在教育部審定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上冊《古詩三首》中的《示兒》是陸游愛國詩中的一首名篇。這首詩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時復雜的思想情緒和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全詩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從詩中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著、深沉、熱烈、真摯!詩人始終如一地抱著當時漢民族必然要光復的信念,對抗戰事業具有必勝的信心。題目是《示兒》,在短短的篇幅中,詩人披肝瀝膽地囑咐著兒子,濃濃的愛國之情躍然紙上,無比激動人心!教學中,指導學生讀“王師北定中原日”時,要注意情感的轉折,把上兩句的悲痛轉化為激昂,以熱切期望的語氣讀出詩人渴望收復失地的信念。詩人當時雖然沉痛,但并未絕望,他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復失地?!凹壹罒o忘告乃翁”,情緒又一轉,此時的詩人無奈地知道自己已經看不到祖國統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孫,于是深情地囑咐兒子:在家祭時千萬別忘記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他。表達了詩人堅定的信念和悲壯的心愿,充分體現陸游愛國、報國之情。學生通過反復朗讀,讀中感悟,讀中受到感染,讀中加深熱愛祖國的情感。
3.4 運用信息化教學技術,有效滲透立德樹人。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越來越普遍,多媒體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當中也逐漸普及運用了信息化的教學。通過多媒體技術創設閱讀情境幫助學生進行閱讀,營造更加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學生就會更加積極地融入到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效率也會有所提升,教師可以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向學生善于創設各種有趣、有探索價值的問題情景,使學生迅速地進入課文預定的情景,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尋求正確的答案的同時,又進行了立德樹人教育。[3]
例如,在教育部審定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這一課中,在上課前教師利用視頻播放周瑜和諸葛亮的人物關系與背景知識,對本篇閱讀進行簡單的梳理,接著課外拓展關于三國演義中其他的故事你還知道哪些?通過短短的幾分鐘視頻,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文章背景,這樣在學習課文時就有深刻的印象,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使用信息化教學技術在立德樹人的基礎上開展小學語文閱讀很重要。
3.5 小組團結合作,有效滲透立德樹人。小組合作中學生可以互相溝通、協調、配合。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想法,如果每位學生都堅持自己的意見,則很難協調而進行高效的合作,在合作中溝通、協調是重中之重。在團結合作中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能力,首先我們要進行溝通,明確分工要明確,每個學生把自己部分做好,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就獲得預期的進步與發展,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教育部審定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在牛肚子里旅行》中,教師在教學中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教師將任務分配下去,讓小組內的一個學生當小蟋蟀青頭,找另外一個學生當小蟋蟀紅頭,一改傳統“老師講學生聽”的形式,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合作排練課本劇,展示自己小組的閱讀成果。通過小組團結合作的開展對于孩子形成團結合作的精神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基于立德樹人的小學語文閱讀中也是很重要的。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現代社會對學生的道德水平要求也不斷提高。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還要讓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道德觀念。通過語文閱讀,我們不僅可以增長學生的見識,還要在閱讀教學中有效滲透立德樹人,培養良好品德,讓學生語文素養和道德素養全面提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